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廣結人緣最吃得開2(2 / 3)

王永慶在轉行後主要從事工業生產,但是還不知道應該從哪裏下手,而且,他也不知道台灣當局設立的“經濟安全委員會”正在擬定玻璃、紡織、人造纖維、塑膠原料、水泥等建設計劃的事情,不過,王永慶有一個生意上的好朋友,名叫趙廷箴。他們倆交情很深,王永慶曾經借錢給趙廷箴解決了困難。所以,在趙廷箴的心目中,王永慶是一個信譽卓著的生意人,更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好朋友。

有一天,王永慶找到了趙廷箴,碰巧兩人都想從事製造業,商談之後,王永慶采納了趙廷箴的建議:投資水泥行業。隨後,王永慶向台灣“工業委員會”遞交申請報告,但是沒料到,水泥申請項目已經被台灣水泥界前輩束雲章老先生捷足先登了。兩人再次商議,決定投資輪胎業,但是,輪胎業的項目也已經被別人搶走了,這時倆人都犯傻了。

後來,趙廷箴和王永慶又利用各種關係,認識了尹仲容。在這之前,何義在辦塑膠廠的問題上一直都沒有明確地表態,這使得塑膠廠的項目麵臨著夭折的命運。趙廷箴的出現,對尹仲容來說真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尹仲容如獲至寶,於是,他便囑咐手下嚴演存,要千方百計地說服王永慶和趙廷箴來參加PVC這個項目的投資。嚴演存找到了王永慶和趙廷箴,向他們詳細介紹了有關PVC投資項目的一些計劃,並且提出讓王永慶放棄輪胎項目,轉而投資PVC。

聽了嚴演存對PVC項目的介紹之後,王永慶一時也沒有辦法作決定。為了保險起見,他拉著趙廷箴特地請教尹仲容,尹仲容似乎早就料到王趙二人會來找他,於是,尹仲容就詳細介紹了塑膠行業的發展前景,並且還介紹了有關美國方麵的援助。聽了尹仲容的這一番話後,王永慶心裏有了底。王永慶終於下定了決心,對趙廷箴說:“怎麼樣?咱們一起幹吧!”趙廷箴點了點頭,和王永慶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說道:“好,我們一起幹吧!”

王永慶請教了有關專家和學者,私訪了一些企業名人,並親自到日本去考察,在周密細致的調查研究之後,他開始投資塑膠行業。

當時,有很多人都嘲笑王永慶自不量力,連塑膠是什麼都沒有搞懂,就做塑膠生產,預言王永慶及其合夥人最後肯定會傾家蕩產。但是,在朋友趙廷箴、尹仲容的支持下,王永慶最終還是在塑膠方麵做出了驚人的業績。

有句話叫:“生意好做,夥計難找。”夥計不易找,而一個運籌帷幄的朋友就更難求了,尋找一位能獨當一麵、協助自己成功的朋友尤為困難。

生活中,很多人利用人脈關係獲得了成功,這是因為他們具有獲得成功的條件,他們結交了許多朋友,而且都可以借用他們的才能成就自己的事業。對於成大事者來說,除去環境、機遇和個人能力等因素外,處理好人際關係,也是不容忽視的環節。誰能把結交到好朋友,並恰當利用好朋友,誰就能借助來自各方朋友的力量成就一番事業。

9.送人情也要講究藝術

有人認為,送人情給別人,我是“失”,他是“得”,無論怎樣他得到了就應該高興,就應該感謝我,其實這種想法是非常幼稚的。大千世界,人際關係紛繁複雜,送人情也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你時時、處處、事事皆留心。一個能把人情送出去的人,絕對是一個在社會上吃得開的人。

做事吃得開的人都知道,送人情不僅要懂得分寸,更要懂得藝術。送什麼,送多少,何時送,怎麼送,都大有學問。送得恰到好處是人情,送得不當是尷尬。不管是無意中送的人情,還是有意送的人情,都有一個讓對方如何感受,如何認識的問題。送人情最重要的不在於你送的情分輕重,而在於對方感受是輕還是重。所謂“千裏送鵝毛,禮輕情義重”,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通常,世人最重視的人情則是雪中送炭。人生在世,內心都會有一些需求,有的急有的緩,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如果我們在急需的時候,遇到別人的幫助,則內心感激不盡,甚至終生難忘。瀕臨餓死時送一根蘿卜,和富貴時送一座金山相比,就內心感受來說,完全不一樣。

三國爭霸之前,周瑜並不得意。他曾經在軍閥袁術手下做官,被任命為一個小小的居巢長,說起來也就是一個小縣的縣令罷了。

這時候,地方上發生了饑荒,兵亂使糧食問題日漸嚴峻起來。居巢的百姓沒有糧食吃,就吃樹皮、草根,活活餓死了不少人,軍隊也因饑餓失去了戰鬥力。周瑜作為父母官,看到這種悲慘的情形急得心慌意亂,不知該如何是好。

有人獻計,說附近有個樂善好施的財主,名叫魯肅,他家向來富裕,想必囤積了不少糧食,不如去向他借。

於是,周瑜帶上人馬登門拜訪魯肅,剛剛寒暄完畢,周瑜就直接說:“不瞞老兄,小弟此次造訪,是想借點糧食。”魯肅一看周瑜豐神俊朗,顯而易見是個才子,日後必成大器,他根本不在乎周瑜現在隻是個小小的居巢長,隨即哈哈大笑說:“此乃區區小事,我答應便是。”

魯肅親自帶周瑜去查看糧倉,這時魯家存有兩倉糧食,穀三千斛,魯肅痛快地說:“也別提什麼借不借的,我把其中一倉送與你好了。”周瑜及其手下見魯肅如此慷慨大方,都愣住了,要知道,在饑饉之年,糧食就是生命啊!周瑜被魯肅的言行深深打動了,兩人當下就交上了朋友。

後來,周瑜發達了,當上了將軍,他牢記著魯肅的恩德,將他推薦給孫權,魯肅終於得到了幹一番大事業的機會。

對身處困境的人,僅僅有同情之心是不夠的,應給以具體的幫助,使其渡過難關,一種雪中送炭,分憂解難的行為最容易引起對方的感激之情,從而形成友情。

比如,一個農民做生意賠了本,他向幾位朋友借錢,都遭回絕。後來,他向一位平時交往不多的鄉民伸出求救之手,在他說明情況之後,對方毫不猶豫地把錢借給他,使他渡過了難關,他從內心裏感激。後來,他發達了,依然不忘這一借錢的交情,常常給對方以特別的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