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你的孩子屬於哪種依戀模式(2)(2 / 3)

“沒想到轉天她告到年級,又把我叫到年級辦公室,年級主任又是一通苦口婆心加威逼利誘,非得讓我交代在那兒待著是為了等女生,說如果這樣的話問題就簡單了,是大家都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一個人不會平白無故地在那兒傻待著,肯定會有別的事。最近學校的治安很成問題,是不是裏應外合?老師仿佛是為了讓我避重就輕,但我真的隻是為了找一份安靜,就是不願回家,可他們就是不相信。於是我就不再說什麼了,願怎樣就怎樣吧,後來讓我寫了檢查。我寫了半天連自己都沒有看明白,但在紙上堆上了近千字,交給老師後,也就沒有再為難我。

“我目前的處境越發艱難了,不願上課,不願回家,學校又不能待,可我不願到社會上漂。每到快放學時,我就開始緊張,不知未來的兩三個小時哪裏能夠讓自己輕鬆地容身……”

我真的為宇翔的無處躲無處藏而感到心痛。一個成長中的孩子,無法得到周圍人的關注和支持。

我得強迫症了

最令宇翔感到恐懼的是他發現自己添了一個十分嚴重的毛病。爸爸嚴格要求他拿東西要從哪兒拿來放回哪兒去。他每次回家都是把書包放在寫字台上。可最近卻常常擔心放得是否妥當,總是拿起來再看一看,然後再放下,再拿起來看看,再放下……幾次下來,爸爸在一旁大喊:“怎麼又添新毛病了?”可宇翔越想控製這種重複性動作,就越擔心沒放好,遭到訓斥,反複性動作越來越多,並且這種舉動的範圍逐漸擴大……

宇翔到新華書店心理學類的書架去查,他發現自己的特征挺像強迫症,他更加害怕回家。在學校時這種症狀少,但自打那個德育女老師找麻煩以後,在學校做事也有些擔憂了,也開始有重複性動作了……

家與學校對於孩子來講的確都具有教育的功能,但它們之間還有很大的區別,學校是學習的場所,在那裏的每一個時間段都在接受著教育;而家更應是每個家庭成員心靈的港灣,尤其是青少年,他們麵對著許多的困惑和不安,於是在家庭中找尋到安靜和放鬆是他們的最迫切的需要。但宇翔在家裏更加緊張,他的父親對他的教育是無時無刻的,宇翔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會有人給予糾正。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對的,但如果方法不對,則會給孩子造成強烈的心理壓力,甚至給孩子的身心和諧帶來威脅。幸好,宇翔具有很強的自我覺察能力,並積極尋求解決,不然這種行為固著了,就會發展成為心理疾病。

我也想和青少年朋友說句心裏話,對於家庭氛圍我們不僅是它的承接者,我們同時又是家庭心理氛圍的締造者,年輕一代應該是好的新的家庭氛圍的營造者。在營造家庭良好氣氛的工作中,我們不僅要有強烈的家庭責任感,還要有易於讓成年人接受的方法。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呢?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個人信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讓父母真切地感受到孩子已經長大;其次是能夠感受父母的內心感受,選擇合適的時機,用合適的方法將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

建立多人改善聯盟

我建議宇翔下一步就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改善自己的心理環境,為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作出一名家庭成員應有的貢獻。所有的改善都是由易到難,先和性格比較開朗的母親溝通,將自己的想法和壓力說出來,如果覺得自己與母親麵對麵的交流無法將自己的意思全麵、順暢地表達出來,也可以寫信或者錄音。

母親認真聆聽了宇翔的錄音後,淚流滿麵地來到我的谘詢室。“麗珊老師,我早就覺得孩子的狀態特別不對,但不知道如何與他溝通,當我聽到他給我的錄音時,我的心一下子踏實了……他能得到您的幫助真是幸運呀,您不僅幫助他,更是幫助我們全家呀。”

當初宇翔媽媽看上宇翔爸爸一家是知識分子,他本人老實本分,有一技之長。結婚之後生性開朗的她與這個家庭格格不入,她本來希望通過努力不斷給這個冷漠的環境注入活力,但幾年過去了,除了她越來越感覺到壓抑之外,家庭氛圍沒有絲毫變化。宇翔4歲時她選擇了逃離,開始從事營銷,終日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