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如果我們把中國文化理解為一種智謀型文化,那麼儒家智慧是這種文化中最深刻的一頁,法家智慧是最刻毒的一頁,道家智慧是最聰明的一頁,佛家智慧是最超脫的一頁,陰陽家智慧是最神秘的一頁,而兵家智慧則是最冷峻的一頁。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盡然。
中國的兵書有200多部,但是其中最重要的還是首推《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在曆史當中一直成為一個被推崇的“兵經”以外,它在國際上的影響也非常大,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包括英、法、德、俄、日、意、希伯來、泰語(泰語就是東南亞一帶)等等。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千百年來一直享有極高的聲譽,對我國的傳統兵學及世界兵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而其得以世代流傳和廣泛推崇的原因在於其對戰略戰術的精辟論斷,在於其勝敵的謀略。這樣,《孫子兵法》就突破了兵書的限製,而在當今被廣泛地應用在許多領域,尤其是在企業的市場競爭中,孫子的競爭思想為眾多的企業家所認同和運用。
《孫子兵法》將兵學、哲學、文學融於一體,不僅在中國軍事史上最為令人矚目,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就曾讚歎:“孫武兵經,辭如珠玉,豈以習武而不曉文也。”
毫無疑問,《孫子兵法》始終是各國對中國文化的關注點和興奮點之一,對它的學習、研究和應用的熱潮可謂是激蕩無已,盛久不衰。從這個意義上說,《孫子兵法》這部古老的兵書早已超越時空的界限而葆有永恒的魅力。
孫子兵法的不凡在於它拓寬了智慧的領域,集聚和延伸了謀略智慧的空間,超越了戰爭和有限的空間對抗形式。在生存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隻要你願意,便能從中汲取力量,享用其成果去贏得勝利。
《三十六計》是一部產生於中國古代而在20世紀40年代才被人發現的著名兵書,共收錄了三十六計謀。有人將它與《孫子兵法》相提並論,認為它們是“兵家合璧”;有人認為它集兵家詭道之大成,是中國古代有“代表性的智慧謀略”;有人將其視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介紹到國外;還有人認為:“三十六計》是正義戰勝邪惡、真理戰勝謬誤的法寶。實際上,《三十六計》已遠遠超出了軍事鬥爭的範疇,被人們廣泛用於政治、外交、經濟、科技、體育等許多領域,成為人們克敵製勝的重要智慧源泉。”
無論《孫子兵法》,還是《三十六計》,以及《百戰奇略》、《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投筆膚談》等等此類兵書,所涉領域之廣、內容之豐富、種類之繁多,遠非我們所能麵麵俱到地兼收並蓄。所以我們有針對性地將世人感興趣的兵法和智謀,進行采編、選擇、選注、點評,並根據當代社會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對兵法和智謀配以近代和當代在我們周圍所發生的、鮮為人知的故事,從軍事和商業、為人處世的角度,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和優秀軍事思想的理解,使全書的主題現顯於讀者的眼前,尤其幫助對這些方麵感興趣的朋友,在開卷有益的前提下,使其能夠吸納該書的精神養料。
考慮到廣大讀者的讀書興趣及實用性,編者注意了古文的通俗性和普及性,充分體現輕鬆讀書,娛樂讀書。但願讀者在讀完本書後,能夠在情急之中,做到“眉頭一皺,計上心來”。
如果我們拋開曆史的成敗得失,我們就能以一種澄明的心境穿越浩瀚的時空隧道,透過紛紜的興亡成敗,去以一種文化的眼神來看待兵家,從而體悟出一種大智慧。進而,我們可以憑著對兵家智慧的理解,去創造全新的人生和更加輝煌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