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良彩色沙林距陸良縣城18公裏的彩色沙林風景區,已命名的108個景點分布在“Y”字型峽穀中,總麵積180公頃。
該沙林因風化剝蝕而成,為層巒壘峰狀;又因其以紅、黃、白為主色調,雜以青、藍、黑、灰色,加上季節、氣候、日照及觀賞角度的不同,產生絢麗多彩的色調,故名彩色沙林,是著名的地質旅遊景觀。
沙林采用《易經》原理興建的門庭,以及全國最大的《爨史》浮雕,還有中央電視台拍攝《三國演義》留下的孟獲寨門、王府等,頗具觀賞價值。彩色沙林附近,還有全國著名的爨龍顏碑,以及世界古地地理標誌“牛頭山古陸”及“玄帝公”寺,五峰山國家原始森林等景觀。
彩色沙林境內還有全國著名的“爨龍顏碑”、國家級五峰山原始森林公園、道教聖地終南山景區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彩色沙林宏大壯觀的氣魄,景區內曾拍攝過《三國演義》、《西遊記》、《炎黃始祖》、《南中秘史》等20餘部電影、電視劇,近年來逐步成為著名的電影電視拍攝基地。
彩色沙林擁有紅、黃、白、藍等12種顏色各異的沙子,以其獨特的沙群、沙峰、沙柱、沙灘、沙洞構成錯落有致的景點40多處。形象、直觀地層示了豐富多彩的爨文化一一爨氏開疆、沐英屯兵、莊喬入滇、孔明南征、蠻王孟獲及其七十二大鬼主等三國曆史文化和民間習俗。
2001年3月10日,這裏舉辦了中國陸良首屆國際彩色沙雕節,吸引了來自俄羅斯、美國、意大利、荷蘭等國的8支國際代表隊和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的6支國內代表隊前來參加。同時也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大批遊客前來觀光,使爨鄉在一夜之間為世人所關注。
麵對新世紀,彩色沙林再添奇葩,中國陸良首屆國際彩色沙雕節暨沙雕大賽的舉行,將把沙林旅遊帶入一個嶄新的境界,沙群、人群追逐國際時尚,看沙、玩沙品味流行藝術。南昆鐵路每周末有旅遊專列開通至沙林景區,曲陸(曲靖至陸良)高速公路沿沙林擦身而過,每天有旅遊大巴往返於沙林和陸良縣城,城內星級賓館、美味菜肴和地方名吃能滿足您的不同需要,讓您留連往返、樂不思歸。從曆史的峰叢中穿越到二十一世紀一一彩色沙林已不再遙遠……
7.彩虹橋
彩虹橋不僅是世界上己知的最大天然橋,而且也是具有最完美形態和色彩的自然界傑作之一。它橫跨在美國猶他州紅岩沙漠區的峽穀之上。
該橋的頂部是一段幾乎完整的四分之一圓弧。它從山峽一側峭壁邊緣向上伸展,在另一側逐漸向下彎到峽穀底部,橋身內側平滑彎曲,好像一把茶杯柄。
這座優美、雅致的天然橋長94米,跨越85米寬的峽穀。橋頂寬10米,足夠築成一條馬路,從底部到頂部有88米,差不多有3個倫敦特拉法爾加廣場上納爾遜圓柱高度。或者說其高度足以容下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會大廈。
居住在該區的納瓦霍人又把這座壯麗的自然形成之物叫做“彩虹橋”,這既因為它的形狀像橋,又因為它具有粉紅。淡紫的奇異色彩,而且等到太陽快落山時又變成了紅色和褐色。他們相信這真是一條變成了石頭的彩虹。他們認為彩虹是宇宙的衛士,所以把該橋視為聖地。
