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大自然之奇觀(2 / 3)

這些鼓勵發展的方針政策主要有:一是製定優惠條件吸引內地居民和外國移民到這裏墾殖開發。二是鼓勵在這一地區發展工業,規定新建工礦企業,自投產之日起10年內免繳增值稅。三是鼓勵國內外私人資本勘探和開發石油與天然氣。四是大力發展巴塔哥尼亞地區旅遊和科學研究、考察事業。這些政策的實施,有力地帶動了巴塔哥尼亞地區的發展,也為它開辟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3.美國大峽穀

美國大峽穀位於美國西南部,亞利桑那州西北與猶他州、內華達州交界處凱巴布高原的三角地帶。由於科羅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羅拉多大峽穀。這一大片隆起的高原,最深處達1500米,地形險峻綺麗,地質多由花崗石構成,色彩奪目,大峽穀是科羅拉多河的傑作,科羅拉多河流經大峽穀,將大峽穀分為北峰和南峰。南北峰相距隻有十英裏,但駕車需繞行5小時約215英裏。這條河發源於科羅拉多州的落基山,洪流奔瀉,經猶他州、亞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亞州的加利福尼亞灣入海。全長2320公裏。“科羅拉多”,在西班牙語中,意為“紅河”,這是由於河中夾帶大量泥沙,河水常顯紅色,故名。”它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受保護的天然遺產之一。

科羅拉多大峽穀的形狀極不規則,大致呈東西走向,總長349公裏,蜿蜒曲折,像一條桀驁不馴的巨蟒,匍伏於凱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寬度在6公裏至25公裏之間,峽穀兩岸北高南低,平均穀深1600米,穀底寬度762米。科羅拉多河在穀底洶湧向前,形成兩山壁立,一水中流的壯觀,其雄偉的地貌,浩瀚的氣魄,懾人的神態,奇突的景色,世無其匹。1903年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來此遊覽時,曾感歎地說:“大峽穀使我充滿了敬畏,它無可比擬,無法形容,在這遼闊的世界上,絕無僅有。”

4.巨人之路

在英國北愛爾蘭的安特裏姆平原邊緣的岬角,沿著海岸的懸崖的山腳下,大約有3.7萬多根六邊形或五邊形、四邊形的石柱組成的賈恩茨考斯韋角從大海中伸出來,從峭壁伸至海麵,數千年如一日的屹立在大海之濱。被稱為“巨人之路”。

巨人之路海岸包括低潮區、峭壁以及通向峭壁頂端的道路和一塊高地。峭壁平均高度為100米。巨人之路是這條海岸線上最具有特色的地方。這三萬七千多根大小均勻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條綿延數千米的堤道,形狀很規則,看起來好像是人工鑿成的。大量的玄武岩柱石排列在一起,形成壯觀的玄武岩石柱林。它們以井然有序、美輪美奐的造型,磅礴的氣勢令人歎為觀止。“巨人之路”是世界自然奇觀。屬於世界自然遺產,也是北愛爾蘭著名的旅遊景點。

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橫截麵寬度在3-51厘米之間,典型寬度約為0.45米,延續約6000米長。岬角最寬處寬約12米,最窄處僅有3、4米,這也是石柱最高的地方。在這裏,有的石柱高出海麵6米以上,最高者可達12米左右。也有的石柱隱沒於水下或與海麵一般高。

站在一些比較矮小的石塊上,可以看到它們的截麵都是很規則的正多邊形。不同石柱的形狀具有形象化的名稱,如“煙囪管帽”、“大酒缽”和“夫人的扇子”等。

巨人之路的傳說:巨人之路又被稱為巨人堤或巨人岬,這個名字起源於愛爾蘭的民間傳說。一種說法說“巨人之路”是由愛爾蘭巨人芬·麥庫爾建造的。他把岩柱一個又一個地運到海底,那樣他就能走到蘇格蘭去與其對手芬·蓋爾交戰。當麥庫爾完工時,他決定休息一會兒。而同時,他的對手芬·蓋爾決定穿越愛爾蘭來估量一下他的對手,卻被麥庫爾巨人那巨大的身軀嚇壞了。尤其是在麥庫爾的妻子告訴他,這事實上是巨人的孩子之後,蓋爾在考慮這小孩的父親該是怎樣的龐然大物時,也為自己的生命擔心。他匆忙地撤回蘇格蘭,並毀壞了其身後的堤道,以免芬·麥庫爾走到蘇格蘭。現在堤道的所有殘餘都位於安特裏姆海岸上。

