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西青龍港傅家太公是五鄉碶回江橋天官第貞東房中和堂念二房的後人。聽老一輩人說,阿拉青龍港傅家太公以兌糖為生,肩挑兌糖擔四鄉奔走。有一次,太公走到鄞西錫山腳下的青龍港,發現一塊麵積很大的荒地,並在一塊空地上撿到一個飯包,還是熱的,當時社會認為這是一個好兆頭,住在這地方會有飯吃。太公就回家和父母商量,想到青龍港落腳。經父母同意,就來到青龍港,搭起草舍,一邊開荒種田,一邊繼續以兌糖為生。一次,太公在某地兌糖,路過一戶人家,小孩吵著要糖吃,一個老婆婆整出一雙破靴,說:“這雙破靴雖然弗值錢,但還有幾顆銅釘,兌點糖給小孩吃吧。”
太公就收下了這雙破靴子。回家整理破爛的時候,太公想把破靴子上的銅釘拆下來,無意中發現用布擦過的銅釘會發亮光,難道會是金子做的?再仔細一看,果然是金子做的。原來這戶人家上代做過大官,這是一雙朝靴,用金釘做裝飾。太公就這樣發財了,他買地砌屋,七間樓造了兩埭,還買了200畝田,娶了老婆,生了三個兒子,日子過得穩穩當當。兒子長大後,有的種田,有的撐船、撐竹排。有一天,一個兒子出去撐排,一條蛇遊上排來,兒子說:“蛇啊蛇,你如報恩來,就遊進飯籮裏去,我飯已經吃完了,裏麵空著。你如報仇來,要咬死我,我也沒辦法。”沒想到這條蛇真的遊進飯籮裏去了。撐排回來,兒子就把飯籮捧回家來,打開一看,飯籮裏都是穀。太公知道這是一條穀龍,是神龍,會聚穀,就把它放進穀倉裏。從此,傅家家裏穀越來越多。賣穀時,人家用八官船來裝。太公發了財,不覺誇了大口,常常對人說,穀有的是,隻管來裝。對畚穀的人也不仔細管理。有一次,穀倉裏的穀龍竟然也被人家畚去。從此,傅家破了財。
到了阿拉阿爺一代,有一天,阿爺種田時,看到田中央的墳邊有一棵柏樹,因為吃水太多,已經枯死,就把它斫掉,也好減少一些遮擋。這座墳是別人家的。第二年,一寧波人來上墳,看見一棵柏樹被斫掉,就問是誰斫的。阿爺是老實人,再說柏樹已經枯死了,就承認是自己斫掉的。墓主說:斫掉也嘸告,但最好有個憑據,我回去也好對家人有個交代。說完就擬定一張字條叫阿爺簽字畫押。阿爺沒有文化,是個“瞎眼”,不知道他寫的是什麼東西,就稀裏糊塗地畫了押。這下可闖了大禍。原來這人是個惡訟師,他欺負這個傅家老實人,回家一張狀紙將傅家告上了衙門。在封建社會,對祖墳是十分敬重的,墳頭樹被毀掉,認為有辱祖先,敗壞風水,法律上的懲罰也很嚴厲。為了避免牢獄之苦,阿爺隻得賣掉了許多良田,花錢消災。此時,傅家無疑雪上加霜,家道急速敗落,一蹶不振。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傅家已經成了普通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