在1963年以前人們隻能沿一條20千米長的不平坡道走到該橋。後來格倫峽水壩建成,它將科羅拉多河的水位抬高並將通往該河的91處峽穀用水灌滿。於是,現在人們可以乘船直抵距離該大橋數米處。
8.阿拉善戈壁
從峰巒重疊的賀蘭山北麓到茫茫無際的的黑水流域極目睛空,浩浩無際,雲山渺遠,大漠蒼茫,礫石侵天涯蜃樓映亂峰,這就是廣袤而壯觀的阿拉善翰海戈壁。
戈壁,蒙古語意譯“難生草木的土地”。阿拉善地區的翰海戈壁,屬內蒙古高原的一部分。距今一億三千萬年前的地質時期,這裏發生了劇烈的地殼運動,這裏的地勢有所上升形成高原。由於上升幅度比較緩慢,再加上這裏深居內陸,遠離海洋,山嶺阻隔,氣候幹旱,河流很少,侵蝕作用微弱,因此地表切割輕微,一直保持著廣闊平坦的高原,土壤大部分含鹽堿和石灰,有機物含量低,多為荒漠、半荒漠地形。在賀蘭山以西,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兩側,河流運行積極,形成了大片礫石為主的衝積扇。下部地帶的土質較粘,地下水位低,鹽堿為害嚴重,植物稀少,草木零散。
阿拉善高原處賀蘭山以西,夏季風很難到達,為幹燥的非季風區,再加上南邊有高大的青藏高原為屏障,阻擋了印度洋濕潤氣溫的進入,從高原上下來的幹熱氣流,及阿拉善高原周圍高地環繞,致使這裏水稀少,日照強烈,冷熱劇變氣候異常幹旱,幹燥度在4.0以上。地表植被非常稀疏,地麵大部裸露,再加之地處高空西風環流區,冬春多大風天氣,風力侵蝕與堆積作用很強烈,強大的西北風常將高原地麵上的細士攜卷而去,在古岩床上隻留下薄層粗砂和礫石,這就形成阿拉善西北部的廣闊戈壁。
阿拉善戈壁的地表依據其組成物質可。劃分為岩漠、礫漠兩類。岩漠是指地表岩石裸露或僅有很薄的一層岩石碎屬覆蓋的山麓地帶,分布在周圍及內部山前麵積不大。如馬鬃山、雅布賴山、賀蘭山、罕烏拉山、巴彥烏拉山的山前地帶,礫漠地表為礫石覆蓋,礫石大小不等,在石漠的外圍地帶麵積廣大,強勁的風力,將細小顆粒吹走,留下粗大的礫召,礫石多成為風棱石,上覆蓋一層堅硬光滑的黑褐色荒漠漆皮,以岩漠和礫漠組成的荒漠戈壁麵積廣大,分布範圍隻要在阿拉善巴丹吉林騰格力、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外圍。
9.大陸漂移
大陸漂移的設想早在19世紀初就出現了,最初的提出是為了解釋大西洋兩岸明顯的對應性。直到1915年,德國氣象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的《大陸與海洋的形成》問世,才引起地質界的震動。在這本不朽的著作中,魏格納根據擬合大陸的外形、古氣候學、古生物學、地質學、古地極遷移等大量證據,提出中生代地球表麵存在一個泛大陸,這個超極大陸後來分裂,經過二億多年的漂移形成現在的海洋和陸地。
由於當時受對地球內部構造和動力學的知識局限,大陸漂移和動力學機製得不到物理學上的支持。魏格納學說的不幸遭遇在於他倡導大陸漂移的同時卻認為大洋底的穩定。直到他去世的20年後,拋棄洋底穩定不動的海底擴張學說提出,人們對大陸漂移的興趣又複萌了。
