急性結膜炎
急性結膜炎屬於中醫學中“暴風客熱”、“暴發火眼”的範圍,俗稱“紅眼病”。多見於春秋兩季,病程經1~2周。以發病急驟,傳染性強,眼結膜急性充血,分泌物增多,眼睛澀痛刺癢,羞明怕光為特征,病情嚴重者,可有發熱,流鼻涕,咽部疼痛等全身症狀。中醫根據臨床表現,將本病可分為風熱證與火毒證。
方法1 攢竹、睛明、曲池穴等
采用直接刮法,起疏風清熱功效。先將刮拭部位塗上正紅花油,刮拭時,刮痧板與皮膚呈45度角,依次刮拭攢竹、睛明、四白、絲竹空、瞳子、太陽等穴位,再刮拭上肢的曲池、外關、合穀。力度以患者感覺舒適為準,對選擇的刮痧部位反複刮拭,直至刮拭出痧痕為止。如果風熱比較嚴重,可配合刮拭曲池、合穀穴;如果是因為肝膽火盛引起的急性結膜炎,需要重刮外關穴。
3次為l療程,病情輕者,刮拭1次即可見效。治療時間根據疾病緩急、病程長短而決定。
方法2 風池、上星、睛明穴等
先刮拭頭部風池穴30次,再用點揉法,點揉頭部的上星穴,麵部的太陽、睛明穴,每個穴位點揉20~30次。接下來刮拭臂牖、合穀,下肢的太衝穴,每個穴位各30次。用直接刮法。刮拭時,以出現痧痕為好。每日刮拭1次,3~5次為1個療程。
溫馨提示
此病預防是關鍵,在急性結膜炎流行期間,盡量少去公共場所活動,以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注意衛生,不與他人合用臉盆及毛巾,以防止交叉感染,並要勤洗手。在急性發作期,患者應多臥床休息,避免眼睛受強光刺激,患病期間應保暖防寒。在飲食上,以清淡而富含營養的食物為主,戒煙忌酒。也不要吃辛辣、肥甘、厚膩的食物。
沙眼
沙眼是指眼瞼內麵生紅色細小顆粒或淡黃色顆粒為主症的眼疾,是眼科常見病症。輕度沙眼,患者微覺癢痛,瞼內延內眥處紅赤,並有少量細小顆粒,色紅而硬;重者眼瞼內形成片狀、網狀瘢痕,視力下降。如果角膜發生潰瘍,就會眼痛、頭痛、怕光、流淚、視物不清,甚至喪失視力。中醫認為本病常因外感風熱毒邪,或有脾胃濕熱內蘊所致。一般衛生不良、眼部不潔之人容易得沙眼。
方法1 風池、大椎、曲池穴等
用刮痧與點揉法相配合治療。先刮風池、大椎、身柱、肝俞穴,之後刮拭曲池、合穀、三陰交穴,每個穴位刮拭20次左右。最後點揉攢竹、睛明、魚腰穴,每個穴位點揉3~5分鍾。每日1次。治療時,要注意隨證配穴,如有熱毒淤滯的患者,要配刮光明和四白、太衝穴,有風熱壅結的患者配風府、章門和厲兌穴。注意,厲兌、四白、太衝三穴是以針點刺(不刮),大椎刮後點刺。操作時手法力度要適中,刮拭範圍要廣泛。
方法2 瞳子、陽白、太陽穴等
用刮痧與點揉法配合治療。先刮拭麵部的瞳子、陽白、睛明、太陽穴,也可不刮痧,而對這幾個穴位進行點揉按摩,接下來刮拭背部的大椎、脾俞、肝俞、胃俞四穴,上肢的曲池穴,最後刮拭下肢的血海、足三裏、三陰交、太衝穴。每個穴位刮至出現痧痕為止,都用平補平瀉法。治療視出痧情況而定,可1日1次,也可隔日1次。
溫馨提示
預防沙眼關鍵在於做好個人衛生。經常洗手,不用髒手擦眼睛,手帕要經常洗曬。在沙眼的流行期間,最好不要到公共場所,以免被感染。生活中,要推廣分巾分水,一人一巾。定期檢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檢查者的雙手必須每檢查一個人後雙手浸入消毒液中,以防交叉感染。發現沙眼或疑沙,都要進行治療,常用藥物有10%~30%磺胺醋酰鈉液,0.1%利福平等。每日滴3~4次,以2~4周為一個療程,然後再複查,未愈者繼續複治至治愈為止。治療後一定要嚴格注意個人衛生,以防止再感染。
流淚症
本病是指眼睛好像哭泣一樣,流淚不停,遇到強光照射或到了秋冬季節,吹了冷風,就開始流淚。中醫認為本病係肝腎不足、命門火衰、淚泉不固所致,或肝膽火熾、迫液上沸,或兼風邪侵襲淚竅,竅道不通而成。
方法1 攢竹、陽白、承泣穴等
采用直接刮法,以疏通淚道。刮拭時,先將被刮拭部位塗抹上正紅花油,手握刮痧板,與皮膚呈45度角,內而外順序刮拭麵部的攢竹、陽白、絲竹空、承泣、睛明穴;再刮拭背部的腎俞、肝俞穴;最後刮拭手部的合穀穴。刮拭時注意手法力度,以患者感覺舒適為原則。
