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章 應變篇(6)(3 / 3)

如北京東華毛織品經營部是個很不起眼的小店,地處偏僻,他們知道這是自身的不利條件。如果要想參與競爭,就必須要有點“絕活”。他們針對當前零售商店普遍存在退換商品難的問題,響亮地提出了“把損失留給商店,不讓顧客吃虧為難”的口號,並製定了切實可行的退貨製度。他們的製度是這樣的:凡是售出的毛線,如屬本身質量問題,隨時可退可換。織毛衣剩下的零線可退可換。退換貨時,責任分不清的,損失由商店承擔,不讓顧客吃虧。為了有利於群眾監督實施情況,將這些措施張貼店堂內。

由於他們一切從方便顧客出發,通過退換貨製度,解決了顧客購物的後顧之憂,增強了群眾的信任感,因此,來商店的顧客絡繹不絕。

“鬻馬饋纓”就是馬賣出去以後,並隨之把披在馬身上的漂亮的帶子贈送給買主。企業中的“纓”泛指售後服務。美國企業家吉拉德曾為他的發跡決竅自豪地說:“有一件事許多公司沒能做到,而我卻做到了,那就是我堅信銷售真正始於售後。並非在貨品出售之前。”這種始於產品銷售之後的營銷謀略,稱之為“鬻馬饋纓”。也有人稱之為“第二次競爭”。世界上許多優秀的企業無不注意這種售後服務。如美國的凱特皮納勒公司是世界性的生產推土機和鏟車的公司。它曾在廣告中說:“不管在世界上哪一個地方,凡是買了我產品的人,需要更換零配件時,我們保證在48小時內送到你們手中,如果送不到,我們的產品就白送給你們。”他們說到作到,有一次為了把一個價值隻有50美元的零件送到邊遠地區,不惜用一架直升飛機,費用竟達2000美元。有時候無法按時在48小時內把零件送到用戶手中,他們就真的按廣告說的那樣,把產品白送給用戶。長此下去,由於經營信譽高,這家公司經曆50年而不衰。

再如日本的日立公司,有一次,一名美國遊客在東京日立公司的售貨點買了一台組合音響,買回去之後發現裏麵漏裝了配件。他本打算第二天去退貨,沒想到日立公司的人卻連夜找上門來,為他補了配件,並再三向他道歉。原來,音響售出後,日立門市部也發現了遺漏的配件,於是連夜向東京各旅館查詢,仍未找到這名美國遊客。他們又根據這名顧客留下的一張美國名片,查詢到他在美國紐約的父母電話號碼,通過聯係,終於弄清了這位遊客在東京探親的地址。國外在售後服務的“第二次競爭”上,用心之良苦,可見一斑。

日本大企業家小池說過:“做生意成功的第一要訣就是誠實。誠實就象樹木的根,如果沒有根,樹木就別想有生命了。”

包玉剛是香港的華人企業家,被稱為當今航運界的“世界船王”。他擁有的商船甚至超過了前蘇聯的國家商船隊,達到100多艘。他的“環球航運集團”分支機構遍布全球各大洲,船隊航於世界各大海洋,他的財富多得令人咋舌,有人說他曾經考慮買下一個國家。他自己也開玩笑說:“我不願意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財產,因為害怕由於不知所措而引起心髒停止跳動。”

包玉剛的經營謀略是:謹慎、持重、冷靜,絕不圖一時的暴利而冒險。他曾對人說:“我的座右銘是,寧可少賺錢,也不去冒險。”他謀求的是長期則穩定的收入,這是放眼未來的一種經營方法。一般的船主都喜歡把自己的船零散地租給別人,跑一趟運輸收一次錢,簽訂短期的合同,因為這樣租金較高。他們都樂意這樣做。但一遇到航運不景氣時,船往往租不出去,所以要擔當一定的風險。包玉剛與他們不同,他寧肯以較低的租金把船長期租出去,“薄利長租”。他的這種獨特的經營法曾被一些人諷刺為“初出茅廬的傻瓜”,但時間一長,這種長租的好處就顯現出來。如1956年,埃以戰爭爆發,由於蘇伊士運河關閉,貨物積壓嚴重,海運業務十分興旺,別人勸包玉剛插足其中,乘機大撈一把。

但獨具慧眼的包玉剛,他仍然按照舊的租金為東南亞的老雇主運貨,以避免與實力雄厚的西方船主直接競爭。果然,十幾年後,埃以休戰,西方大批商船無事可幹,還要耗費驚人的費用去維修、管理。而包玉剛的船仍然穩紮穩打地立足於東南亞,業務蒸蒸日上。再如60年代初期,包玉剛想把他的租船業務擴展到英美石油公司,當時他買了4艘不大的油輪,找到一家石油公司,對方提出必須壓低租金他們才租,包玉剛痛快地滿足了他們的要求,因為租期都是4年或5年,這樣算起來,包玉剛並不吃虧,雙方順利地簽訂了合同。又有一次,一家石油公司表示需要一艘2~3萬噸的燃料船,包玉剛馬上買來船低價租給他們,使這家公司十分滿意。包玉剛的經營方式,表麵看似乎一時利潤不大,但卻可長期穩穩當當地獲利,也不擔風險。所以他不貪大求快,卻反而躍上了世界船王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