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化動物
俗話說:“天下烏鴉一般黑”。但在我國湖北西北部的神農架地區,不僅可以發現白色的烏鴉,而且還能見到白蛇、白龜、白獐等許多白色動物。
對於自然界中的物種來說,同一個物種的成員彼此的形態結構都是十分相似的,但在高等動物中,偶爾也會出現有異於同種動物的個體,特別是在羽色或毛色等體色上與同種動物的其他所有個體有著明顯的差別,但在其體內結構與各種髒器上與同種的其他個體並無差異,也具有繁殖後代的能力。這種體色異常的個體一般都呈白色,所有被叫做白化動物。
在自然界中也有很多動物的毛色或羽色是白色的,如北極狐、北極熊、大天鵝和白鷺等,它們並不是白化動物,其白色的體色是由顯性基因的正常表達。而白化動物是一對隱性基因純合子的產物,虹膜大多為紅色,往往還同時攜帶著其他對其自身不利的因素,如怕光、眼球震顫、皮癌等,另外在自然界中也容易為天敵所發現而受到攻擊,所以比正常個體難於存活。不過,在人工飼養的動物中,白化現象卻很常見,如白兔、小白鼠、大白鼠、白馬和白玉鳥等,它們是在長期人工精心選育和保護下培育而成的,能夠正常地繁衍後代。
白化動物大多發現在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中,其中以哺乳類中發現的種類較多,包括白蛇、白龜、白環頸雉、白烏鴉、白兔、白鼠、白猴、白狐、白獅、白虎、白駱駝、白犛牛等等,不勝枚舉,人類也有這樣的個體,屬於白化病,俗稱為“天老兒”。白化動物在我國古籍中和民間多有記載,如《史記·五帝本紀》中關於白熊的記載、《魏略輯本》中關於白麋的記載和《白蛇傳》等民間傳說,清朝宮廷畫家、意大利人郎世寧還依據宮中所藏的貢品,創作了很多有白化動物的畫。據說湖北神農架一帶是白化動物出現最多的地區,1987年曾發現白龜,全身為白色,隻有雙眼鮮紅,頸部透明,很像一個雕刻的藝術品。
基因影響動物體色的途徑是十分複雜的,主要是控製酶的活性,通過酶來控製體內的生化反應過程,最後決定了動物的形態。在正常動物的體內,一些苯丙氨酸參與構成動物體的蛋白質,另一些苯丙氨酸則轉變為酪氨酸,經過酪氨酸酶的作用最後形成黑色素。而在白化動物體內由於缺少酪氨酸酶,所以不能合成黑色素,形成了白化現象。
1977年11月,在台灣中央山脈花蓮縣的內陸深山中,捕獲了一隻體色純白的幼年白化型台灣猴雌獸,被取名為“美迪”。這種完全白化的靈長類動物在自然界是非常罕見的,西班牙人曾於1966年在赤道幾內亞捉獲一隻白色大猩猩,後來飼養在西班牙巴賽羅那動物園,被視為舉世無雙的珍奇動物;我國在廣西大新縣曾發現若幹白色的黑葉猴,捕獲到的一隻,被放在柳州市的柳侯公園中展出;另外據說分布於我國的金絲猴也有白化型,有人曾在湖北西部神農架林區考察時見到過一些白色的金絲猴,但沒有捕到。因此,“美迪姑娘”馬上轟動了整個世界,美國、英國以及世界各國的新聞機構大多報道了這件“奇聞”。甚至連包括法國總統德斯但、英國女玉伊麗莎白二世、埃及總統薩達特、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等許許多多的人們都寫信要求提供資料、照片,好一睹“美迪姑娘”的風韻。