另一種說法中,巨人之路是愛爾蘭國王軍的指揮官-巨人芬·邁庫爾為了迎接他心愛的姑娘而專門修建的。傳說愛爾蘭國王軍的指揮官巨人芬·麥庫爾力大無窮,一次在同蘇格蘭巨人的打鬥中,他隨手拾起一塊石塊,擲向逃跑的對手。石塊落在大海裏,就成了今日的巨人島。後來他愛上了住在內赫布裏底群島的巨人姑娘,為了接她到這裏來,才建造了這麼一條堤道。

巨人之路的形成:從空中俯瞰,巨人之路這條赭褐色的石柱堤道在蔚藍色大海的襯托下,格外醒目,惹人遐思。但是是什麼樣的自然偉力造就了這一舉世聞名的奇觀呢?

現代地質學家們通過研究其構造,揭開了“巨人之路”之謎。“巨人之路”實際上完全是一種天然的玄武岩。白堊紀末,雛形期的北大西洋開始持續地分裂和擴張,大西洋中脊就是分裂和擴張的中心,也是分離的板塊邊界。上地幔的岩漿從中脊的裂穀中上湧,覆蓋著大片地域,熔岩層層相疊。

當時,北大西洋的主體位置已定,但它的邊界則處在形成和變化階段。北美大陸與亞歐大陸雖已分離,但現已分離的北美大陸和歐洲之間新形成的海道依然處在發展之中。大約八千多萬年前,格陵蘭的西海岸與加拿大分離,但東南海岸仍與對麵的不列顛群島西北的海岸緊緊相連。大約兩千多萬年後,這些海岸開始分離。這一係列的地質變遷,導致大西洋兩岸地殼運動劇烈,火山噴發頻繁。現在的斯凱島、拉姆島、馬爾島和阿倫島上,以及在蘇格蘭本島的阿德納默亨角和南部的愛爾蘭的斯利夫·加利翁、克利夫登和莫恩均有大的火山。這些古老的火山在其初期時景色一定十分壯觀,但有關當時的情況所留下的最重要的記錄就是洪水、高原和玄武岩。

大約五千多萬年前(即第三紀),在現在的蘇格蘭西部內赫布裏底群島一線至北愛爾蘭東部火山非常活躍,現今愛爾蘭和蘇格蘭兩島的熔岩高原就是當時大規模的熔岩流形成的。噴發出來的玄武岩是一種特別灼熱的流體熔岩。有記載,它的下坡流速每小時超過48千米。流體熔岩較容易散布於很大的麵積,於是就有“泛濫玄武岩”這一術語。它們形成的大塊熔岩遍布整個火山活動區。在印度的德幹高原也有類似的地質情況,在4000-6000萬年前,德幹高原形成了70萬立方千米的玄武岩熔岩。

一股股玄武岩熔岩從地殼的裂隙湧出,像河流一樣流向大海,遇到海水迅速冷卻變成固態的玄武岩並收縮,結晶,岩漿的凝固過程中發生了爆裂,而且收縮力非常平均,於是就形成了規則的柱狀體圖案,這些圖案通常成六棱柱。這種過程有點像泥潭底部厚厚的一層淤泥在陽光的暴曬下龜裂時的情景。玄武岩熔岩石柱的主要特點是裂縫直上直下伸展,水流可以從頂部通到底部。結果就形成了獨特的玄武岩柱網絡,所有的玄武岩柱不可思議的並在一起,其間僅有極細小的裂縫。由於火山熔岩是在不同時期分五六次溢出的,因此峭壁了形成多層次的結構。

