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每天都進行自我反省,可以讓孩子對自己有著清醒的認知,從而能夠及時地改正自己的錯誤,不斷地完善自我,長此以往必然會在學習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建議】
孩子要想進步,必須每天進行自我反省。反省,猶如一麵鏡子可以讓人看到自己的本來麵目,所以,父母要讓孩子將反省養成一種習慣。
1.不要直接對孩子的錯誤橫加指責。
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何況是孩子。由於孩子對是非標準還沒有清晰明確的分辨能力,所以更容易做錯事。但是,孩子犯錯時,父母既不能無視孩子錯誤的思想和行為,也不要一味地斥責孩子。否則,不但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還往往會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父母要對孩子給予更多地理解和時間,讓孩子自己去反省,讓他明辨自己的過失,對自己的行為和思想進行評判。這樣,孩子會在反省過程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會努力改正。
2.注意引導孩子自我反省。
在孩子犯了錯誤之後,父母不要急於指出事情的真相,也不要急於對孩子進行教育,而是要先把這件事情放在一邊,做冷處理。當孩子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時,可以用啟發性的語言去引導孩子進行自我反省,讓孩子做換位思考,或者換個角度去思考問題。
3.讓孩子自己承擔犯錯的後果。
在孩子做錯事後,許多父母常常去替孩子承擔犯錯的後果,使孩子覺得錯了也沒有關係。這樣孩子會喪失責任心,以後容易再犯類似的錯誤,不利於培養孩子自我反省的能力。
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去承擔犯錯的後果,讓孩子懂得,一旦做錯事,將會造成不良甚至十分嚴重的後果。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錯誤的行為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他才能在反省中避免繼續犯錯。
4.教給孩子一些反省的方法。
父母可以傳授給孩子一些自我反省的方法,如每天都找一段安靜的時間,安靜地坐著,因為隻有讓心靜下來,才能聽到自己的心聲。還可以讓孩子養成每天做記錄的習慣,讓孩子將自己的事情記錄下來以提醒自己,這對還沒有養成自省習慣的孩子,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5.反省也需要一個“度”。
父母也要告訴孩子:不要對自己過於苛刻,自省是一個人完善自我所必需的一種能力,但如果過於苛刻就是一種病態。
【金玉良言】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遭遇挫折或低潮都是常有的事,但孩子如果能夠每天進行自我反省,在遭遇困難和挫折時,他就能夠及時地調整自己,從而讓自己積極進取,度過人生中的一次次難關,一步步地邁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