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看人說話會讓你在交際中遊刃有餘
一個真正懂得說話藝術的人,不見得字字珠璣、句句含光,但是,他總是能夠說出對方想聽的話。進什麼廟,念什麼經,見什麼人說什麼話,這才是交際辦事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一個能夠看人說話的人,必定是一個在社會上吃得開的人。
我們辦事或交際的直接對象是人,沒有人的存在,就談不到事,談不到交際。由於每個人的嗜好、想法都會有差別,我們交際辦事所涉及到的人也會各有不同,所以首先你要明白對方是哪種類型的人,這樣應付起來就會比較容易。常言道,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如果你了解了下麵這七種類型的人,就會明白該怎樣與這些人交際辦事。
(1)死板的人也會有興趣點
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人,就算你很客氣的跟他寒暄,他也不會做出你所預期的反應來,你甚至會懷疑他有沒有聽進去。和這種人交際,剛開始多多少少會讓你感到不安,但這實在也是沒辦法的事。
遇到這樣情況,你就要花些時間,仔細觀察、注意他的一舉一動,從他的言行中找到他所真正關心的事。你可以先隨便和他聊聊,隻要能夠使他回答或產生一些反應,事情就好辦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此話題,讓他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
每一個人都有令他感興趣、關心的事,隻要你稍一觸及,他就會開始滔滔不絕地說下去,此乃人之常情,因此,你必須好好掌握和利用這種人性心理。
(2)簡言應付傲慢無禮的人
有些人自視清高、目中無人,時常表現出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像這樣舉止無禮、態度傲慢的人,叫人看了就生氣,是最不受歡迎的典型。
對付這種類型的人,說話應該簡潔有力才行,最好不要跟他羅嗦,所謂“多說無益”。同時,你還要盡量小心,以免掉進他的圈套裏去。
(3)看穿“高深莫測”之人的偽裝
我們周圍存在許多深藏不露的人,他們不肯輕易讓人了解其心思,或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有時甚至說話不著邊際,一談到正題就“顧左右而言他”。
雙方進行交際,其目的乃是在了解彼此情況,以使事情圓滿解決。因此,往往需要經常挖空心思去窺探對方的情報,期待對方露出他的“廬山真麵目”。
但是,如果你遇到的是一個深藏不露的人,你隻要把自己預先準備好的資料拿給他看就行了,讓他根據你所提供的資料,作出最後決斷。
人們多半不願暴露自己的弱點,即使在你要求他說出答案或提出判斷時,他也會故意裝作不懂,或者故意閃爍其詞,使你有一種“莫測高深”的感覺。其實,這隻是對方偽裝自己的手段罷了。明白這一點,就很容易用語言來控製對方了,而不要被對方的“高深漠測”嚇倒。
(4)巧妙應對草率決斷的人
這種類型的人,乍看看起來好像反應很快,因為他常常在交涉進行到最高潮時,忽然做出決斷,給人一種“迅雷不及掩耳”的感覺。其實,這種人多半是性子太急了,有的時候為了表現自己的“果斷”,決定就會顯得隨便而草率。
像這樣的人,經常會錯誤地領會別人的意圖,也就是說,由於他“反應”太快,每每會對事物產生錯覺和誤解。其特征是:沒有耐心聽完別人的談話,往往“斷章取義”,自以為是地作出決斷。這樣一來,雖使交涉進行較快,但草率作出的決定,多半會留下後遺症,招致意想不到的後果。
從事交涉,總是要按部就班的來,倘若你遇到草率決斷人,最好把談話分成若幹段,說完一段(一部分)之後,馬上征求他的同意,沒問題了再繼續進行下去。總之,你要瞻前還要顧後,如此才不致發生錯誤,從而免除不必要的麻煩。
(5)適可而止打發冥頑不靈的人
固執己見的人是最難應付的,因為無論你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隻知道堅持自己的意見,死硬到底。跟這種頑固分子交際,是最累人且又浪費時間的,結果還往往無功而返。因此,在你和他交涉的時候,千萬要記住“適可而止”,否則,談得愈多、愈久,心裏愈不痛快。
