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粗野和未開化狀態的原始時代的人的生活,以及他們的交往,城市成為了劃分無語言的野生動物和人的首要界限。作為城市,它的共同利益的概念反映在“國家”一詞中,即共和國等同於共同的事業。因此,最強大的民族和他們神聖的統治者常常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建造的都市,或者擴大別人建立的城市使他們的名字揚名四海,這被他們看作是最高的榮譽。在這個宏偉的事業中,桂冠肯定屬於您,至仁至聖的皇帝陛下。
古代的統治者建造的都市寥寥無幾,有的同誌這一生隻建造了一座城市;而真誠的皇帝陛下,您所堅持不懈地建造了無數座城市。似乎不是人們用雙手在建造這鞋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都市,而是有神靈在一夜之間建造的。
您洪福萬裏、謙虛謹慎、生活廉潔、儒雅紳士、崇尚科學,遠遠超過了曆代君王。我們親眼目睹著您治理國家的碩果和您果敢的風範;我們已經擁有了先輩們曾夢寐以求的、所共同期待的,並祈求千秋萬代和無窮的未來。我們可以大聲向全世界稱道,祝賀我們的國家擁有了這樣的福祉,這是唯獨人類的智慧才能夠獲得的,隻有上蒼的仁慈才能恩賜的福祉。
建造城池是一項艱辛無比的藝術。因為有了您的眷顧,羅馬城才有了這個艱辛藝術的見證。遙想當年,這座城市因為有了卡皮托利尼堡壘,它護衛和拯救了公民,所以才有了以後能以更大的光榮和聲譽統治起整個的世界的我們。
為了能夠圓滿完成我遵奉陛下的旨意而撰寫的著作,現在我將許多大作家的著述中搜集到的箴言教誨按一定的規程列舉出來。它們告知我們捍衛自己的都市,和摧毀敵人的城池的辦法。如果我確能以此為眾人帶來裨益,我將為我所付出的這點微薄之力感到無比欣慰。
一
如果有天然的、人工創建的、或兩者皆有的屏障衛護都市和城堡,那這座都城將堅不可破。
如果城市位於高地,懸崖峭壁,或被大海、沼澤地、河流所包圍,這就是天然的屏障在保護它;人工屏障則指壕溝和城垣。有天然的屏障是優越的自然條件,隻需明智地選擇地形就能保障城池的安全;如果選址在平坦開闊的大地上,那就必須依靠建築者的才能和技藝了。
許多建立在廣闊原野上的古老的城市中的建築,雖然地理位置不盡理想,但憑借著創建者的努力和才能,這些建築也成為了不可征服的堡壘。
二
古人認為,外牆為了避免遭到攻城槌猛烈的撞擊,決不能整個建成一條直線。古人常常以凸出的邊緣和敵台掩護城牆來奠定垣基,而在各城角上又豎起若幹塔樓。如果有人移動梯子或機械想要接近這樣的牆體,守城的人不但可以從正麵,還可以從多個側麵擊潰他們,甚至可以從後部打擊他們,就入囊中取物一般。
三
為了避免城垣遭毀壞,要采取必要的方式修建。城牆之內要築起間相隔為20英尺兩道牆;兩道牆之間堆放掘壕挖出的泥土,並將其夯實。最靠外的堡壘的那道牆要稍矮一些,第二道牆要比第一道還要矮許多;台地從城牆開始依照階梯的樣式逐步升高,就像順著平坦的斜麵可以登上最前麵的堡壘。
按照這樣的方法,因為有大地牢牢地支撐著,任何方法都不能將城垣毀壞;一旦有一種方法攻破了城垣,石塊之間夯實了的泥土就充當了一堵牆壁的作用,死死地堵住了進攻者的通道。
四
在城門上裹上潮濕的獸皮和鐵片,以防止敵人放火燒毀城門。後來古人修葺了一道工事,加築在城門上方並向前伸出。當有人進入城門時可以放下一道用鐵環和繩索吊著的閘門,他的功用在於,如果敵人一旦鑽進城門就無法在出去。
城門上方的牆要留有孔洞,這是為了在起火之時可以從上麵可以朝這些孔洞裏倒水,將火撲滅。
五
又寬又深的壕溝必須加在城市前方,敵人不能輕易將它填滿;如果為了防止敵人挖地道,可以將壕溝灌上水,這樣的壕溝可以從兩個方麵阻止敵人從坑道實施偷襲城池的舉動:一是壕溝的深度;二是用往坑道裏灌滿水,將之淹沒。
六
應該采取一切措施防止敵人登上城頭,即使是在敵人眾多弓箭手的攢射下守城者因受驚而從工事上逃走,敵人的攻城梯已經靠上了城頭的情況下。為了達到此目的,讓城裏的居民儲備盡可能多的鎧甲和盾是完全有必要的。再沿著城牆邊緣拉起用雙層草席或者奇裏乞亞的山羊皮製成的屏障,以此來阻擋住飛來的箭鏃或標槍,即使不能完全阻擋住,也能減少箭鏃或標槍飛來的力道,使其就算是穿透了,亦不能傷人。
人民的創造力是無限的,他們還創造了另外一種守城的方法:用藤條等各式材料編織一種叫做“梅塔拉”的筐子,在筐子裏填滿石塊,平時就把它們堆放在兩個城垛之間。等到敵人來攻擊的時候,計算好時間,隻要他們抬腳開始往上爬時,就把這些“梅塔拉”朝他們劈頭蓋臉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