“巨人之路”是柱狀玄武岩石這一地貌的完美的表現。這些石柱構成一條有石階的石道,寬處又像密密的石林。巨人之路和巨人之路海岸,不僅是峻峭的自然景觀,也為地球科學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賈恩茨考斯韋角的玄武岩石柱自形成以來的千萬年間,受大冰期的冰川侵蝕及大西洋海浪的衝刷,逐漸被塑造出高低參差的奇特景觀。每根玄武岩石柱其實是由若幹塊的六棱狀石塊疊合在一起組成的。波浪沿著石塊間的斷層線把暴露的部分逐漸侵蝕掉,石柱在不同高度處被截斷,把鬆動的搬運走,導致巨人之路呈現台階式外貌的雛形,經過千萬年的侵蝕、風化,最終,玄武岩石堤的階梯狀效果就形成了。

巨人之路的“親戚”遍及天涯海角:與“巨人之路”類似的柱狀玄武岩石地貌景觀,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分布,如蘇格蘭內赫布裏底群島的斯塔法島、冰島南部、中國江蘇六合縣的柱子山等,但都不如巨人之路表現得那麼完整和壯觀。

比如在蘇格蘭西海岸外的內赫布裏底群島的斯塔法島上,也有一個玄武岩石柱群。玄武岩石柱在島上大部分地區均發育良好,有一個很有名的巨大岩洞-即芬戈爾洞,幾個世紀來在詩歌和小說中均有文字描述它。而作曲家菲利克斯·門德爾鬆在1829年去該島的一次訪問中,被眼前的美景激發出靈感,創作了現在被稱作《內赫布裏底群島》的著名管弦樂前奏曲。

5.寧武天池

寧武天池

天池古稱祁蓮池,唐代曾在此設立天池牧監,為朝廷飼牧軍馬,故又稱馬營海。位於寧武縣城西南20公裏海拔1954m的管涔山麓地馬營村北,是一處高山群湖,桑幹河和汾河分水嶺上的東莊村附近。這裏有天池、元池、琵琶海、鴨子海、小海子、幹海、嶺幹海、雙海、老師傅海等大小天然湖泊15個,長1.6km,寬1km,總麵積約4平方公裏,處於海拔1771-1849m之間,蓄水量800萬立方米,水深20餘米。池裏生存著草魚、鯉魚、鯽魚、鰱魚等水生動物。

天地湖群,高山環繞,樹木掩映,湖水清澈,像一塊“晶瑩碧綠的寶石鑲嵌於高山之巔”。天池形成於新生代第四紀冰川期,距今有300萬年的曆史了。它是我國三大高山天池之一,世所罕見的高山湖泊湖。古稱祁連池或祁連泊。位於寧武縣西南20公裏,海拔1954米的公水嶺東頂部。天池也叫“母海”。

天池最早成為遊覽勝地,可追溯到戰國時期,距今大約2300多年。天池正式辟為皇家遊覽觀光勝地是在北魏時期。據說,北魏的孝文帝曾用金珠穿了七條魚放入天池,看是否與桑幹河潛通。他又曾用箭射中池中的飛鯨,這兩者後來都在百裏之外的桑幹河獲得。隋唐時期,天池遊覽觀光到了鼎勝階段。隋煬帝曾環天池建築了規模盛大的汾陽宮。唐貞元15年,在天池周圍設皇家牧監,每年牧戰馬70萬匹,故天池又有馬營海之稱。

兩千多年過去了,天池仍以她那“陽旱不涸、陰霖不溢、澄清如鏡”的秀麗光光迎接著來自四麵八方的遊客。

隨著旅遊業的不斷發展,天池這顆被古人列為寧武古八景之首,題名為“天池錦鱗”或“天池霞映”的寶珠,現已開辟為省級旅遊風景名勝區。

天池最早的記載見於《山海經》、《水經注》中。之後在《資治通鑒》、《隋書》、《唐書》、《三關誌》、《晉問》等典籍中均有記載。早在《山海經》中記載的兩處天池,其中之一就是寧武天池,這裏有我國保存最完整的第四紀冰川地貌,從古至今就是人們避暑觀光狩獵的勝地。盛夏沐浴天池之濱的習習清風,觀賞汾源勝地的美麗美景,令人心曠神怡。天池在元池、琵琶海、鴨子海、老師傅海、裏幹海、外幹海、小海等十多處高山湖泊映襯下如群星拱月,別具一番風姿。

