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
首先避免強烈的日光照射。在戶外活動時,戴上太陽鏡或遮陽帽,可有效預防射線對晶體的損傷。其次,營養平的飲食,多飲水,少吃鹽,攝取充分的維生素E、維生素C,不吸煙,並積極預防糖尿病等成人疾病。最後應適當參加體育鍛煉,以改善全身新陳代謝,這對於預防白內障的發生有一定的作用。本病宜早診斷、早治療,以穩定病情,推遲晶狀體混濁進程。
耳聾
耳聾是指聽力不同程度減退的一種病症。一般多伴有低音調耳鳴,輕度或暫時性眩暈。病情輕者,耳失聰敏,聽聲不遠或聞聲不真;重者聽力完全喪失。常發於中老年者,尤其以腦力勞動者為多見。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心也寄竅於耳,心又主血脈,如果心氣不足時,人體氣血運行就會受阻,氣滯則血凝,導致耳脈經氣失充;或勞傷血氣,精脫腎憊,逐致耳聾;或氣血淤滯,耳脈閉塞,經氣無以充養耳竅而致聾;或暴怒傷肝,肝氣鬱結而上逆,阻塞清竅所致。
方法1 脊柱兩側、耳區等
用刮痧與點揉法相配合治療。先刮拭脊柱兩側,就是大椎至尾椎的兩側,刮出3行,手法要輕,但要刮出痧痕。接著重刮頸部的第1~5椎及其兩側,刮出5行,也要刮出痧痕為止。然後刮耳區、肘彎區,也可用梅花針重叩刺耳區、最後點揉合穀、中渚、俠溪穴,每個穴位用瀉法點揉3~5分鍾。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
方法2 耳門、聽宮、合穀穴等
用點揉法。先點揉頭部的耳門、聽宮、聽會、瘈脈、翳風穴,力度要以患者感覺出現麻脹感為度。接著再點揉上肢的中渚、合穀穴,最後點揉下肢的俠溪穴。每個穴位分別點揉30次。1日做1次,一個療程為7次。
溫馨提示
倘若長時間接觸機器轟鳴,車間喧鬧,人聲喧嘩等各種噪聲,會導致內耳的微細血管經常處於痙攣狀態,內耳供血減少,聽力急劇減退。因此,盡量避免或減少噪聲的幹擾,是保護聽力的首要一條。注意飲食衛生,盡量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含纖維素和蛋白質較多的蔬菜、水果、魚肉和牛羊肉。戒除不良嗜好,特別是抽煙和飲酒的數量和頻度要控製在最低程度,最好做到不抽不喝。不隨便挖耳。防止外耳道和鼓膜的損傷。
鼻竇炎
鼻竇炎是指鼻竇黏膜發生炎症性病變的一種五官科常見疾病。主要表現為鼻塞、流鼻涕,嗅覺障礙,頭痛及局部疼痛,以及發熱、畏寒、食欲缺乏,周身不適等全身症狀。中醫認為,本病為肺經風熱,再外感風寒時,就會灼傷鼻竇,釀成痰濁;或風熱犯肺所致。
方法1 風池、大椎、印堂穴等
先從頸部的風池開始刮,順著往下刮大椎、大杼、肺俞、膏肓、神堂穴,每個穴位各刮30次。再點揉麵部的印堂、迎香穴各30次。最後刮拭上肢的合穀、列缺穴各30次。每日刮1次,一個療程為7次。
方法2 尺澤、合穀、迎香穴等
對因肺經風熱引起的鼻竇炎,要先刮頭部的風池穴,之後刮拭麵部的印堂、鼻通、迎香,然後刮拭上肢的尺澤穴,最後刮手部合穀穴,這個穴位需要重刮。刮拭尺澤與合穀穴,可以起到宣肺清熱的功效;刮拭風池穴有疏風解表的作用;刮拭迎香、印堂穴以利通鼻竅。都用瀉法。
對膽經鬱熱引起的鼻竇炎,也要先刮風池穴,再刮麵部的上星、印堂、迎香穴,最後刮足部的行間、俠溪兩穴。俠溪、風池為膽經上的穴位,刮拭這兩處,可以清膽利鼻。刮拭印堂、迎香、上星,可通經活絡而利鼻竅。
溫馨提示
平時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潔濕潤。鼻腔有分泌物時,切忌用力擤鼻,注意改善鼻腔通氣引流和防治牙病。及時治愈急性鼻炎,以防擴散成急性鼻竇炎。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預防感冒,並積極防治全身性慢性疾患。並要注意工作、生活環境,如果在高溫、粉塵多的場所,一定要采取降溫通風除塵措施。
