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許多失敗者之所以失敗,不是因為無能,而是缺乏自信。沒有自信,就會使可能變成不可能,實際上是由於放棄了爭取實現可能性的努力。反之,成獲得了巨大成功的人,首先是因為他具備足夠的自信。自信可以是一個人從平凡走向輝煌,當我們滿懷信心地對自己說:我一定能成功!那麼,就沒有什麼東西能夠阻擋你真正擁有它。兩千多年以前,陳勝吳廣高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固定不變的,沒有什麼事是不可以做到的,隻要你有勇氣去做。
1.體現自己本色,切莫人雲亦雲
每個人都是這個世界上的唯一,所以,做人就要做出自己的本色。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容易放棄自我跟著別人走,把別人的特色誤認為是自己的特色,這樣是永遠不可能做成大事的。
經驗告訴我們,無論好壞,隻要活出自我,在自己的生命管弦樂中,演奏好自己的那首樂曲,就是生命的成功。
安吉羅?派屈一生寫過13本書,還在報上發表了幾千篇有關兒童訓練的文章,他曾經說過:“一個人最糟的是不能成為自己,並且在身體與心靈中保持自我。”
美國作曲家歐文?柏林給後輩的作曲家喬治?格希文的忠告是:做你自己!柏林與格希文第一次會麵時,柏林已聲譽卓著,而格希文卻隻是個默默無聞的年輕作曲家。柏林很欣賞格希文的才華,希望以格希文所能賺到的3倍薪水,請他做自己的音樂秘書。可是,柏林也勸告格希文:“不要接受這份工作,如果你接受了,最多隻能成為歐文?柏林第二。要是你能堅持自己的路走下去,總有一天,你會成為第一流的格希文。”格希文接受了柏林忠告,最後終於成了當代極有貢獻的美國作曲家。
查理?卓別林,以及其他所有最終走向成功的人,都曾經學到過這個教訓,而且多數人得先付出代價。
卓別林在剛開始拍片時,導演要他模仿當時的著名影星,結果他一事無成,直到他開始成為自己,才逐漸獲得成功。鮑勃?霍伯也有過類似的經驗,他以前有許多年都在唱歌跳舞,直到他發揮自己的才能,才真正走紅。
天下事,隻怕你不認真,拿不定主意,沒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一旦認真起來,不怕別人的褒貶,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做,事情成功之後,別人的議論自然會平息。
有一位青年企業家,在一次討論會上說:“如果做事怕別人提出反對意見,就放棄了自己的想法,那你就失去了你自己。做人做事,要有明確的立場、要獨立。每個人的想法都不會完全一樣,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的看法都跟自己相同。因此,我們做人做事,要看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標效果,而不要過於顧慮一些人的議論”。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遇事就要問一個為什麼,要經過自己頭腦的思考,絕對不可做盲從的奴隸。社會生活是複雜的,許多東西,並不是看著自己周圍有多數人在做、在說,就是正確的。
“別人都在為自己謀利益,我也不能犯傻。”諸如此類的想法,看似精明,實則是糊塗。抱有這種想法的人,並不是簡單地放棄自己的“定見”或缺乏主見,而常常是為自己的墮落尋找借口和擋箭牌。我們所說的,就是要有自己做人的原則,就是要獨立自主。有了這個獨立思考的根本,天下事再風雲變幻,人際關係再錯綜複雜,我們都不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會人雲亦雲或隨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汙,不會被商業社會的種種時髦潮流所迷惑,不會失去自我本色。
要成就一番事業,常常會聽到許多反對意見。這些意見或來自親朋好友,他們或從自己的角度考慮,或純粹是為你擔心,可能不讚成你的做法;也可能來自那些心懷惡意的人,他們誣蔑、攻擊、誹謗,把你所要做的事說得漆黑一團。麵對這種情況,如果你過多地顧慮別人的看法和議論,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就可能半途而廢,甚至事情還沒做就夭折了。因此,做人要成大事,就必須如一句格言所說的那樣:“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當然,這並不是說有了獨立思考,就不去認真聽取別人有益的意見。如果別人的意見有可取之處,哪怕是來自“敵人”的意見,我們也應該吸取,這和喪失主見、屈從於他人的議論是兩回事。
你渴望成就一番大事業嗎?那就不要因別人的非議而改變自己做人的原則,不要做那“唯唯諾諾”的盲從者,不要因為擔心個人的利益,比如安全、財產、麵子、職位等,而像牆頭草一樣兩邊倒,要把自己的想法堅持到底。
2.別讓“批評家”擋了你的路
一個人,無論做什麼事,都必然會遇到大量反對意見,除非你不做事,否則永遠會有批評。這是現實,是你為“生活”付出的代價,是一種完全無法避免的現象。所以,找到自己的目標,並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不為別人的意見所左右,這就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世界第一名女性打擊樂獨奏家伊芙琳?格蘭妮說:“從一開始我就決定,一定不要讓其他人的觀點,阻擋我成為一名音樂家的熱情。”
格蘭妮生長在蘇格蘭東北部的一個農場,她從8歲時開始練習鋼琴,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對音樂的熱情與日俱增。然而不幸的是,她的聽力卻在漸漸地下降。醫生們斷定,這是由於難以康複的神經損傷造成的,等到她12歲的時候,將徹底耳聾。可是,格蘭妮對音樂的熱愛卻從未停止過。
格蘭妮的目標是成為打擊樂獨奏家,雖然當時並沒有這麼一類音樂家。為了演奏,她學會了用不同的方法“聆聽”其他人演奏的音樂:她隻穿著長襪演奏,這樣,她就能通過自己的身體和想象,感覺到每個音符的震動,她幾乎用所有的感官來感受著整個聲音世界。
格蘭妮決心成為一名音樂家,而不是一個無所事事的聾子,於是她向倫敦著名的皇家音樂學院提出了申請。因為以前從來沒有一個聾學生提出過申請,所以一些老師反對接收她入學。但是,她的演奏最後征服了所有的老師,她順利地入了學,並在畢業時榮獲了學院的最高榮譽獎。
從那以後,格蘭妮的目標就致力於,成為第一位專職打擊樂獨奏家,並且為打擊樂獨奏譜寫和改編了很多樂章,因為那時幾乎沒有專為打擊樂而譜寫的樂譜。
如今,格蘭妮作為打擊樂獨奏家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因為她很早就下了決心,不會由於醫生的診斷而放棄追求,因為醫生的診斷並不意味著她的熱情和信心不會有結果。她用自己的不懈追求,向世人展現了一個奇跡!
羅斯福總統的夫人曾向她的姨媽請教,對待別人不公正的批評有什麼秘訣。她姨媽說:“不要管別人怎麼說,隻要你自己心裏知道你是對的就行了。”所以,避免所有批評的惟一方法就是,隻管做你心裏認為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