早期的世界地圖已清楚地表明非洲和南美洲相對海岸線的“鋸齒狀擬合”。遠在1801年,洪堡及其同時代的著名科學家們已經提出,大西洋兩岸的海岸線和岩石都很相似。魏格納首先提出,應該用深海中的大陸坡邊緣進行大陸擬合。凱裏證明,兩個大陸的外形在海麵以下2000米等深線幾乎完全可以擬合。布拉德等人借助計算機計算,發現無論用1000米或2000米等深線擬合的結果差別不大。複原擬合工作證明,各大陸可以通過複原形成一個超級大陸,即魏格納所命名的“泛大陸”。泛大陸是由岡瓦納大陸(南方各大陸加上印度)和勞亞大陸(北美和歐亞)組成的複合古大陸。
魏格納首次提出大陸漂移觀點時,許多證據來自他對古氣候的研究。他注意到,各大陸上存在某一地質時期形成的岩石類型出現在現代條件下不該出現的地區:如在極地區分布有古珊瑚礁和熱帶植物化石;而在赤道地區發現有古代的冰層。運用將今論古的原則,魏格納把冰川活動的中心放在當時的旋轉極附近,而珊瑚礁和蒸發岩分布的地帶放在赤道附近,用這種方法確定了各大陸當時的古緯度。對古緯度和現代緯度的比較,魏格納得出了大陸漂移的結論。
魏格納認為,大陸漂移對現代由海洋分隔的各大陸上動物群和植物群的顯著相似性提供了最好的解釋。使魏格納和以後的調查者們獲得深刻印象的一些例子有:南美和非洲都能見到的具有類似蠑螈的骨骼構造的淡水爬行動物中龍,它不可能遊過大洋;大西洋兩岸的古生代海相無脊椎動物化石組合很相似;南極洲三疊係中有許多陸生爬行動物的化石在其它大陸上同樣存在;二疊紀舌羊齒植物群(一個獨特的植物組合)的種子蕨化石,見於南方的各個大陸和印度。古生物學的證據曾引起過人們眾說紛紜的爭論,迪茨在1967年就人們爭論的證據發表了一篇評論,其中有霍爾登所作的若幹饒有趣味的圖群。
如今,這些爭論都已是曆史的陳跡,從這裏我們可以見到,以舊框架收集新事實隻是徒勞,用舊理論去解釋事實又往往導致荒謬。
南美、非洲、印度和澳大利亞的地層兩兩相似,使魏格納獲得了深刻的印象。大西洋兩岸所共有的地質現象更加證明這兩塊大陸曾經是連在一起的。
在北大西洋兩岸的兩塊大陸,有一條非常重大的古山係,被稱為加裏東山脈。如今在大西洋東岸的挪威看到的是山係的西段,這條山係通過愛爾蘭以後似乎淹沒在大西洋下。可是在加拿大的紐芬蘭則有一個古山係仿佛從大西洋裏爬上來,它和歐洲的加裏東山脈有許多相同之處。這個在北美出現的山係被稱之為老阿巴拉契亞山脈。魏格納認為北美的阿巴拉契亞山脈曾一度和歐洲的加裏東山脈相連。如果把大陸拚合在一起,就形成一條連續的山係。
岩石中含有磁性礦物,在地球磁場的影響下,岩石形成時就受到磁化,從而保存了它們形成時間和地點的地球磁場方向的古地磁記錄。通過對岩石所記錄的古磁場的傾向和傾角的測量,可以計算岩石形成時地球磁極的位置。
人們從各個大陸不同時代的地層裏測出幾千個古磁極的位置,連接任一大陸不同時期的古磁極的線,就是那個大陸的視極移曲線。將各大陸視極移曲線比較,調整的結果表明,在2億年前的所有大陸曾是一塊共同的大陸-泛大陸。魏格納最後卻因為尋找證據而去世了,他的屍體在第二年才被發現。
10.雲海
雲海是山嶽風景的重要景觀之一,所謂雲海,是指在一定的條件下形成的雲層,並且雲頂高度低與山頂高度,當人們在高山之顛俯視雲層時,看到的是漫無邊際的雲,如臨於大海之濱,波起峰湧,浪花飛濺,驚濤拍岸。故稱這一現象為“雲海”。其日出和日落的時候所形成的雲海五彩斑斕,稱為“彩色雲海”,最為壯觀。
