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廣結人緣最吃得開2(1 / 3)

7.人情味能換來好人緣

假如一個人的生活裏隻存在著爭、搶、奪,當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說別人的幫助,人家理睬他就已經是很給麵子的事了。所以,做人必須要有點人情味,該留情麵時就沒有必要讓別人下不來台。要明白:人之相處,以和為貴,以情義為先。

生活中常有這樣一些人,一旦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就不分青紅皂白地找人家算賬,不管對方是出於什麼原因,都恨不得讓他在眾人麵前顏麵掃地,這樣才能解心頭之恨。試問,誰願意與這樣沒有人情味的人打交道?誰又願意幫助這樣的人呢?

任何人在工作生活中都脫不了人際關係這張大網,如果在辦事過程中,處處為他人留些情麵,別人也會保全你的麵子,畢竟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

一個農場主的牛偷吃了一個農夫家的莊稼,農夫為此很生氣,沒有通知牛的主人,就擅自把牛宰殺了。農場主知道後非常氣憤,決定去找農夫理論。

農場主帶著一個仆人上路了,不巧半路上遇到了寒流,主仆二人全身被冰霜覆蓋,差點凍僵。當他們到達農夫家門口時,出來迎接他們的是農夫的妻子,丈夫外出還沒有回來,農夫的妻子熱情地招待主仆二人進屋烤火,等待她丈夫回來。

農場主進屋後,發現農夫家裏的擺設非常簡陋,農夫妻子的臉消瘦憔悴,還有六個躲在桌椅後麵,窺視他的瘦得像猴子一樣的孩子,最終,他選擇了沉默。

過了一會兒,農夫從外麵回來了,妻子告訴他,他們主仆二人是冒著狂風嚴寒來的。農夫趕忙上前緊緊握著農場主的手,把他拉到了暖爐旁烤火。他的這一舉動,使原本想說明來意的農場主感動了,他又選擇了沉默。農夫盛情地挽留他們吃晚飯,“不過,我隻能請兩位吃些豆子了。”農夫不好意思地說,“因為家裏生活比較貧寒,沒有什麼好吃的東西,而且由於起風,牛也沒能宰好,所以……”

農夫的盛情令主仆二人難以推卻,隻好和農夫一家人一起吃起了晚飯。自始至終,仆人都在等著主人,開口向農夫為殺牛的事討個說法,可農場主隻跟這家人說說笑笑,“正事”卻隻字未提,這讓仆人有些不解。

晚飯過後,天氣仍然沒有好轉,農夫和妻子再三挽留主仆二人在家過夜。於是,兩人又在那裏度過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農婦為主仆二人準備了黑咖啡、熱豆子和麵包,兩人吃飽後就上路了。路上,仆人責備農場主對此行來意閉口不提,農場主卻若有所思地趕著路,在仆人再三追問下,才說:“我本來想進門就狠狠地教訓一下那個農夫,可是,後來我決定放棄了這個念頭。你知道嗎?其實,我們並沒有損失什麼,雖然我丟了一頭牛,可是我卻得到了世間難得的人情,我並沒有吃虧,反而受益不小呢!世界上的很多東西可以隨便買到,可是,人情卻花多少錢也買不到呀!人世間這個東西太少了。”

社會是由各種矛盾構成的,與人相處,難免會產生矛盾,用過激的方式處理矛盾絕對不是一個好方法,傷了人情不說,還毀了自己的形象。何不理智地去對待這些矛盾,再加一些感情因素進去,說不定矛盾中有你可以理解的成分。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所以人有一定的人情味,凡事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一番,如果你遭遇同樣的事故,自己該怎樣處理,然後再返回自己的角度看待該問題,事情自然會好辦得多。

當你為了生計而奔波時,你會發現社會是如此的複雜,競爭又是那樣的激烈,甚至會感覺到人與人之間除了冷漠便是競爭,便是權利與利益的爭奪。這時,你不免會覺得現實無情,其實,這主要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人情味兒太少了。

隨著社會商品化趨勢的逐漸加劇,人情味兒顯得更加珍貴。不論社會將如何發展,隻要你慷慨地將人情味播撒在人與人的交往中,就能獲得朋友的幫助、家人的關愛。在辦事時,以人情味作為調劑,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8.生意好做,夥計難求——人脈是一種資源

如果隻從表麵上來看,人脈資源不是直接的財富,可是如果沒有人脈,聚斂財富是很難的。所以,人際關係不僅是一種潛在的資產,更是一種潛在的財富資源。人、技術、資金,這創業三大條件的核心就是“人”,如果你有足夠豐富的人脈關係網,那麼資金和技術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台塑企業董事長王永慶在剛進軍塑膠行業的時候,發展環境恰似一片荒蕪的廢耕地。麵對的困難很多,資金缺乏、原料短缺、市場極其狹窄而且封閉。在這種困境下,從事PVC塑料粉的生產,就好比是一個缺乏工具的人,徒手在貧瘠的土地上耕耘。

當時,台灣當局設立了“經濟安全委員會”,尹仲容召集人手,負責擬定玻璃、紡織、人造纖維、塑膠原料、水泥等建設計劃,並且籌劃運用美國提供的資金。尹仲容等人原本想讓官方企業來承擔塑膠原料項目,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才改由民營企業來承擔。

一開始,尹仲容等人考慮的項目承辦人首選,是早期從事化工業的永豐化學公司老板何義。早在1951年,何義就從日本引進了PVC技術,從事PVC生產,開創台灣生產PVC之先河,隻不過規模很小。何義是一個非常精明的企業家,他聽說投資興建PVC廠可以得到美國的經濟援助,還可以得到政府的輔助,就非常爽快地答應了。很快,何義就成立了福懋塑膠有限公司,為籌建PVC廠,他還親自遠赴歐洲、美國和日本進行實地考察。

何義從國外考察回來以後,得到的結論很不樂觀。因為他發現美國、歐洲和日本等這些國家的廠商,日產PVC都是在50噸以上,而在當時的台灣計劃僅僅是日產4噸,產出越少,成本肯定就會越高。除此之外,台灣全島日消耗的PVC隻有2噸,其餘的2噸還得自己尋找出路。

何義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在市場上,成本高、價格昂貴的台灣PVC,要想戰勝成本低、價格優的日本、歐洲、美國PVC,這簡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仔細思量之後,何義決定放棄這個項目,但是,他並沒有把這個消息向外公開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