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1934年12月南昌行營(6)(1 / 3)

他已經看到教堂裏時隱時現的燈火,他剛要踏上整潔的台階,忽然耳邊響起嘶啞的咳嗽聲,像幽靈似地從教堂旁邊冒出一個黑影,他先看到是一雙枯瘦如柴的老人的手,在暮靄中像彎曲的鐵鉤要攫住他似地,隨著一聲淒厲的叫喊:

“行行好吧,老爺!”

端納不敢細察這個乞丐的臉,慌忙掏出一張鈔票丟給他,那張紙鈔(他不記得麵值是多少)飄然落地;當那個乞丐俯身去拾時,又有一雙小黑手向他伸來,依然是淒厲的喊叫:

“行行善吧,老爺!”

他急忙登上教堂的台階,逃避魔鬼地走進教堂,他並不吝惜第二張鈔票,他感到在教堂門外集聚著乞丐,本身就是對仁慈的上帝的褻瀆。就在他進門之時,他聽到了兩個乞丐為搶奪那張飄落的鈔票的撕打和詬罵聲。

“狗娘養的,你搶我的鈔票!”

“這是給我的!”

“拿來,是給我的!”

“媽的,你……”

接著是在地上翻滾、撕扯、爭奪的“嗯哼”聲。

“弱肉強食!”端納預感到後來伸向他的手比最先向他伸出的手更有力量,有力量的手最終會把那張鈔票奪在手中。

他站了一會兒,把手伸向袋內,拿不定主意是否應該再給他們一張鈔票,以解決這場紛爭。

那個瘦弱的老人發出的帶淚的哀號,勾起他無盡的聯想:他不記得是哪年哪月了,他經過一處戰亂所摧毀的鄉村,那本已破舊的房屋在燃燒中傾塌。衣不蔽體的饑民,滿臉灰垢和淚水,捶胸頓足呼天號地的怨憤之聲,直達天庭。他,端納,這樣盡心盡力地為蔣氏夫婦出謀劃策,致使連年戰火遍地、烽煙四起,生靈塗炭,餓殍盈野,是不是違背了自己的初衷而助紂為虐呢?端納突然感到心灰意冷,他似乎尋求補救或贖罪,急忙又走下台階,把第二張鈔票塞給那個受了欺淩的老乞丐,那老頭生怕再遭搶劫,隻疑心地望了這位洋大人一眼,便轉身消失在小巷的深處。

這時教堂裏響起了晚禱的音樂之聲,這宗教的音樂,像一個技藝精湛的大師,用優美的旋律編織成歡樂的花環,憑空撒下,飄落在端納的心頭。

端納重新進入教堂,與他所見過的大教堂相比,這個教堂未免太狹小太簡陋了。祭壇上燭火閃耀,大約有十幾個男女教徒在默默祈禱,他記起童年時,初次被母親帶到教堂去做彌撒時所感到的好奇與惶惑。

不管教堂大小,上帝總是一樣的。

端納並沒有跪下,他並不是虔誠的教徒。此時,他的整個生命都溶化在宗教的奇妙的樂曲中,紛繁的思緒浪潮般的湧來。

耶穌被釘死的十字架,高踞在穹窿似的圓頂之上,作為受苦受難的象征向人間昭示著:真實與永恒。

祭壇間有馥鬱的香氣徐徐散出,漫溢在教堂裏。端納也溶化在這種虛無縹緲中,處在自忘的夢境似的朦朧中:先是天真的回憶、憧憬、幻想、希冀,而後是愉快、憂傷、絕望,他覺得在虛無中沉沒,他從來沒有體驗過死亡、絕望、憂淒會化為美的感覺,就像釘在十字架上鮮血淋漓一樣。

他不知道自己應該在上帝麵前懺悔還是辯解,他不能在這種夢幻似的境界中對現實生活作冷靜的思考,他焦急地渴望吸一口新鮮空氣,使自己清醒過來。

他從教堂走出來時,又有幾個乞丐向他伸出手來,有的竟攔住他的去路,仍是那千篇一律的嘶啞的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