由於“美迪姑娘”己經到了“出嫁”的年齡,仍然沒有合適的“白色”配偶,便在1980年7月5日由台灣各報向全世界發出了“征婚”啟事,為“美迪姑娘”尋覓一位“如意郎君”作為伴侶,希望能繼續繁育出純白的後代。恰好我國雲南省永勝縣在1980年9月捕獲一隻毛色純白的獼猴,收養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名叫“南南”,便發出了“應征”信。它們不是同一物種,但親緣關係也非常接近,交配之後能否繁衍後代雖然並無十分把握,但這段“姻緣”如果成功,不僅可以探索許多動物學、遺傳學上的諸多懸而未決的學術問題,而且可以促進海峽兩岸學術交流活動的廣泛開展。雖然很多人都在積極地奔走,以便促成這件好事,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人們這個美好的願望終於未能實現,“南南”和”美迪”最終沒有成為眷屬。
2.鳥類中的平等觀
鳥類世界中的占90%以上的絕大多數種類的婚配都是“一夫一妻”製,也有大約2%的種類過著“一夫多妻”製的父係群聚生活,但還有0.4%左右的種類為罕見的“一妻多夫”製。在一雌多雄製鳥類中,性選擇主要是對雌鳥起作用,而不是對雄鳥,因為在這些鳥類中生殖成功率主要決定於雌鳥,而性選擇則有利於提高雌鳥的競爭能力。
紅頸瓣蹼鷸
紅頸瓣蹼鷸是“一妻多夫”製的典型代表,它是一種小型海洋性水禽,體長隻有18一19厘米,以水生昆蟲等為食。它在北極地區繁殖,越冬在熱帶地區,春秋遷徙季節途徑我國境內。它的體形秀美,嘴細而尖,呈黑色。腳也是黑色,腳趾上具有象花瓣一樣的蹼。由於種群內部的性選擇主要是對雌鳥起作用,所以表現雌雄外形差異的性二型分化也恰好同大多數鳥類相反:它的雌鳥不但身軀長得比雄鳥高大強壯,羽色也比雄鳥美麗多彩,尤其是到了繁殖季節。這時雌鳥雖然身體的羽毛仍然以灰黑色為主,但眼上出現了一小塊白色的斑塊,背、肩部有4條明顯的橙黃色縱帶,前頸呈鮮豔的栗紅色,並向兩側往上一直延伸到眼後,形成一條漂亮的栗紅色環帶。雄鳥的羽色雖然看上去同雌鳥類似,但顏色卻十分平淡。
繁殖期的求偶炫耀行為也是由雌鳥主動表露,表現得特別興奮,圍著雄鳥轉來轉去,並作出各種炫耀姿態,盡力討得雄鳥的歡心。如果此時有其他雌鳥闖入,它們之間便沒有了往日的和氣、溫順和羞澀,常常為爭奪雄鳥揮動“粉拳”大打出手,上演一場“搶新郎”的鬧劇。而那些雄鳥們完全沒有一點點“男子漢”的氣概,隻是悄悄地站在一旁看熱鬧。雌鳥們的決鬥經常鬥得天昏地暗,難解難分,直到失敗的一方狼狽逃竄之後,獲勝的雌鳥才昂首挺胸,帶領著爭搶到的“丈夫”們在其早已占領的地盤內築巢安家,歡度蜜月。在築巢的時候,作為“新郎”的雄鳥們不停地為巢中銜回草根、草葉,十分辛苦。而“新娘”卻一反求婚時的討好姿態,躲在一邊袖手旁觀。等到產卵之後,雌鳥更是不辭而別,拋夫棄子,另擇新婿去了。隻留下雄鳥老老實實地趴在巢中,承擔起全部孵卵、育雛的重任。因此,對於紅頸瓣蹼鷸來說,傳統的“雌雄”的地位和觀念完全被“顛倒”了,它們不僅是“一妻多夫”,而且是“女尊男卑”,雌鳥在種群中以完全主宰的麵目出現,具有壓倒優勢的地位,擁有許多“男妃”,過著“女王”一樣的生活。