(6)耐心應對行動遲緩的人
對於行動比較緩慢的人,最需要的是耐心。對這種人,你絕對不能著急,因為他的步調總是無法跟上你的進度,換句話說,他是很難達到你的預定計劃的。所以,你最好捺著性子,盡可能配合他,否則,你再著急事情也得不到解決。
(7)對自私自利的人要忍一忍
這個世界自私自利的人著實不少,無論走到哪裏,總會碰到幾個。這種人心目中隻有自己,凡事都將自己的利益擺在最前頭,要他做些於自己無利的事,他是絕對不會考慮的。
當我們不得不與這種人接觸、交涉時,隻有暫時按捺住自己的厭惡之情,姑且順水推舟、投其所好。當他發現自己所強調的利益被肯定了,自然就會表示滿意,如此,事情就會很快獲得成功解決了。
7.人人都是“戴高樂”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願意讓別人說自己是傻瓜,都喜歡受到大家的讚揚,給人一頂高帽子,盡管他的頭不合適,但是沒有人會不願意戴,也沒有人戴上後再願意把它摘下來。所以,求人辦事,不妨先給他一頂高帽子,讓他沉浸於喜悅中,幫你把事情辦好。
有一天,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應邀到托馬斯家裏去做客,對於托馬斯,卡耐基的評價是:“他在人際關係方麵是一位超級大師,他會給你以信心和勇氣,你可以輕而易舉地發揮你的潛力,做出你原本認為永遠也做不到的事。”
卡耐基與托馬斯夫婦度了一個愉快的周末。
那天晚上,他們談得很投機,他們坐在爐火邊,托馬斯太太突然建議要打橋牌。
“不,我不會,我對橋牌一點兒也不懂。”卡耐基說:“那種遊戲要動腦筋,對我來說太艱深了。”
“那有什麼關係?”
“我還是看著你們打吧。”卡耐基說道。
“戴爾,相信我,一點都不難,對你來說學會它隻是小菜一碟,容易極了,就像你寫文章一樣,一學就會。橋牌隻需要記憶和判斷,這對你正合適”托馬斯說道。
還沒等卡耐基回過神來,他已經不知不覺地坐在了橋牌桌前。那是他第一次打橋牌,本來他一點信心和心理準備都沒有,可是正是托馬斯先生的話使他有了信心和勇氣。
卡耐基說:“這件事使我想起了伊斯?卡勃特斯,一位超級橋牌大師。他關於橋牌方麵的書曾被譯成各種文字,並暢銷了很久,然而,令人驚奇的是,他走上橋牌運動這條路,卻僅僅是因為一個青年女子對他的鼓勵。
“1923年末,卡勃特斯在美國隻身孤影,身上的錢也不多了,他想在美國找個工作,可是找來找去都沒找到,後來終於經好心人介紹,他有了一份勉強能謀生的工作。
“卡勃特斯本來會打一點橋牌,可是技術差勁得很。他根本就記不住牌,常常把打出去的牌拿來翻看,所以沒有人願意跟他玩。
“後來,他遇到了一位漂亮的橋牌女教師,她叫約瑟芬?狄絲。這位女教師在教卡勃特斯打橋牌時,發現他雖然牌技平平,但是分析能力很強,對自己手裏的牌總能做出比較準確的分析,狄絲認為這點素質很重要。
“於是,狄絲就試圖說服他,她說:‘卡勃特斯,告訴你吧,你是橋牌界的天才。’卡勃特斯說什麼也不相信:‘你說的是我嗎?’狄絲就把她的發現告訴了卡勃特斯。
“在以後的時間裏,狄絲總是千方百計地想辦法鼓勵卡勃特斯,他的一點點進步都會被她稱讚一番。
“後來,卡勃特斯終於相信自己是個橋牌天才了,他的牌越打越好,後來果真成為了橋牌界的頂尖高手。
“經過長期的接觸,卡勃特斯最後愛上了狄絲,並與她結了婚。”
卡耐基從這件事受到了啟發,他在《人性的弱點》一書將近尾聲的時候,他又加了一節,叫做“‘高帽子’的妙用”。
卡耐基在這本書裏對“鼓勵”一詞作了心理上的分析:鼓勵與其說是一種與人相處的方法,還不如說是一種心理暗示的手段。人在潛意識和意識層麵上會有很多困惑,由於長期得不到解決,所以就積壓了下來,於是就會產生諸如“我能行嗎?”或“我應該做嗎?”抑或“客觀條件允許嗎?”之類疑問。
這種兩難或三難選擇,會讓自己拿不定主意,而在這個時候,往往是外界的因素更能起作用,一個暗示或一個建議都可能叫你放棄徘徊,按照別人告訴你的去做。
心理醫生為病人治療常常就用這個方法,對你在觀念中固執己見的某個問題,而心理醫生又認為這些問題對你的心理健康不利,他會首先提出問題,將你拖進疑惑的境地裏去,然後用暗示的語言來點醒你,使這件事你做起來絲毫沒有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