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結交強者,兼並弱者是(1 / 2)

擴充勢力的必經之路謀於塗者不若謀於鄰,謀於鄰者不若謀於家,非愚而近智也。愛淺者其慮略,愛遠者其慮詳。理也,和勢也。

——《東萊博議》

意思就是說,把問題問路人不如去問鄰居,拿問題請教鄰居又不如請教自己家裏的人,並不是遠方人愚笨,近處的人聰明,道理如此,形勢是這樣的。

俗語有雲:“遠親不如近鄰”。親戚住得遠,雖然休戚相關,還不如鄰居可以守望相助,因為鄰居靠得近,天天可相見,自然會有關照之情。但是,在“遠交近攻”用計方麵,剛好和以上所說的相反。遠交是為近攻在鋪路,因為如想近攻,就必須孤立對方,使能夠援助對方的盟友,作為自己的盟友,孤立對方,就是增添己方的助力,削弱對方的助力,然後,即可肆無忌憚地伸出攻擊的手。

所以,遠交即是近攻的基礎。遠交是有益無害的措施,不論如何,被遠交的一方已是自己的盟友,即使他不願為自己的助力,至少也會保持中立,保持中立也不壞,留待將來收拾殘局的一著閑棋。古人倡設的“遠交近攻”策略,的確妙用無窮,如以對方的強弱形勢而言,就是“強交弱攻”。比自己強的,跟他保持良好的關係,各個擊破那些比自己弱小的,逐漸壯大自己,培養自己的實力,擴充自己的威勢。

軍事目標受到地理條件的限製時,利於先攻取就近的敵人,不利於越過近敵去攻取遠隔的敵國。對於遠隔的敵人,雖然和我們有著對立的政治主張,也可以和它取得暫時的聯合,以利於各個擊破。

六國歸一就是結交強者,兼並弱者的名例。

戰國時期,中華大地上的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稱強。到了戰國後期,秦國日益強盛。秦昭襄王在位時,開始圖謀吞並東方六國,一統華夏。

當然,盡管秦國強大,但一國之力畢竟不敵六國之眾,要想戰勝六國,關鍵在於戰略戰術。

滅六國,先從何處下手?有人向秦昭襄王提議派兵攻打齊國。這時,有個叫範雎的謀士對秦昭襄王說:“齊國與秦國相距很遠,當中隔著韓國和魏國。出兵少則不能取勝,出兵多則負擔過重,即使把齊國打敗了也無法把它的土地和秦國連起來。因此,不如遠交近攻,也就是和齊國這樣離我們遠的國家暫時和好。先攻打和秦國接壤的韓魏。這樣,軍事上奪取一寸土地就能得到一寸,奪取一尺土地就能得到一尺。由近及遠,像蠶食桑葉一樣,可以一口一口吞並天下。”

秦昭襄王采納了範雎遠交近攻的謀略,定為國策,積極推行,為後世完成統一大業奠定了基礎。

40年後,秦始皇繼往開來,繼續奉行遠交近攻的戰略策略,即遠交齊、楚,近攻韓、趙、魏。與遠交近攻策略相應,秦先選擇了以韓、魏為主攻方向的中央突破方針,先斷六國合縱之脊,使各國孤立無援,然後以中原為腹地,展開兩翼攻勢,攻趙、燕,統一北方;征服楚國,平定南方;最後一舉滅齊,經過近10年的戰爭,終於實現了統一中國的大業。

在當今市場競爭日益殘酷的經濟社會中,企業也可通過遠交近攻的原則躲避風險,贏得利潤。

在VCD行業中,有一家頗具戰略眼光的企業,它的發展之路獨辟蹊徑。這家企業就是北京天利公司,總裁程振國靠軟件開發起家,他從1993年開始跟蹤MPEG解壓縮技術。但天利公司並沒有憑借技術實力與萬燕一拚,也沒有等萬燕打開市場後乘虛而入,而是迅速突破VCD核心技術便戛然而止。

當時,他推算出一個時間表:VCD市場大約成熟於1996年,如果到時再啟動,不僅很難擠進市場,而且坐失兩年時間。不如先攻克VCD核心技術的解碼板,但並不把這項新技術先用於生產整機,以避免開拓市場之風險,而是運作於家用電腦和CD機改裝VCD上。

當1994年7月開發出VCD解碼板後,大量運用於家用電腦和CD機改裝VCD上。不僅財源滾滾,而且使解碼技術日趨完善,天利係列解碼板首家通過電子部鑒定。當VCD市場全麵啟動後,天利憑借腳踏三塊市場——電腦、CD機改裝、VCD,成為VCD行業獲利頗豐的企業,在1995年銷售額突破1.5億元,超過當時生產整機的萬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