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指鼻子打眼(1 / 2)

聲東擊西,聲彼擊此,不使敵人知其所備,則我所攻者,乃敵所不守者也。

——《百戰奇略·聲戰篇》

聲東擊西說起來是避重就輕的一種方法。為了要達到目的,減少不必要的阻力,最好的對策就是引開對方的注意,設法分散對方的力量,或者鬆懈其意誌,才可以順利過關,或者是乘虛而入。

“聲東擊西”其意謂:我方聲稱擊東,實際上為攻西,即打即離,製造假象,從而巧妙地使敵方作出錯誤的判斷,然後乘機一舉將敵殲滅。語出《通典》卷一五三《兵》六:“聲言擊東,其實擊西”及宋代張綱的《華陽集》卷十五《乞修戰船劄子》:“況虜情難測,左實右偽,聲東擊西。”這一計謀必須以敵方的判斷失誤為前提,若敵方不被假象所迷惑,將計就計,其危害大矣。

使用聲東擊西之計的方法很多,譬如故布疑陣,虛實莫辨,使對方力量分散,削弱其防衛,從而一擊突破攻入對方的核心。或者是製造謠言,混淆其視聽,增加對方的顧慮,指你的鼻子卻打你的眼睛,令你防不勝防。或者向對方示弱,暗中增強自己的力量,使對方疏於防範,就在鬆懈之際,本身突然精銳盡出,一舉而使對方崩潰。或者佯示應付另一方麵,無暇顧慮對方,在對方毫無提防之下,我已兵臨城下了。總之,不論使用什麼方式,本身的企圖和行動都要絕對秘密,而且時時刻刻都在爭取主動。

其中必勝的要訣及掌握情勢變化以指揮調動部隊的方法是出其不意。如果不是智者,誰又能把握時機當機立斷呢?掌握時機的秘訣在於出其不意。如果猛獸離開山區,失去了險峻的山勢做依托,就是個孩子手持長戟也可以嚇退它,而小小的毒蜂隻憑借自己一根毒刺,就可使強壯的大漢不敢靠近,對敵人來說,讓災禍突然出現,防不勝防,無法預料,是最好的製勝辦法。

當敵方出現因軍心動搖而混亂不堪,並出現始料不及的困境之時,必須利用這一頹勢,迅速把它消滅。

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其主要用意是聯合西域各國共同抗擊匈奴。為此,必須首先打通南北通道。地處大漠西邊的莎車國,卻煽動周邊小國歸附匈奴,以反對漢朝。

班超決定首先平定莎車國,莎車國王遂向龜茲國求援。龜茲國王遂率5萬人馬,前來援救莎車國。班超便聯合於闐等國,但隻募集兵力2萬5000人,敵眾我寡,難以力克,必須智取。於是班超遂定下聲東擊西之計,以迷惑敵人。班超派人在軍中散布對他的不滿言論,製造不敢與龜茲較量,準備立即撤退的假象,並且故意讓莎車俘虜聽得一清二楚。一天的黃昏之時,班超命於闐大軍向東撤退,自己率部向西退卻,還顯得慌亂異常,故意讓俘虜趁機逃脫。俘虜逃回莎車國後,急忙報告漢軍慌忙逃脫的消息。龜茲王大喜過望,誤以為班超此舉是因懼怕而慌忙逃竄,想借此機會,前去追殺班超。他立即下令兵分兩路,追擊逃敵。龜茲王親自率1萬精兵向西追殺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