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機體對某些過敏源敏感性增高,進而引起的以鼻黏膜病變為主的一種異常反應。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主要由於肺氣虛,衛氣不固,腠理疏鬆,風寒乘虛而入所致。可辨證分為肺氣虛弱型:症狀有怕風、麵色蒼白、氣短聲低;肺脾兩虛型:症狀表現為倦怠,舌淡有齒痕等;肺腎兩型:症狀為腰膝酸軟,夜尿多,脈沉細。
方法1 風池、迎香、合穀穴等
用刮痧與點揉相配合的手法治療。先刮頭後部的風池穴,再刮肺俞、脾俞、腎俞、命門穴,每個穴位各刮拭30次。接著點揉麵部的印堂、迎香穴,下腹部的氣海穴。最後按順序刮拭合穀、太淵、陰陵泉、足三裏、複溜穴,每個穴位也刮拭30次。每日刮1次,一個療程為5次。
方法2 上星、百會、足三裏穴等
用直接刮法,可祛風通竅。第一步將刮痧板與皮膚呈45度角,先刮拭頭麵部的百會、上星、迎香、禾穴。第二步刮背部的肺俞、腎俞、脾俞、膏肓、身柱、命門穴,如果肺脾兩重的患者,要重刮肺俞、脾俞、膏肓。如果是肺腎兩虛的患者,要重刮肺俞、腎俞、身柱、命門穴。如果僅是肺氣虛弱的患者,重刮肺俞、膏肓。第三步刮腹部的中脘、氣海,最後刮下肢穴位足三裏、三陰交、湧泉。刮拭每個穴位時,要以患者感覺舒適為準,重點穴位要反複刮,直至出現痧痕為止。
溫馨提示
減少室內外的溫差,最好調節室溫,不要讓室內外溫差過大。冬天最合適的室內溫度是18℃。應該多吃新鮮的蔬菜來加強免疫能力,最好不要吃油炸的快餐食品。春暖花開時,最好等到花粉少了之後再出去玩。每周堅持做3次左右有氧運動可以排出體內毒素,增強主神經係統的功能,改善免疫力。最好用生理鹽水清潔鼻孔。生理鹽水可以事先加熱到跟體溫差不多的溫度。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覺前做效果更好。平素加強身體鍛煉,以提高機體抗過敏能力,避免感冒。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及黏膜下層的慢性炎症性病症。臨床主要表現為突發性鼻癢,連續打噴嚏,鼻塞流涕,分泌物增多,咽喉幹燥,嗅覺減退等,並常伴見頭痛、頭暈等症狀。並且為晝輕夜重,夏輕冬重。中醫認為本病是因為肺氣不利,外感寒熱之邪,而致鼻竅擁塞。辨證分型為:肺脾氣虛型、肺熱蘊積型、氣滯血淤型。
方法1 迎香、百會、合穀穴等
用刮痧法。刮拭時,將刮痧板與皮膚呈45度角。先刮拭頭麵部的迎香、印堂、攢竹、上星、通天、百會、風池,再接著刮拭背部的肺俞、膈俞、脾俞,最後刮拭上肢部的合穀、曲池穴。刮拭力度以患者感到舒適為準,對選擇的刮拭部位反複刮拭,直至刮出痧痕為止。並注意隨證重點刮拭,如鼻子不通時,重點刺激迎香穴;對肺熱蘊積的患者,重刮曲池;對氣滯血淤型的,要重刮膈俞;對肺脾氣虛的患者,重刮肺俞、脾俞。刮拭介質都可以用正紅花油。每日1次,7~10次為1個療程,一般需治療3~4個療程。
方法2 風池、風門、膈俞穴等
用刮痧法。先百會、風池、風門、膈俞穴,每個穴位各刮拭30次;然後點揉上星、印堂、攢竹、迎香穴,每個穴位都要點揉至出現痧痕為止;接著刮拭曲池、手三裏、太淵穴,每個穴位各刮拭30次;最後刮拭下肢的足三裏、陰陵泉穴,也各刮拭30次。每日1次,1個療程為7~10次。
溫馨提示
注意個人與環境衛生,避免粉塵等長期刺激,如果感冒鼻塞加重,不可用手摳鼻,以免引發鼻腔感染。戒煙酒,少食辛辣、肥膩食物。積極、有效治療急性鼻炎,防止發展為慢性鼻炎。避免長期使用麻黃堿類溶液滴鼻,以免引起“藥物性鼻炎”等不良後果。平時應注意讓心情開朗,常做麵部保健按摩。
耳鳴
耳鳴是聽覺異常的一個臨床症狀,患者自覺一側或兩側耳朵聽到一種聲響,或如蟬鳴,或如水漲潮聲等,聲時大時小或不變,有礙正常聽力。中醫學認為,虛者多是由於腎陰不足,虛火上擾,並常伴有頭暈、目眩、腰痛等症狀;實者多因暴怒傷肝,肝膽之火上逆,以致耳中暴鳴如同鍾鼓之聲。
方法1 肝俞、腎俞、耳門穴等
對實證耳鳴的患者,先刮拭麵部的耳門、聽宮、聽會,之後刮頭部的翳風、風池,接著刮拭前臂,從曲池一直刮到外關,最後刮手部的合穀穴。耳門、聽宮、聽會、翳風為治療耳病要穴,可疏通經絡,調和耳竅氣血、聰耳;刮外關、風池有疏風解表之功;刮曲池、合穀有疏風解表,並有清熱止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