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8章 一定要保持心態平和(1 / 2)

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所以,無論自己處於多麼嚴酷的境遇中,心頭都不應為悲觀的思想所縈繞。

――(日本)稻盛和夫

【經典事例】

文武上初中2年級,很聰明,學習能力也很強,但是學習成績很不穩定,有時候月考成績能排到班級前幾名,可有時候又一下掉落到20名以後,為此老師幫他分析,他的成績曲線呈波浪形的發展。文武聽了老師的分析後,心理很煩惱,馬上要期末考試了,很難靜下心來複習。

一天晚飯後,爸爸找他聊天:“馬上要考試了,複習得怎麼樣了?”文武回答:“不怎麼樣!”爸爸笑了笑說:“怎麼這麼沒自信了呢?”文武歎了口氣:“按照我的成績曲線,這次應該考得不會太好。”

這時,爸爸摸了摸文武的頭:“這條曲線不是定律,也不是證明你笨。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你的心理隨著成績的變化在變化。你想一想,是不是以前每次考好了就鬆懈下來,不好好複習了,然後下次成績就差了,差了之後你又抓緊複習,再下次成績就又提高了?所以,你的成績總是起伏不定的。其實,你隻要拋開以前的成績,不管結果,全力以赴就可以了。”

聽了爸爸的話,文武沉默了一下,說:“好,爸爸,我現在要複習了,到底看一看我這次全力以赴能不能讓成績保持住。”幾天後,文武的成績公布出來了,果然考得很好。

【智慧點撥】

孩子的情緒容易受外界的幹擾,往往因為某一次成績的好壞就對自己妄下斷論,從而喪失信心。這個時候,父母要幫助他分析原因,找出症結所在,排除一切幹擾因素,讓他集中注意力做好眼前的事情。

事實上,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關鍵要用平和的心態來看待這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但平和的心態不是單純的不生氣、不發火,而是在遇到複雜問題時,能夠持有冷靜的心態,然後理智地判斷。當然,遇到可喜的事情時也不會得意忘形,這才是心態平和、成熟的表現。

平和的心態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如果父母總是表現為一味的遷就和順從,那麼有一天當他想要的東西不能得到滿足時,他會鬧脾氣、耍賴;當年齡再大一點時,稍有不如意他會覺得天要塌下來了似的,很難從抑鬱的情緒中走出來,甚至容易走極端。所以,孩子這種平和的心態一定要從小培養。

【參考建議】

北宋名臣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寫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思是說:不以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的確如此,人應該常保持樂觀的心態,不因外物環境的變化而產生一些消極的情緒。所以,父母要從培養孩子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開始,培養他平和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