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的劃分被女性主義稱為一種意識形態:因為它有一套思想體係、分類標準和價值觀念在其中。
在英文中,既有專門區分生理性別的詞彙:男性生理和女性生理(femaleness and maleness);也有專門區分社會性別的詞彙: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femininity and masculinity)。
無論在西方社會還是在中國,兩性氣質的刻板印象都是如此的深入人心,以致在我的調查中,大多數調查對象所描繪的自己對所謂“男性氣質”和“女性氣質”的看法都是大同小異的。試舉幾例:
一位農村中年男性的性別氣質觀念是這樣的:
男人應該在社會上主動競爭,求生存;堅強,有韌性;對女人要理解,尊重,照顧。女人應當得到男人的照顧,因為女人是弱性(弱勢)群體。在中國這個社會,女人素質方麵比較低,即使受過同等的教育,女人素質也比較低。接觸社會少,適應社會的能力、工作能力都比較低。
一位城市青年男性說:
男性氣質是:勇敢,沉穩,負責任,獨立性強,攻擊性,競爭性。女性氣質是:敏感,脆弱,溫柔。
一位城市中年女性說:
男性氣質是豪放,粗獷,寬容,有愛心,有責任感,能承擔責任,有事業心,孝敬老人,愛老婆。女性氣質是溫柔賢惠,細膩,善良,體貼,勤勞,愛幹淨,善於和別人溝通。
一位都市女性說:
男人要有事業心,有能力,有情趣;女人要賢惠,要溫柔,要寬容,不能斤斤計較。我不喜歡男人像娘兒們似的,唧唧歪歪的。
一位城市老年女性講得很生動,她說:
男主外女主內。男性氣質就是大大方方的,有外麵兒(北京俚語:能在對外交往中獨當一麵),待人接物要有個樣子,頂得起來,事業有成。家務事上,搬個東西,修個電器、電燈什麼的,都應該能弄兩下,力氣活,登高爬低的都應該能做。女性氣質就是賢妻良母。能搞好家裏這點事,能帶孩子。孩子小的時候,教育應偏重女人一點。孩子大了,惹了事了,應該是男人去處理。女人去處理,人家不怕你呀。我過去接送孩子上學,就有男學生藏在樓道裏嚇唬人,要錢不給就打人。這種情況就應該男人出頭露麵去處理。
一位城市老年婦女說:
理想的女性就是對父母要孝順,對丈夫要好,做個賢妻良母。
有人是從道德方麵評價男性氣質的。一位中年女性說:
男人應當像個男人樣,對家庭要負責,對家庭、對媳婦、對孩子都要有責任感。有點花心沒事,十個男人九個花嘛,但是不能去包二奶,不能不顧家。
她的觀點還是沒有離開男女雙重標準:對男人忠誠的要求可以比對女人忠誠的要求低些。
一位城市女大學生認為女性在體力和智力上都不如男性,她的觀點很有代表性。她說:
女人天生體力不如男人。生理上如身高、體力都不如男人,有些事做起來不如男人,我主要說的是體力活。智力上男女差不多,深層次的智力可能男的強一些。而女人心比較細致。比如我就是個沒有創造力的人,但是我做事可以比男人做得細。以畫畫為例,臨摹個畫就行,讓我自己想就想不出來。
一位城市老年男性強調愛情對女性的重要性,他說:
一個女人在她的一生當中如果有了一次真正的愛情,在她餘下的生命歲月裏,除了愛就再沒有別的了。如果還有什麼能夠影響她,作用於她,就說明她沒有真正地愛過。女人是一個生物。作為生物,她要吃,要性,要掙紮,要快樂和痛苦。豈有他哉?婚姻、子女都是生物過程。而衡量男人的標準比女人要多得多。
由於男女平等觀念的影響,人們當中也出現了一些不符合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的期待,例如,強調女性氣質中應當包括能幹和自立。一位城市青年女性說:
男性氣質是大度,謙讓,有紳士風度;女性氣質是賢惠,現代女性的能幹,自立自強。
再如,認為女性氣質應當包括裏外兼顧。一位農村中年男性說:
女人應當把作為女人一生所應該做的事情完成好:學習,工作,組建家庭,維持家庭。女人也應當裏外兼顧,男人需要她幫助的時候能對男人有所幫助。
還有人認為,男女兩性應當具有同樣的氣質。一位農村青年女性說:
男性氣質應當是穩重,懂得關心人,對家人負責,不能老不幫家裏(我哥就是這樣)。女性也應當有男孩這些特點,人人都應當是一樣的,都是人。
這個農村女性的性別觀念甚至比城市人更具現代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