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6章 晉主的傳說(1 / 2)

晉主是修祠修譜、恭迎祖宗牌位的意思,是宗族的大事,至少幾十年一遇。

傅氏宗祠始建於清乾隆年間,“蓋已數十百年矣。其間雖經數次修葺,然年時既久,昔日巍峨景象未免改觀,旅滬族人豐穀、其錕等緬懷祖功宗德,首倡拓展之議……正在鳩工庀材之間,孰意抗戰軍興,沿海諸地時虞侵擾,擴建之舉於焉中輟。迨國土重光,倭寇屈膝,旅滬族人又興前議,更以連年戰爭氏族散居,擬將修纂譜牒與建造新祠兼籌並顧,乃於三十五年(1946)春傅氏旅滬族人聯袂返裏,集議斯舉。”此乃傅氏宗族頭等大事,為此,傅氏成立修譜委員會,聘請曾任國民黨縣黨部監察委員會負責人的茅山胡家墳沈友梅先生為大總裁,在傅家祠堂內設立譜局。為告知海內外傅氏族人,特於九、十兩月在《寧波時事公報》、上海《申報》刊登《鄞東五鄉碶傅氏修譜通告》,在上海天津路120號信裕錢莊、天津路100號恒利銀行、寧波路204號中庸銀行、定海道頭街定海日報社等地設立分辦事處,接待登記的各地族人。本地以各房為單位分發登記表,登記造冊於該年年底結束,修譜直到1947年冬才得以完成。此時傅家祠堂也修繕一新,祠堂正門高懸“傅氏宗祠”匾額,紅底金字,由寧波清朝進士翰林高振霄先生題寫。國民黨元老於右任先生送來軸子一對。傅作義先生送來賀匾一塊。同時,與傅家祠堂毗鄰的五鄉碶莊王廟也由傅氏修葺一新(《傅氏宗譜》中有《重建莊穆王廟碑記》)

祠廟落成之時,新老傅家搭台演戲,娛神敬祖,各地族人乃至南洋、港澳宗親紛紛回鄉祭祖,貴客盈門,熱鬧非凡,一時傳為五鄉鎮的佳話。

這次重大的晉主事業,多虧傅氏旅滬族人嘔心瀝血,全力支持。他們人在異鄉,心係故鄉,努力為家鄉策劃輸款,保障了修譜建祠辦學的經費來源,體現了愛國愛鄉的高尚情操,他們的善舉名垂青史。五鄉碶傅氏晉主,凝聚傅氏人心,振奮民族精神,在鄞縣宗族文化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頁。

關於傅家晉主,主要有三個傳說。

其一,傅作義先生與五鄉碶傅家的關係。1973年,筆者在鄞西四明山村水井底巧遇謝基倫先生,謝先生曾為國民黨鄞縣黨部委員,喜歡文墨,在鄞西頗有名氣,新中國成立後隱居山村。他一聽說筆者是五鄉碶傅家人,立即說出一段往事。他說,新中國成立前,五鄉碶傅氏修譜一事他曾參與,傅作義也是五鄉碶傅家人。筆者問,何以見得?謝先生說,傅氏修譜時,曾與傅作義先生聯絡,傅先生回信一封,他曾親閱,其中有“遷居七世”等語,他記得十分清楚。來信表示時代太久,一時難以歸族。但對五鄉碶傅氏修譜晉主之舉十分讚許,特送匾一塊,以示祝賀。

這使筆者想起20世紀60年代讀初中時,在五鄉中學食堂對麵的牆邊,見過藍底金字匾一塊,落款就是傅作義。內容已記不清,或許當時已被損壞。謝基倫先生為何會熟悉傅家修譜晉主之事,且如此詳盡?筆者認為,傅氏修譜曾聘沈友梅先生為大總裁,沈也在國民黨鄞縣黨部任職,謝先生與他有交往,兩人又都喜歡做學問,沈友梅先生請謝先生參與其事,完全有可能,所以謝先生對此會有如此詳盡的了解。

更為湊巧的是,2010年8月筆者訪問蟠龍村四二房族兄順康先生,談到傅氏修譜晉主一事,他說,當時族裏曾與傅作義先生聯絡,得回信一封,其中有“忙於剿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