由於紅頸瓣蹼鷸的卵經常會由於捕食和氣候反常而遭受很大損失,雌鳥都具有較強的迅速產出第二窩補償卵的能力,來與這種環境特點相適應,當然這些卵仍然需要雄鳥來看護和孵育,這種以雌鳥為主的繁殖特征很有點“母係社會”的味道。由於雄鳥承擔全部撫育後代的工作,雌鳥則從繁重的孵卵、育雛工作中“解放”出來,專職產卵,客觀上就增加了產卵量,從而可以多留一些後代。這是長期的進化過程中所發展起來的一種對捕食者掠奪卵和幼雛的適應。表麵上雌鳥似乎是個“狠心無情”、“喜新厭舊”的“壞女人”,實際上則對整個種族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3.動物的“葬禮”
在動物中,很多種類都會對死亡的同類表現出一種“側隱之心”或“悼念之情”,並且舉行各種各樣的“葬禮”。
生活在我國雲南南部西雙版納的亞洲象的“葬禮”極為隆重。當一頭象不幸遇難或染疾死亡後,象群便會結隊而行,在首領的帶領下將死者運送到山林深處。雄獸們用象牙掘鬆地麵的泥土,挖掘墓穴,將死者放入後,大家一起用鼻子卷起土塊,朝死者投去,很快將其掩埋。然後,首領帶著大家一起用腳踩土,將墓穴踩得嚴嚴實實。最後,首領發出一聲號叫,大家便繞著“墓穴”慢慢行走,以示哀悼。
棲息在澳大利亞草原上的一種野山羊見到同類的屍骸便會傷心不已,它們憤怒地用頭、角猛撞樹幹,使之發出陣陣轟響,頗似人類“鳴槍致哀”的場麵。生活在炎熱非洲的一種獾,常常采取“水葬”的方式處理死者。一旦有同伴死去,群體就立即聚攏過來,小心翼翼地將同伴的屍體拖入江中,伴隨著滾滾的江水,仰頭嗚咽不已,表示哀悼。
獼猴的情感更為深沉。老者斷氣以後,後代們就會圍著它淒然淚下,然後一齊動手挖坑掩埋。它們把死者的尾巴留在外邊,然後靜悄悄地觀察動靜。如果吹來一陣風,把死猴的尾巴吹動,就興奮地把死者再挖出來,百般撫摸,以為能夠複活。隻有見到死者毫無反應之後,才無奈地重新將其掩埋。
鶴
在鳥類中,鶴類是極富情感的種類。生活在北美洲沼澤地帶的美洲鶴,如果發現死亡的同類,便會久久地在其屍體上空盤旋徘徊。然後,由首領帶著群體飛落地麵,默默地繞著屍體轉圈,悲傷地“瞻仰”死者的遺容。生活在亞洲北部的灰鶴則停立在屍體前麵,發出淒楚的叫聲,眼中似乎淚光閃閃,垂首泣涕,似乎在召開莊嚴肅穆的“追悼會”。
在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的森林中,生活著一種體態嬌小的文鳥,它們的葬禮也許是動物世界最為文明的一種。它們用嘴叼來綠葉、漿果和五顏六色的花瓣,撒在同類的屍體上,以示悼念。同樣棲息在南美洲的一種禿鷲,則選擇了“崖葬”的方式。當同伴死後,大家就將屍體撕成碎片,然後用利爪將這些碎片送到高山崖洞之中。放好之後,在崖洞的上空不停地盤旋,以默念死者“歸天”的亡靈。
烏鴉的“葬禮”是大家在山坡上排成弧形,死者躺在中間。群體中的首領站在一旁發出“啊,啊”的叫聲,好像在致“悼詞”。然後有兩隻烏鴉飛過去,把死者銜起來送到附近的池塘裏,最後大家由首領帶隊,集體飛向池塘的上空,一邊盤旋,一邊哀鳴,數圈之後,才向“遺體”告別,各自散去。
4.動物的“愛情”
在神秘的動物世界裏,愛情仍然是“神聖”的象征。為得到心中理想的伴侶,它們有的溫情脈脈,有的浪漫異常,有的以勇武贏得對方歡心,有的甚至甘願為其送上寶貴的生命。動物絢麗多彩的求愛方式,更是展現了比人類毫不遜色的情感世界。
