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齊作為一個東方大國,地廣千裏,傲視群雄。齊國連年征戰,內部已經是百姓疲憊,不堪忍受,民怨沸騰,外則其他國家深怕下一個被滅亡的命運會突然落在自己頭上。就在這種情況下,燕昭王派樂毅出使趙國,聯合趙國共同出兵攻擊齊國。趙國甚至把相印也給了樂毅。同時,燕昭王還派遣使者到楚、魏、秦等國聯係,各國紛紛同意出兵。在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年),一個由燕國為首的六國聯合軍團組成,在樂毅的帶領下,向齊國發起進攻。聲勢浩大的聯軍在濟西一舉擊敗前來迎戰的齊國軍隊。聯軍的任務完成後,其他國家的軍隊就打道回國了,而燕國的軍隊則在樂毅的帶領下繼續追擊齊軍,一直打到齊國國都臨淄。樂毅在齊國五年,攻下大小城市70餘座,而隻有莒和即墨沒有被攻下。
燕昭王在位33年而死,其子惠王即位(前279年)。惠王做太子時就與樂毅不和,齊國即墨守將田單利用這一點,巧用反間計,使燕惠王改派騎劫代替樂毅。樂毅隻有投奔趙國,燕國士氣也受到了影響。
田單利用各種可能的機會加強戰備,鼓舞士氣。他令即墨城中的人吃飯時一定先在庭院中祭祀祖先,豐厚的食物引來了各種飛鳥覓食,這使燕人深感驚奇,以為齊人得到了神的保護。田單繼續利用反間計,使燕國士兵割掉齊軍俘虜的鼻子,扒掉城外齊人的墳墓,焚燒墓中的屍骨。即墨的齊國軍民在城牆上看到燕軍的暴行後,既害怕被燕軍俘虜,也為先人的屍骨被辱而痛恨得人人淚流滿麵。即墨軍民被燕軍的暴行激怒得人人義憤填膺,怒火中燒,都渴望與燕軍做一死戰。
田單知道士卒可以使用了,就到士卒中間去,與士卒一同操練,又把妻妾也編於行伍之間,將食物分散給廣大士卒,以進一步激勵士氣。同時,田單又命令精兵甲卒都藏匿起來,讓老弱和女子守城,給燕軍以齊軍不堪一擊的假象,然後派遣使者出城與燕軍商議投降的事宜。
燕軍聽說齊人即將投降,五年多的沙場征戰就要結束,人人興高采烈高呼萬歲,因而懈怠情緒就彌漫開來了。田單又募集民間財物,得金千鎰(1鎰20兩或24兩),派即墨的富豪將募集來的財物送給燕國將領,並且說:即墨就要投降貴軍,希望大軍不要擄掠我們的妻妾兒女和財物,希望大軍保佑我們平安。燕國將領聽後十分高興,並答應了他們的請求。燕軍上下就等敵人投降了,因此防備更加懈怠。
田單又收集城中1000多頭牛,在牛身上纏裹深紅色的衣物,並畫上五彩龍紋,牛角綁著尖利的兵刃,牛尾巴上束有噴過燃油的草把。在一個漆黑的夜晚,田單命令在城牆上挖開幾十個洞,把牛趕出城外,點燃牛尾巴。憤怒的火牛奔向燕軍大營,5000餘名齊軍精兵尾隨其後。燕軍大驚,牛角利刃所及,非死即傷;牛尾火光明亮,牛身五彩斑斕,燕軍以為天神來了,鬥誌盡失,大敗而逃。齊軍5000勇士尾隨火牛進擊拚殺,即墨城中老幼鼓噪相從,聲動天地。燕軍大敗,燕將騎劫也被殺死。齊人一鼓作氣,追亡逐北,不僅把燕軍趕出了齊國,而且收複了燕軍占領的70餘城。
此戰中,田單利用反間計使燕軍將領樂毅被騎劫替換。騎劫也一再中其計謀,割俘虜的鼻子,挖齊人的墳墓,激發了即墨軍民的鬥誌。田單加強戰備的同時,又派使假降,使燕軍信以為真,從士兵到將軍都放鬆對齊國軍隊的警惕。田單利用燕軍等待敵人投降的時機,巧布火牛陣,一舉擊潰燕軍。而燕軍麵對圍攻了五年之久的敵人,不仔細分析其中的陰謀,輕信敵方的投降,致使全軍上下防備鬆懈,結果在齊軍的突然襲擊下,束手無策,將死軍敗,一潰千裏。孫子所謂的“辭卑而益備者,進也”,由田單的實踐給予了生動的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