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見敵人已經吞下釣餌,便決定迅速逮大魚。第六天,絞國士兵像前幾天一樣出城劫掠,“樵夫”們見絞軍又來劫掠,嚇得沒命的逃奔,絞國士兵緊緊追趕,不知不覺被引入楚軍的埋伏圈內。隻見伏兵四起,殺聲震天,絞國士兵哪裏抵擋得住,慌忙敗退,又遇伏兵斷了歸路,死傷無數。楚王此時趁機攻城,絞侯自知中計,已無力抵抗,隻得請降。
由此可見,任何軍隊要達到自己的目的,都必須做迂回運動,在敵人的思維判斷中造成“折射幻覺”,而不能直來直往地行動,使對方一眼看清你的虛實和企圖。在戰略上,最漫長的迂回道路,常常是達到目的的最短途徑。
我們再以寫信舉一個例子,寫信的時候,如果我要問一個同學一本書,他上次借我的,我又特別熟,又不好意思開口要,我可以寫封信:“最近我們在一起聚餐,我們還談到你了,張三現在找了一個美眉,很愉快,李四那個地方工作也不錯,收入很高,然後大家都很想念你,你什麼時候來北京,大家一起聚,老同學多年不見了。”到最後信完了最後一句話“又及”,寫個“又及”,好像附帶一句,“上次你借我一本什麼書,能不能還給我?”
這封信寫了半天,關鍵在最後一句,漫不經心這句話上麵,而不是前麵那些虛套,這個就叫做“迂為直”。
在企業競爭中,同樣充滿著曲中有直,直中有曲的事。
事事都如意,那當然是最好不過。誰都不喜歡繞彎子,直接達到目的是每個人都希望看見的。可惜,世界上的事物卻往往不能盡如人意,這就有個權衡與分析的問題。在競爭中,經濟的利與害、得與失更是互相交融,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所以我們要在思考問題時雜以利害,加以權衡,把以迂為直的對策思想應用於企業中,實際上是一種把長遠和當前結合在一起考慮的思想,是一種“山路不通走水路,水路不通走新路”的變通思想。當然,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往往隻有眼前的“短”,而看不到最後所費時間的“短”。
在競爭中急功近利,結果,恰好是欲速則不達,經營者能曲中見直,直中見曲,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權輕重”、“計迂直”,就為發展企業打下了基礎。但認識危機僅僅是解決危機的開始,使危機轉為生機,變迂曲為近直才是目的。轉機要有一定的條件,經營者的責任就是創造條件,促成事物向有利方向發展。誰能掌握轉機需要的具體條件,適時創造這種條件,誰就能變迂曲為近直,轉危機為生機。
一個高明的經營者,一方麵能全局在胸,一眼看出三、四步棋,善於權衡利弊,不因小利而受大害,不為爭吃一子而丟全盤。在掌握主動權的情況下,故意露出破綻,設下圈套讓對方來鑽。而那些魯莽的經營者,貪功近利,計勝不計敗,見得不見失,見小不見大,在複雜的商場上,難免上當受騙。
以迂為直的戰略預示著:人活一世,從生到死,是一個由白變黑的過程。一個人要想變得老謀深算,成熟強悍,也要經過從白到黑、從軟到硬的階段。要完成這一人生的修煉,首先必須忍耐,必須學會吃虧。就像拳擊一樣,一個輕拳都得不到的人,是站在拳擊台以外的人;拳擊家有特別經打的鐵下巴,吃幾個輕拳根本不在乎,完全忍得住,而他的一記重拳往往能結束戰鬥或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