科學家在實驗中發現,雌蜘蛛在接受愛情時十分謹慎,很講究“門當戶對”,堅決拒絕與不同種類的雄蜘蛛“婚配”,不論對方如何想方設法頻頻示愛,都能抵擋誘惑,不為所動。雄蜘蛛在求愛時有的輕輕地敲打地麵或牆壁,有的則是用整個身體猛烈地敲擊,而正是這種敲擊聲音的細微差別,使得雌蜘蛛能夠決定是接受還是拒絕“求愛者”。其中有一種叫做蠅虎的蜘蛛,其求愛方式十分有趣:雄蜘蛛首先要在雌蜘蛛麵前做一番舞蹈表演,邊舞邊小心翼翼地向雌蜘蛛靠近。這時如果雌蜘蛛把前麵兩對足縮到胸前,輕輕抖動它的觸須,就表示接受了對方的愛情。於是雄蜘蛛就會邁著輕快的步子爬進網內和雌蜘蛛進行交配。如果雌蜘蛛沒有任何表示,而雄蜘蛛卻貿然前往的話,則很有可能被雌蜘蛛當作食物吃掉。
生活在南極的阿德裏企鵝的愛情生活是循規蹈矩的,嚴格實行“一夫一妻”製,對愛情十分專一。它們的求偶方式更加有趣,對愛情的追求也頗有一股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雄鳥求愛前需要挑選一些卵石作為見麵禮,而要在冰天雪地裏給自己的“意中人”找到一個光潔的卵石卻絕非易事。雄鳥往往以頑強的毅力沿著海岸慢慢地徘徊一天至數天,才能找到理想的禮物,於是如獲至寶地拾起,虔誠地奉獻到雌鳥腳下,然後退幾步站立在一旁觀望,等待著對方的應答。不過,也有一些善於投機取巧的雄鳥,悄悄地從鄰居處偷上一塊卵石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一旦雌鳥認可雄鳥的追求,它們便用卵石在雪地的背風處築起洞房,形影不離,雙雙對歌鳴唱,伴隨著滑稽可笑的動作,一會兒相互扇動著翅膀,一會兒把細長扁平的長嘴一齊指向天空。
在澳大利亞的熱帶森林裏,有一種稀有珍禽-琴鳥。它外形奇特,美麗非凡,還能模仿其他鳥類的鳴聲,是多才多藝的“口技大師”。琴鳥的尾巴長得很美麗,雄鳥有16枚尾羽,大部分呈栗色並鉤有黑緣。當尾羽豎起展開時,就象古希臘的七弦豎琴,所以稱為琴鳥。琴鳥冬季繁殖。雄鳥以娓娓動聽的歌聲、優美的舞姿以及那漂亮豔麗的琴尾,頻頻開屏向雌鳥求愛,一會兒站在樹枝引吭高歌,一會兒又跳到地麵展開美麗的尾羽,反複表演,直至雌鳥來臨,雄鳥的尾羽便朝著雌鳥快速顫抖、滑動,不斷地展示那美麗的尾羽。
在求愛方麵最具有務實精神的動物是螃蟹。它認為舉行“婚配”的“洞房”是頭等重要的。雄螃蟹在繁殖季節裏能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在沙灘上挖出一個60平方厘米的螺旋狀的洞。一旦“洞房”完工後。它就滿懷信心地站在“門口”,準備當“新郎”了。隻要看見遠處有雌螃蟹,便欣喜若狂地用力揮動著它的鉗子,直到“新娘”忸怩地爬進“洞房”為止。
鬥魚生活在中南半島和我國南方的河流裏,身形如梭,體長7-8厘米,雄魚雖然在與同性爭奪配偶時凶猛強悍,但平時卻很溫順,尤其是在談情說愛時更顯得溫情脈脈。它身披色彩斑斕的漂亮外衣,在河裏漫遊,尋找著自己的“伴侶”,還不時地從嘴裏吐出一團團粘性的泡沫,在水藻葉下築成“浮巢”。雌魚在整個產卵期大約產卵100-300粒。產卵結束後,雄魚就將雌魚趕走,因為雌魚會自食其卵。雄魚雖然好鬥,但對後代卻十分愛護。在卵孵化期間,雄魚日夜守護在巢邊,並不時地吹泡修補浮巢,有脫落的卵或初孵仔魚,雄魚便會用口“銜”住,送回巢內。
