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神秘的“中國人”(3 / 3)

據推測,這是因為石原真實地經曆了日軍占領東北的過程,在麵對中國軍民在最艱難條件下的頑強抵抗之後,石原認識到欲僅僅靠武力征服這樣一個民族是無望的冒險,所以雖然其征服中國的主張不變,卻建議采取更加穩健的做法,慢火煮魚,而盡量避免激發中國的全麵抗戰。石原認為,中日一旦展開全麵戰爭,戰和的主動權將掌握在中國手中,中國必然以持久戰拖垮日本。這一點,倒是和中國戰略大家蔣百裏對中日之戰的看法——中國對日本,“不怕鯨吞,隻怕蠶食”,頗為暗合。石原莞爾的思想變化是符合邏輯的。

但是,不吃一塹不長一智,盡管“九一八”的始作俑者已經認識到和中國的戰爭是一場不智之戰,而新一代日軍將領卻依然熱衷於在中國冒險。甲級戰犯武藤章在討論對華戰爭時曾一度嘲諷石原——“我隻不過是模仿石原閣下當時在滿洲事變中的做法而已”。要知道,“九一八”事變後,石原莞爾立即晉為大佐,升任參謀本部戰爭指導課課長,隨後兼任參謀本部最核心的課長——第一部(作戰部)作戰課長。1937年升任參謀本部第一部部長,晉少將。他違背上級命令擅自發動侵略,不但未受懲罰,反加官晉爵怎能不讓野心勃勃的日本中下級軍官紛紛仿效呢?

其實,和中國作戰的日軍將領,幾乎個個都經曆了從激昂地主張幾個月滅亡中國到變成穩健派的過程,倒不僅僅是石原莞爾。中國的抵抗者給每一個日軍將領上了一課,題目就叫——“不可征服”。

讓我們看看還有哪些日本“中國通”有這樣的照片吧,這幾個人,都和侵略中國,特別是侵略東北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

阪西利八郎,這個名字今天的中國人多少有些陌生。然而,在北洋軍閥時代,他卻堪稱名重一時。當1927年阪西奉調回國時,北洋政府前國務總理靳雲鵬曾賦詩惜別曰:“二十五年海外交,一杯離灑長春亭。銷魂今日幽燕別,把臂他年滄海盟。”由此可見阪西在北洋軍政要人心目中的地位。在段祺瑞執政期間,阪西牽線促成“西原借款”。從袁世凱開始,經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黎元洪第二次擔任總統,再到曹錕、段祺瑞,前後更迭七任總統,阪西或公開出任顧問,或躲在幕後策劃,始終為當權者所賞識而受到重用,故日本公眾輿論稱阪西為“七代興亡的不倒翁”。實際上,阪西堪稱日本在民國時期對華間諜活動的鼻祖,不但取得了中國的大量情報,而且大大促進了日本勢力對中國內部的滲透。他在北京建立以“阪西公館”為代號的特務機關,成為培養日本高級特務人員的重要機構,“九一八”事變的幾名關鍵人物,土肥原賢二、板垣征四郎、本莊繁等人均出其門下。其養子阪西一良1935年曾任關東軍司令部作戰課課長,是鎮壓義勇軍和抗聯的日軍重要將領。

頭戴瓜皮帽,貌似土地主的田中隆吉,1893年生人,1913年陸軍士官學校二十六期畢業,陸大三十四期(1921年)畢業,1922年開始在參謀本部任職,是日本最著名的大特務之一,曾和川島芳子共同導演了“一·二八”淞滬事變的開場,並策劃蒙古德王獨立,在百靈廟被傅作義將軍打得慘敗。田中沒有直接參與“九一八”事變,表麵上他僅僅在1935年任職於關東軍,在東北期間主要的活動也集中在張鼓峰事件,似乎和日軍侵略東北關係不那麼密切。但他確是查清“九一八”事變真相的重要人物。戰後,田中依靠常年當特務的出色記憶力,在遠東軍事法庭上大舉指證上司和同僚“將功補過”而名聲遠揚,甚至被稱為“日本的猶大”。關於“九一八”事變,田中隆吉的證詞是:“滿洲事變的主謀是參謀本部作戰部部長建川美次少將,情報部俄羅斯班長橋本欣五郎中佐,支那班的長勇大尉,關東軍高級參謀板垣征四郎大佐,作戰參謀石原莞爾中佐和大川周明博士。”並詳細描述了事變前後日軍上層的動向。他的證詞中雖有誇張和狡辯,但最主要的部分大體可信,成為研究“九一八”事變前後曆史的最重要證據之一。

河本大作,日本兵庫縣人,1883年生,1903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也是日本軍隊中著名的中國通。早在辛亥革命時期,身為陸軍中尉的河本大作就被日本參謀本部派到中國湖北、四川等地從事特務活動,並在中國軍閥之間挑撥離間,以唆使他們互相衝突,進行內戰。令其名聲大噪的是河本在1928年策劃了皇姑屯事件,炸死張作霖,可說為“九一八”事變拉開了遠景的序幕。皇姑屯事件,由於東北當局對應得當,日軍未能順利奪取東北,河本因此被解職,但他仍然積極參與了“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前的9月初,河本受參謀本部中國課課長重藤千秋大佐所托,將5萬日元秘密乘飛機送到奉天,交給關東軍參謀、奉天特務機關輔佐官花穀正少佐,此時花穀正少佐正苦於發動事變經費拮據,大有“雪中送炭”之感。事變發生後,他不但擔任了關東軍囑托的職務,而且完成了對東邊道鎮守使於芷山的勸降。戰後,河本大作在山西協助閻錫山作戰時被解放軍俘虜,病死獄中。

岡村寧次,穿的本不是中國服裝,而是西服,但因為他在日本侵華史上的重要性,還是把他也放在了這一篇文章中。提到岡村寧次,國民黨人常常想到他是日本戰敗時執行投降命令的在華日軍總司令,共產黨人常常想到他是在華北組織五一大掃蕩,殘酷鎮壓華北人民抗日活動的劊子手。但很少有人記得岡村也是日本侵占東北活動中的一名重要將領。1932年8月19日,岡村寧次出任關東軍副參謀長。當時,東北的義勇軍正發展到高潮,曾組織反攻長春和沈陽,給日軍造成重大威脅,但岡村抓住義勇軍成分複雜,裝備低劣,訓練不足和缺乏後方支援的缺點,集中五萬關東軍實施大討伐,以“步步為營,重點突破”的作戰方針,分地域逐次展開,對缺乏統一指揮的義勇軍各個擊破,發動了規模空前的大“掃蕩”。結果,堅持到1933年春,20萬義勇軍部隊被打垮或瓦解,日軍僅付出七千人的損失。是為岡村在侵華戰爭中的初露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