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指鼻子打眼(2 / 2)

而班超卻胸有成竹,趁夜幕籠罩沙漠之機,撤退僅有10裏地,大隊便就地隱蔽。龜茲王求勝心切,率領追兵從班超隱蔽處飛馳而過。班超立即集合隊伍,與事先約定的東路於闐人馬,迅速回師,殺向莎車追兵。

班超的隊伍如同從天而降,殺得莎車猝不及防,便迅速瓦解了。而莎車王驚魂未定,逃脫不了,隻得請降認輸。而龜茲王氣勢洶洶地追趕了一夜,卻未見班超隊伍的蹤影,又聽到莎車已被平定的消息,隻有收拾殘部,悻悻地回到龜茲去了。

解放戰爭時期,粟裕大將善於用兵,精通詐術,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令敵畏怯。他的用兵格言是:“對敵多施欺詐手段,應該極盡欺詐之能事。”在解放戰爭的著名的萊蕪戰役中,他成功地運用“聲東擊西”謀計,把老謀深算的對手陳誠打得一敗塗地。

當時,陳誠是國民黨軍的最高指揮官。他采用南北夾擊戰術,命歐震率領八個整編師,由南向北,命李仙洲率領三個師由北向南,妄圖把我軍夾擊於“沂蒙山區”。

粟裕決定先把北線的敵人吃掉。為此要製造假象,迷惑敵人,他命令第二、第三兩個縱隊在臨沂及其以南地區采取擴大正麵防禦,構築三線陣地,擺出決戰的架勢,以造成我軍主力仍在臨沂一帶的假象,引誘敵人進行節節阻擊。

粟裕的這種“聲南”的計謀,迷惑了國民黨軍政要員,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彭學誠聲稱:“攻占臨沂為國軍在魯南決戰的空前大勝。”

粟裕還親自部署兗州附近的地方武裝,積極進逼兗州,並在運河上架設橋梁,聲言要與劉鄧的中原部隊會合,造成我軍主力西渡運河的態勢。

敵軍攻下臨沂之後,陳誠在徐州說:“陳毅殘部(即陳粟兵團)迭經重創,已無力與國軍決戰,企圖偷渡運河,欲與劉鄧會合。國軍正在追剿中,山東大捷指日可待。”

陳誠完全被粟裕製造的假象迷惑了,我軍向北運動,被他看作是繼臨沂失守之後的大潰逃。陳誠完全中了“聲東擊西”之計。

坐鎮山東濟南的王耀武是一隻老狐狸,他看出我十幾萬大軍向西北方向運動的意圖,深怕被我軍殲滅,慌忙調整部署,急令北線部隊後縮。為了進一步迷惑陳誠,粟裕命令我軍先頭部隊不要打擊正在後縮的王耀武部隊。

陳誠對王耀武不聽從他的指揮,十分惱火。他電令王耀武把已經後縮的部隊,立即轉向萊蕪、新泰進擊。王耀武不敢違抗軍令,於是,已經逃出我軍包圍圈的敵軍,又鑽進我軍預設的口袋陣裏。結果,粟裕一聲令下,把敵人打得全麵潰敗。

萊蕪戰役的勝利表明,粟裕“聲南擊北”,巧作部署,把陳誠搞得混亂不堪,使他看不透我軍製造的假象,嚴令部隊往我軍的口袋陣裏鑽,以慘敗而告終。這正是粟裕用兵的高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