元海在天池北邊五公裏的山顛上,四周是石壁天險,形狀像個玉盤,被淩空托起,頗具猛將風格,俗稱“公海”。池西的一座石峰,飛掛在峭壁上,落差有500米。元海是恢河的發源地,東和南兩麵是廣闊無垠的高山牧場。

琵琶海離天池不到一公裏,比天池高出十多米,形狀像個琵琶,海水清澈,天光雲影,遠山近嶺倒映在水中。據說有一種青色的靈鳥,每當落葉敗枝飄入水中,便飛去噙出,以保碧水永遠清澈。

離天池東岸三公裏處,是一片起伏的金色沙洲。據說,它下邊埋藏著一個叫南莊子的村莊。遠遠望去,有20多米高,和綠色的牧場形成鮮明的對比。

元海和琵琶海附近的山坡上,常能見到圓塔型石堆,一層層的薄石片是由麻頁岩風化而成的。在天池和元海之間還能見距今300萬年前的冰臼。

與天地為伴的元池(亦稱公海),麵積0.36平方公裏,水深15m左右,蓄水540萬立方米。據記載,天池水“陰霖不溢,陽旱不涸,澄亭如鑒”。傳說,每遇樹葉雜草飄落湖麵,便有靈鳥飛臨噙去,故湖水清澈可鑒。天池風光秀麗,池中盛產鯉魚。炎夏鯉魚騰躍水麵,泛起層層漣漪,波光粼粼,被稱為“天池錦鱗”一景。天池以其神奇迷人的風光,吸引著曆代帝王公卿、騷人墨客。隋大業四年(608),隋煬帝楊廣北方巡遊、狩獵,於天池邊修建了規模宏偉華麗的汾陽官。大業十一年(615),隋煬帝攜文武臣僚宮娥彩女約十萬餘人,浩浩蕩蕩來天池避暑遊獵,極享天池勝景。內史侍郎薛道衡在宴會上即興賦詩《隨駕天池應詔》一首:“上聖家寰宇,威略振邊陲。人維窮眺覽,千裏曳旌旗。駕黿臨碧海,控驥踐瑤池。曲浦騰煙霧,深浪駭驚螭。”可惜這座行宮於隋大業十三年(617)被劉武周攻毀。這碧波蕩漾的美妙之地,也曾是曆代文人遊覽的地方。據傳歐陽修、範仲淹等皆來此遊樂覽勝,盛讚天池美景。元代詩人元好問則留下這樣的絕句:“天地一雨洗氛埃,令晉堂堂四望開。不上朝允峰北頂,真成不到此山來。”天池的古建築雖已毀沒,然天池的秀麗風景卻與日月共存。當地百姓珍惜這塊神聖的土地,每年農曆六月十五日在天池之濱舉行傳統的古廟會。近年來,寧武縣社會各界集資在天池之濱修複了盛唐時的海瀛寺,在天池增設了遊艇、遊船、垂釣、風景攝影等多種遊樂設施,新植了鬆柏林帶,修建了直達池濱的公路,開展了以天地勝景為中心,輻射管涔山名勝景區蘆芽山、汾源靈沼、小懸空寺、萬佛洞、萬年冰窖、支鍋奇石、寧武關樓、古長城等旅遊活動項目,遊覽天池的盛況正日勝一日。

6.陸良彩色沙林

陸良是雲貴高原第一大壩子,據傳說是三國時期南方少數民族首領孟獲的故鄉,南北朝時期以爨氏為中心的爨文化就發源於此。這裏,有一片形成於3億4千萬年以前,具有較高旅遊價值和地理研究價值,屬世界罕見的自然奇觀。其獨特的地理構造,經過數千年風雨衝刷形成一個五彩斑斕、千姿百態的夢幻世界-彩色沙林。

境內有世界罕見的地理奇觀彩色沙林,景區位於陸良縣城東南15公裏,景區占地麵積25平方公裏,2000年彩色沙林榮膺為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2003年成為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形成於3億4千萬年前的海底世界,其獨特的地理構造經過數千年風雨衝刷成了一個五彩斑瀾、千姿百態的夢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