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戰地”就是市場,競爭與博弈是無所不在的。
所以,我們做事切不可有僥幸心理,要知道該來的一定會來。
如果能把自己調整到“待敵”狀態,那就比較有把握了,可以較為輕鬆取勝。反之,如果是“怯敵”即“趨戰”,就會很難打。“趨戰”就是被敵人牽引倉促應戰,那樣非常危險,往往會麵臨失敗。
三國時吳國將軍呂蒙通過讀書,獻出防禦敵人的妙計。
三國時代,吳國有一位著名的大將軍,名叫呂蒙。他出身行伍,沒有機會讀書習字,幼時家境貧寒,除了苦練武功之外,沒有接觸到諸子百家的著作。有一天,吳主孫權把呂蒙請來,關心地對他說:“如今你是朝廷既有名望又有權勢的人,不能沒有知識呀,隻講武戰是不夠的,應該多讀點書,增加一些見識,才不負眾望喲!”呂蒙窘迫地辯解說:“我整日在軍營裏忙碌,有處理不完的軍務,哪裏還有空看書呢?”“不對呀,”孫權耐心地開導他,“以軍務忙為借口就不讀書是說不過去的,我難道不忙嗎?朝廷上下,內政外交,哪一項不讓我操心,但我還是抽出時間來讀書。當然我也不是叫你整日埋頭在書籍裏,不問軍務,而隻是想讓你看看前人留下的經驗,擴大些眼界,充實一下自己,這樣對你日後領導軍隊是極有益處的……”“您說得對,我聽說光武皇帝也是一位勤奮好學的人,他在兵荒馬亂的軍旅生活中,手一直沒有離開過書本……我要以他為榜樣,下苦功夫讀書呀!”
呂蒙是一個說到做到的將軍,從那以後果然堅持天天讀書,有時讀到深夜。書讀得多了,見識也提高了許多。不久,魯肅代替了都督周瑜的職位,兩人經常討論國家的軍政要事。一天,魯肅到呂蒙的駐地去看望他,呂蒙盛情款待。席間呂蒙問魯肅:“您受朝廷重任,駐防陸口,與關羽為鄰,有何謀略以防不測?”魯肅隨便答道:“哦,到時候再說吧!”呂蒙站起身,一本正經地說:“關羽如同熊虎,厲害得很,不能不防呀!我這裏有五條妙計,願意奉獻給您……”魯肅聽罷呂蒙五條密策,不禁驚喜萬分,高興地說:“我以前隻知道你有武功,現在才知道你還有廣博的學識。你已經不是從前的那個阿蒙嘍!”呂蒙也大笑起來:“士別三日,就該刮目相待嘛,不能用老眼光看人!”
古語說得好:“物速成而疾亡,晚就而善終。”在激烈的競爭之中,明智的經營者絕不能意氣用事,勿爭一時之高下。特別是麵對強大的對手,更要注意避其銳氣,以待其竭。比如對方推出一種新的產品,就不要急於推出自己的產品。等到對方產品的生命周期曲線開始下降之時,則可乘其頹勢,一鼓作氣,占領市場。再如行銷廣告,大可不必針鋒相對唱對台戲。等到對方的廣告高潮已經過去,再大張旗鼓,宣傳自己的產品,從而收到“百花發時我不發,我要發時都害煞”的絕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