峨眉山雲海:峨眉山的雲海,是由低雲組成的,上半年層以積雲為主,下半年以積狀雲和層積去相媾而成;峨眉山的霧日年平均為322天,甚至多達338天;這低雲多霧彙成的雲海,所以和其他地方的雲海就大不相同了。峨眉山的七十二峰,大多是在海拔2000米以上,峰高雲低,雲海中浮露出許多島嶼,雲騰霧繞,宛若佛國仙鄉;雲濤人才輩出卷,白浪滔滔,這些島嶼化若浮舟,又像是“慈航普渡”。
黃山雲海:雲海是黃山第一奇觀,黃山自古就有黃海之稱。黃山的四絕中,首推的就是雲海了,由此可見,雲海是裝扮這個“人間仙境”的神奇美容師。山以海名,誰曰不奇?奇妙之處,就在似海非海,山峰雲霧相幻化,意象萬千,想象更是萬萬千千!按地理分布,黃山可分為五個海域:蓮花峰、天都峰以南為南海,也稱前海;玉屏峰的文殊台就是觀前海的最佳處,雲圍霧繞,高低沉浮,“自然彩筆來天地,畫出東南四五峰”。獅子峰、始信峰以北為北海,又稱後海。獅子峰頂與清涼台,既是觀雲海的佳處,也是觀日出的極好所在。空氣環流,瞬息萬變,曙日初照,浮光躍金,更是豔麗不可方物。白鵝嶺東為東海,於東海門迎風佇立,可一覽雲海縹緲。丹霞峰、飛來峰西邊為西海,理想觀賞點乃排雲亭,煙霞夕照,神為之移。光明頂前為天海,位於前、後、東、西四海中間,海拔1800米,地勢平坦,雲霧從足底升起,雲天一色,故以“天海”名之。若是登臨黃山三大主峰(蓮花、天都、光明頂),則全部五海,可縱覽無遺。
黃山每年平均有255.9霧日,一般來說,每年的11月到第二年的5月是觀賞黃山雲海的最好季節,尤其是雨雪天之後,逢日出及日落之前,雲海必現並且最為壯觀。希望我們的網友們到黃山也能一飽眼福。
黃山雲海不僅本身是一種獨特的自然景觀,而且還把黃山峰林裝扮得猶如蓬萊仙境,令人置身其中,神思飛越,浮想聯翩,仿佛進入夢幻世界。當雲海上升到一定高度時,遠近山巒,在雲海中出沒無常,宛若大海中的無數島嶼,時隱時現於“波濤”之上。貢陽山麓的“五老蕩船”在雲海中顯得尤為逼真;西海的“仙人踩高蹺”,在飛雲彌漫舒展時,現出移步踏雲的奇姿;光明頂西南麵的茫茫大海上,一隻惟妙惟肖的巨龜向著陡峭的峰巒遊動,原來那“龜”是在雲海上露出的山尖。唯有飄忽不定的雲海在高度、濃淡恰到好處時才能產生如此奇妙的景象,對旅遊者來說,這是一種奇巧美的幸運偶遇。霞海出現時,則天上閃爍著耀眼的金輝,群山披上了斑斕的錦衣,璀璨奪目,瞬息萬變。雲海表現出來的種種動態美,大大豐富了山水風景的表情和神采。黃山的奇峰、怪石隻有依賴飄忽不定的雲霧的烘托才顯得撲朔迷離,怪石愈怪,奇峰更奇,使它們增添了誘人的藝術魅力。
黃山峰石在雲海中時隱時現,似真似幻,使人感到一種種奇縹緲的仙境般的美。雲海中的景物往往若隱若現,模模糊糊,虛虛實實,令觀者捉摸不定,於是產生幽邃、神秘、玄妙之感,給人一種朦朧的美。峰石的實景和雲海的虛景絕妙的配合,一片煙水迷離之景,是詩情,是畫意,是含而不露的含蓄美。它給人留有馳騁想象的餘地,能引起遊人無限的冥想和遐思。煙雲飄動,山峰似乎也在移動,變幻無常的雲海也勢必會給風景美造成“象皆不定”的變異性。行雲隨山形呈現出多姿的運動形態,山形則必然與行雲發生位移而活,它們既對立而又統一,動由靜止,靜由動活,不可分割。這種動靜交錯轉化,就是美學上形式美法則高級形式-多樣統一-的表現之一,也是我們的美感源泉之一。因此,我們旅遊時,應該學會從動靜對比,虛實相濟,變化和統一等方麵雲把握雲氣景色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