這個方法對流淚症的效果明顯,尤其是對迎風流淚的患者更好,一般1~3次就可見效。對於淚道阻塞所致的流淚症也有一定效果,同時應與眼科綜合治療。
方法2 風池、攢竹、四白穴等
用刮痧與點揉法配合治療。先刮風池、肝俞、膽俞、三陰交穴,每個穴位都要刮拭到出現痧痕為止。接著點揉攢竹、瞳子、四白三個穴位,每個穴位需要點揉3~5分鍾,每日1次。對冷淚的患者,還要配合刮拭腎俞,點刺腰陽關、身柱穴,手法力度中等,刮拭的範圍也可小一些;對熱淚的患者,要配合刮拭陽白、承泣、睛明、太衝穴,手法力度要輕,操作範圍可廣一些。並要注意配合其他藥物治療。
溫馨提示
避免刺激因素。飲食宜清淡,少食刺激辛辣食物。避免接觸刺激性物品,寒冷和風沙的天氣減少戶外活動。平時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潔衛生。避免亂用眼藥。
青光眼
西醫認為青光眼是指眼球內壓力增高的疾病。有原發性、繼發性和先天性之分,為眼科常見病,是致盲率最高的眼病之一。主要臨床表現為頭痛,患眼脹痛,視力減退,視物虹彩,瞳孔散大,眼瞼水腫,視野縮小,結膜充血,角膜渾濁,並伴有惡心、嘔吐,最後可導致失明。本病在中醫學屬“青盲”病症範疇,並將本病分為四種原因,一是肝腎虧虛,精血耗損,導致精氣不能上榮而使目失濡養;二是精神緊張,思慮太過,肝膽之火上擾;三是心榮虧損,神氣虛耗,以致神光耗散殆盡所引發;四是外感風熱,擾動內風,以致氣血失和,脈絡受阻所致。
方法1 風池、肝俞、攢竹穴等
用補法。先刮拭頸部風池,背部肝俞、膽俞,刮拭這幾個穴位可疏肝利膽,明目。再點揉麵部攢竹、瞳子醪、四白,點揉這幾個穴位可通絡明目。
方法2 風池、瞳子、三陰交穴等
先刮拭風池、肝俞、膽俞穴,每個穴位各刮拭30次,用瀉法。接著點揉攢竹、瞳子、四白、合穀穴,每個穴位點揉30次。最後刮拭三陰交、太溪、太衝穴各30次。刮拭時,範圍可廣泛一些,注意所提到的穴位要做重點刮拭。每日或隔日1次,7次為1個療程。
溫馨提示
對於青光眼,宜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則療效較好。避免在昏暗處用眼,如看電影、電視等。飲食忌辛辣刺激,少飲酒;避免短時間內大量飲水。平時應注意調適自己的情緒,並保持樂觀態度,有助於防止病情加重和急性發作。另外,長期每天麵對電腦熒光屏9小時以上的人士,患青光眼的幾率是其他人的兩倍,白領一族大約每20分鍾讓眼睛定時休息,熒光屏背後必須有足夠的空間,讓眼睛放遠視野,可以有效預防青光眼的發生。
白內障
正常情況下,人的眼睛在瞳孔的後方有一透明而有彈性的凸透鏡樣結構,叫做晶體。若透明的晶體變為混濁,就稱為白內障。白內障的主要表現就是視力逐漸下降,視力下降和晶體混濁的程度有關。
白內障屬中醫學的“眼內障”病範疇,發病初期,視物不清、模糊,並逐漸加重,病症重時,眼前有黑點,視物時,好像有黑影隨眼移動,或如隔輕煙薄霧,或有單眼複視,嚴重者僅能分辨手指或明暗。白內障分為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先天性多因先天不足,腎精虧虛,肝腎虛損;後天性多因脾胃虛弱,運化失健,年老體弱,或肝腎虧損,或心腎不交,以致精氣不能上榮於目,目失濡養而致病。老年性白內障,為後天白內障中常見的一種,常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方法 百會、風池、攢竹穴等
先刮拭百會、風池、肝俞、腎俞穴4個穴位,每個穴位各刮拭30次,百會與風池要重點刮拭;再點揉麵部的攢竹、絲竹空、太陽、四白穴4個穴位,每穴各點揉30次;最後刮拭下肢的足三裏、光明、太衝、太溪穴,每個穴位各刮拭30次,並且,下肢的這4個穴位都要重點刮拭。視出痧情況,可每天都刮,也可隔一天刮一次,10次為1個療程,長期堅持治療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