最近的研究表明,動物的“愛情”可能來自於“犁鼻器官”。因為不論是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幾乎所有的動物都會發出一種叫做“費洛蒙”的化學信息來進行彼此溝通,通常和“性”有關,甚至連細菌都會利用化學信息來溝通。接收這種“費洛蒙”氣味的器官可能是藏於鼻內的兩個小窩,稱為“犁鼻器官”。它從前一直被認為是在演化過程遺留下來的無用器官,而事實上這種器官並未萎縮,也沒有退化,而且功能良好,發育的也很好。科學家用“費洛蒙”直接刺激“犁鼻器官”,將產生的反應用鼻內的電極記錄下來,同時觀察腦電圖,結果顯示不論雄性、雌性都對不同物質的刺激產生了愉快的反應。科學家推測,“犁鼻器官”會將“費洛蒙”信號傳至“腦下丘”,以控製體溫、血壓、甚至荷爾蒙分泌。
5.鳥的戀愛
動物生長發育到性成熟階段就要進行繁殖活動,以此來維持它們的種族綿延。通常求偶是有性繁殖的第一步,隻有得到配偶才能繁殖。動物的求偶行為形式多樣,非常複雜,而向異性炫耀自己的美麗是很多動物求偶的常見形式,特別是鳥類。鳥類的求偶炫耀行為包括伴隨著性活動和作為性活動前奏的所有行為表現,有時可以持續幾個小時,甚至幾天。這種行為非常引人注目,因為它常常涉及一些奇特的動作。雄鳥為了獲得配偶,必須在雌鳥麵前盡力展現自己色彩華麗的婚裝、表演各種複雜的動作或者發出複雜的聲音等,而雌鳥則靜觀雄鳥極為賣力的表演,但遲遲不作出選擇。事情的這兩個方麵便構成了鳥類求偶行為的全過程。具有主動擇偶能力的雌鳥總是選擇適合度最大的雄鳥作配偶,而適合度大小的唯一外在表現就是雄鳥的求偶行為。如果求偶行為大簡單和太短暫,那麼就難以顯示出各雄鳥之間的質量差異,因為對於一種簡單的求偶行為,低質量的個體也能表演得同高質量的個體一樣好。因此,一種強大的自然選擇壓力會促使雌鳥在雄鳥表演麵前遲遲不作出反應,以便盡可能多地誘使雄鳥發展更多、更複雜的求偶行為。
鳴囀、鳴叫和發聲是大多數鳴禽雄鳥的求偶特技,它們在繁殖季節都能唱出某種曲調多變,婉轉動聽的歌聲。在配對以前,雄鳥的歌聲有吸引異性以及宣告對某一領域的占有的功能。在配對以後,則起到領域防禦和維持配偶關係的功能。除了鳴禽利用鳴囀求偶以外,杜鵑、斑鳩和一些鷸類也以洪亮而有特點的歌聲對雌鳥進行招引。一些不善於鳴唱的鳥類,常是通過一係列單調的叫聲來求偶。貓頭鷹等可以通過身體某一部位的特殊結構發出聲音。啄木鳥則往往用嘴敲擊枯木,發出一連串的聲響來吸引異性。吐綬雞求偶時可使其羽幹發出“咋咯、咋咯”的聲響。草原榛雞和鬆雞常借胸部氣囊的充氣和放氣而發出“膨……”的聲音。鸛類以上、下喙互相拍擊而發出求偶的聲響。
在鳴禽中,色藝雙絕的可以首推紅嘴相思鳥。它的體態清秀優美,嬌健玲瓏,活潑好動,愛飛愛唱,甚是惹人喜愛。紅嘴相思鳥在我國廣布於長江流域以南的山地森林、竹林等環境中。常常集成幾隻至幾十隻的群體,一起活動。它的嘴鮮紅,臉頰淡黃色,上體黃綠色,頦、喉至胸部為鮮黃或橙紅色,翅膀上點綴顯耀的紅黃色斑,尾羽黑色,眼圈白色,全身五顏六色,顯得鮮豔而嫵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