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是沒有一個日本人會這麼說話——哪怕說錯,也沒有錯得這樣離譜的。

後麵還有“支那の奉天の督軍の府の顧問”這樣的句子,一句日本話裏麵見到這樣多的“の”也是奇觀。

就這一個截屏,類似的錯誤還可以找出好幾個——老薩的日語自己也知道糟糕得很,但這裏麵的錯還不至於犯。

實際上日文檔案製作嚴謹,而且由於該國向我國學習漢文化不遺餘力,至今保留下來的檔案文件往往讓人感歎其文字的流暢與強調書法美,這樣的偽劣年表,實在令人耳目一新也。

因此,這份文件基本可以斷定是偽造的,否則這個寫文檔的日本人小學都不會畢業。

那麼,真的文檔在哪裏呢?我們希望是有關人員因為它的珍貴而不使它公開。但我更擔心的是發現武田毅雄事跡的許文龍先生可能是被騙子糊弄了。從諜報工作的原則來說,一個重要的間諜也不能不斷使用,那幾乎可以輕易斷送掉他的性命,劉連昆就是一個例子,而佐爾格,也隻是因為稍微冒險,發出重要的日本在遠東軍事布局情報,立刻遭到暴露的命運。真實的特工不可能像這位傳說的武田一樣,幾乎每個重要的事件都要插一腿,那樣,武田不要說14年,14個月也潛伏不了。

武田的另一個不真實的地方是他那份簡曆,網上已經有人查過,每一個職務都不曾有他的記錄。這裏我卻要補充一點。如果說日本關東軍因為覺得丟人銷毀了武田的資料,倒也有可能造成這樣的後果。但因為老薩下了些工夫在用日本史料考證中國抗戰上,所以還有一種辦法來檢驗其真偽——如果武田叛逃後關東軍銷毀其相關資料,那麼,在他叛逃前他所謂曾任職單位的文檔就應該被改得殘缺不全,至少應該有修改的痕跡。而日本當時的出版體製決定每個軍事單位都有大量相關的寫真集,半公開刊物流失在外,真的有武田特務案,它們或者會因為要刪掉武田的信息而造成缺失,不能連貫,或者上麵應該有刪改的痕跡。而且,日本出版物數量很大,如何能刪得幹淨呢?又通過哪條渠道下達命令來銷毀有關資料呢?

其實,無論參謀本部、關東軍司令部,還是士官學校,日方的資料都十分完整,看不出來修改的痕跡——我手中收集有大量那個時代的日本關東軍資料原件,從1931年到1945年之間,從未見過武田的名字——難道這人一進關東軍就是個神秘人物?那他怎麼當旅團長,怎麼當課長?整天戴著麵具嗎?日本關東軍幹嗎養這麼一個怪物呢?

這些證據夠充分嗎?

當然,還有一些雖然不入流,但卻很致命的證據——如果武田真的生在那個時代而且還是個父親是中國人的混血兒,他根本就入不了日本籍。

因為“製造”武田毅雄的人或許不知道,二戰結束前的日本,是采用單純父係血親認定子女國籍的,假如是中國男性與日本女性結婚生的孩子,是不允許加入日本國籍的。

為什麼會在“製造”中出現這樣的錯誤呢?

推測是因為今天日本是采用雙重血親認定的,也就是說父親或者母親一方是日本國籍,子女就可以擁有日本國籍。可能有人以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所以根本沒有想到在這兒也會出問題。

實際上,從單純父係血親認定轉為雙重血親認定,日本這條法律還和中國有很大關係呢。其原因是二戰後大批日本遺孤滯留中國,很多孩子是追隨母親的,不知其父,也有的母親改嫁了中國人。這批日本遺孤回國時遇到認定問題,因為他們的緣故,日本才修改了相關的法令。

當然,武田也沒準走“歸化”的路入日本籍,那他根本不可能在幾年內就去上軍校,然後還火箭般地升得那樣快。

也許,認定武田毅雄存在的朋友手中有更過硬的證據,那當然是好事。不過,有這些破綻和漏洞暴露出來,至少說明他們可能某種程度上受了欺騙,對待新的證據,我建議采取更加嚴格科學的方法進行審查——如果武田毅雄真的存在的話。

不過,我至今的看法,這仍然是一個虛構的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