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戰死在反攻東北的路上(2 / 2)

1937年,抗戰爆發,國民政府命令打響抗戰第一槍的馬占山將軍在大同組建東北挺進軍,做出收複東北態勢,其主力即為騎三師井得泉部與騎六師劉桂五部。由於敵我力量懸殊,察綏大部失陷,靠東北挺進軍殺回東三省的可能性顯然太小。但馬占山毅然向北移軍大青山畔的哈拉寨,以遊擊戰術縱橫伊克昭草原,並不斷率軍翻越大青山,向日軍腹地攻擊,成為晉綏側翼的一支重要力量。八年間日軍始終無法在這個地區徹底驅逐馬占山所部。

東北軍騎兵部隊在敵後的作戰一度有聲有色,馬占山之外,白鳳翔的熱河挺進軍也曾威脅多倫,輾轉轉戰,1939年才在日軍重兵攻擊下於固陽兵敗,地點和劉桂五戰死處僅距離幾十公裏。

在幾次穿越大青山的作戰中,劉桂五利用綏遠地廣人稀的特點,充分運用騎兵快速、凶狠的優點,打了就走,屢立戰功。1938年3月,為了配合傅作義部反攻綏遠的作戰,馬占山部再次翻越大青山,在日軍背後發動攻勢,乘虛攻占涼城、河口、托克托等地,生擒偽蒙古軍騎四團團長門樹槐,劉桂五並率騎六師攻占薩拉齊火車站,活捉偽蒙康王(後作為俘虜送歸重慶)切斷平綏鐵路。

傅的反攻和日軍酒井師團在晉北發動的攻勢恰好撞車,損失較大,但日軍因為平綏鐵路被切斷深感震驚,主力掉頭攻擊馬占山挺進軍。由於日軍吸取了和馬部騎兵作戰的教訓,組建了大編製的摩托化部隊,並在飛機配合下攻擊馬占山部,使主力是傳統騎兵的挺進軍陷入被動。此時,馬占山為勝利所激動,一時貪攻試圖收複整個綏北,還在繼續向東方百靈廟和武川方向攻擊,發現情況危急後回撤不及。4月20日,後退中的挺進軍被日軍截擊戰敗。劉桂五率部斷後,奮力阻擊,激戰兩天兩夜,22日,部隊在黃油幹子(今包頭附近)渡河時,馬占山司令部突遭日軍戰車襲擊,劉師長率部就地抵抗,掩護軍部撤離,不幸中彈殉國。

突圍的馬占山聽說劉桂五戰死,不顧危險返回後隊,撫屍大哭(馬與劉是東北軍時代的老友,袍澤情深)。因為戰況緊急,隻能著部下暫時將其遺體倉促掩埋在河岸附近的亂石中。

當時的中國政府追贈劉桂五為陸軍中將。一年後馬占山率部再出大青山,為劉桂五重建陵墓,穿石為忠烈祠,並立“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以作紀念。

起於草莽,殉於國家,大概就是說的劉桂五這樣的軍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