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暴風雨的來臨,經常會發生雷鳴和閃電。你知道雷鳴和閃電是怎樣產生的嗎?你聽到過什麼樣的雷聲,看到過什麼樣的閃電?你感是先聽到了雷聲還是先看到了閃電。

雷鳴和閃電是同時生的,雷鳴是由閃電引起的。1752年美國科學家富蘭克林完成了風箏實驗。他在一個雷雨天把一個風箏高高地放入天空。他在風箏繩上事先把鑰匙。

出電火花。閃電就是電,它是巨大的電火花。閃電產生的同時,使周圍的空氣迅速受熱產生振動,便形成了雷聲。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和像科學家那樣探究科學奧秘的精神。

2.指導學生認識雷電是怎樣發生的,了解雷電是一種自然現象,雷電會給人們造成危害,知道怎樣避免雷電造成危害。

3.通過閱讀資料和“如何讓雷電為人類服務”的設想,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歸納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

活動準備

教師演示用的感應起電機,一些裝有避雷針的建築物圖片或錄像,雷聲的錄音,等等。

活動建議

1.本項活動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通過閱讀資料,指導學生了解富蘭克林是怎樣研究雷電的,認識雷電是怎樣發生的,知道雷電是一種自然現象。第二部分指導學生認識雷電能造成危害和怎樣避免這些危害。第三部分指導學生展開想象,怎樣讓雷電為人類服務。

在第一部分活動中,教師可以播放一段雷聲的錄音,請學生說一說這是什麼聲音,創設情境,提出問題你們聽到過什麼樣的雷聲?能不能模仿一下?看到過什麼樣的閃電?說一說它們的樣子像什麼?你感覺是先聽到雷聲還是先看到閃電?你知道雷鳴和閃電是怎樣產生的嗎?”導入新課。

2.然後指導學生閱讀和彙報:富蘭克林是怎樣研究雷電現象的?雷電是怎樣發生的?在這部分活動中,教師還可以通過演示感應起電機,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雷電的理解。在活動中,一定要提醒學生,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實驗,不能模仿富蘭克林做這樣的實驗。

關於“雷電能造成什麼危害”,可以請學生活動資料中的插圖,展開討論,認識到雷電可以使森林著火、擊毀樹木和建築物,破壞電器,有時還會傷害人和其他動物。在引導學生認識避雷針的作用時,教師還可以展示裝有避雷針的建築物圖片或錄像,幫助學生了解安裝避雷針可以保護高大建築物不被雷擊毀。然後請學生討論:人們為了保護家用電器不受雷擊,應該怎樣做?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防止自己被雷擊中通過討論使學生知道,在有雷雨的天氣裏,應該切斷家用電器的電源,保護這些電器不被雷擊毀;在有雷雨的天氣裏,人不要在空曠的地方奔跑,不要躲在高大的樹下避雨,不要做放風箏、釣魚等活動,更不能站在高大.的建築物上麵。

第三部分的活動指導學生展開想象:怎樣讓雷電為人類服務?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即使學生說得有些離奇,甚至異想天開,也不要輕易否定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