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草父果然拿著牡丹向我訴冤,而我突然想起朝堂上發生的一切。武承嗣慫恿聖上去上苑觀花,要知道聖上初登大寶是多麼需要這種神異以鞏固皇權,她決不會放過這種機會,可上苑地域廣闊,若有人在此圖謀不軌防不勝防,於是我進宮麵聖,聖上將信將疑,我說有一計不妨一試,一試之下果然原形畢露。
聖旨一下,那一日的長安實在是太不平靜了,所謂事急必亂,各商肆上好的紗絹被人強行的購走,各織坊、手工作坊的工人被一個大商家許重金收購各色假花,我的探子回報上苑之中也是極不平靜的一夜。我回報聖上,聖上便秘密調動了軍隊。”
“可是大人,若是對方不這麼輕舉妄動,你豈不功虧一簣,而皇上也不鬧了個大笑話。”喬泰不禁心有戚戚“這一招走的實在太險。”
“喬泰啊,你以為聖上的那首詩隻是寫給百花催開的嗎?那詩是寫給方鹿韭背後的人的,意思是你的圖謀我已經知道了,火速的告訴你知曉,早早的將你所計劃的放棄,不要等到明天的到來。我不知武承嗣是否看懂詩的含義,也許他看懂詩意放棄為討好皇上布置了一園花草,也許他是怕明天百花不開皇上不到無法實現他的計劃,不管他一夜在上苑中所做的到底是布置花草還是布置殺手,反正第二天皇上利用了他所做的成果,皇上不讓百官進園近看隻是登樓遠望,而天氣又是大雪紛飛視線迷離,百官真正是霧裏看花看不真確,心中正在驚異感歎又聽得天子衛率呐喊陣陣更是覺的天威神聖,哪裏還有人敢輕舉妄動。“百花齊放”是有心人作的手腳,用作挾製皇上的誘餌,反而成了皇上“皇權天授”的鐵證,皇上果然不是一個簡單的女人。”
“可是大人,皇上就這麼放了武承嗣,也沒有做別的懲戒,實在是太便宜他了吧!”馬榮憤憤的說。
“我們必須承認皇上確實對武承嗣有回護之心但同時也有了戒備之心,其實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想,皇上也許對誰都不信任,她廣置內衛,怎麼可能把眼皮底下武氏這麼龐大的一族當作自己的盲點,也許她對他們也早就有了戒備之心,不然 她不會從年初就開始對那些與武氏一族交往過密的酷吏們下手,而後來武承嗣對太子之位的覬覦更是讓她心生警惕,所以後來隻是聽了對我上苑花開一事在當時隻能算的上是揣測之詞的言語便興師動眾。而後便徹底冷落了武承嗣,於長壽元年(692年),將武承嗣罷為特進,使他憂鬱而死。”
“可是大人,卑職還有一事不明,大人的故事中說隻有牡丹開了花,而傳說中不是說隻有牡丹不肯開花才被付之一炬嗎?”
“這事雖然隻有當事的幾個人知曉,但是皇帝的怒氣還是要找人發泄的,那自然是上苑總管方鹿韭,那日風起雪飄,那些牡丹本就是溫室中栽就,嬌柔脆弱,哪裏經的起冷風寒雪,在外一放,自然是花落枝殘,滿園的假花反而顯的鬥雪迎風,神采熠熠了。皇上表麵上就是以此事遷怒於方鹿韭,便將方鹿韭與那些牡丹一同用火活活燒死來了卻她心頭之恨,至此“花王”楊穀雨的弟子隻剩下齊草父一人,而他後來又隨我回了洛陽自立了門戶,自此,洛陽牡丹勝於長安,傳說中的皇上火燒牡丹,把長安牡丹盡貶洛陽怕是就此而來的吧!”
“原來如此,想不到這百媚千嬌的牡丹背後還有這樣的故事哩。”
寫在後麵的話:
這個故事靈感來自於《全唐詩》對於武則天這首詩的解釋,其實關於貶牡丹的傳說有許多矛盾之處,比如:天授二年(691)年武則天早已遷都洛陽,不太可能在長安。而整個故事神化了這位女皇,有許多事情我們今天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盡量采取了一種看似可能的說法來詮釋這個故事,當然也會有許多疏漏,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另外,鹿韭、穀雨都是牡丹的別名,而齊草父則是在唐玄宗時一個有名養牡丹的人,這裏就冒犯借用一下他吧!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