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章 立於不敗,而後圖之(1 / 1)

後梁開平四年(公元910年),梁太祖朱全忠任命寧國節度使王景仁為統帥,率領精兵七萬進至柏鄉,企圖消滅占據鎮州的趙王王鎔。

出發前,朱全忠對王景仁等人說:“如今我把所有的精兵都交給你們了,鎮州即使是鐵鑄的,你們也要給我攻下來。”

麵對來勢凶猛的敵人,王鎔知道自己的力量難以抵禦,遂急忙向晉王李存勖、燕王劉守光求援。劉守光為了保存實力,不願出兵,而李存勖則認為,趙被滅後,梁的兵力就會施加到自己的頭上,有被梁各個擊破的危險,因而他出動所有的軍隊開赴趙州,與趙軍聯合抵抗梁軍。

到了年底,李存勖帶領軍隊在距柏鄉三十裏的地方駐紮下來,與王景仁的軍隊遙遙相對。李存勖派大將周德威帶領一支騎兵到梁軍軍營前挑戰,梁軍卻不應戰。第二天,李存勖遂率領軍隊進至距柏鄉五裏處紮營,再派出騎兵挑戰,謾罵激怒對方。梁軍副帥終於被激怒了,他率領步騎三萬分三路出擊。梁軍氣勢強盛,他們衣服華麗,鎧甲光彩奪目,晉軍見後,不僅大為氣餒。

周德威對李存勖說:“敵人隻是想耀武揚威罷了,他們的意圖並不想與我們戰鬥。不挫一挫敵人的銳氣,我軍的軍威就難以振作起來。”遂領精騎千餘分兩隊向梁軍的兩翼發起了迅猛攻擊,斬俘敵人百餘,又迅疾退回。梁軍沒想到晉軍的千餘人也會突然發起攻擊,所以即使敵人撤退,也不敢戀戰,遂收兵回營。

周德威回營後對李存勖說:“敵人人多勢眾,兵鋒正盛,我們應按兵不動,靜觀其變。”

李存勖則說:“我們孤軍遠來,救他人的急難,和趙的聯合實在是烏台之眾,我們隻有速戰才更有利。”

周德威又說明自己的理由:“我們所依賴的是騎兵,有利於在平原曠野上作戰,那樣可以任意地奔馳突擊。現在我軍靠近敵人的軍營,騎兵沒有施展的餘地。況且敵眾我寡,如果敵方知道了我們的實情,就危險了。”

李存勖見周德威繼續堅持他的意見,十分不高興。

周德威出來後又對監軍說:“大王因為以前曾經戰勝過敵人而傲慢輕敵,不自量力以求速戰。現在敵人近在咫尺,敵我之間隻隔一條野水(今柏鄉境內的槐河)。敵人如果架橋來攻擊,我軍就有被全部殲滅的可能。我看不如退守高邑(今河北高邑,在柏鄉西北),派出騎兵前去誘敵出營,敵出我歸,敵歸我出。再派一支奇兵切斷敵人的糧道,搶掠敵人的糧草,用不了多久,就可以戰勝敵人了。”

監軍認同這一謀略,遂進營勸說李存勖,而李存勖也正在思考這個問題。正好有個梁軍士兵前來投降,李存勖問他梁軍的動向,這個降卒說:“梁軍正在造浮橋,準備渡河與晉軍決戰。”李存勖隨即打消了與敵速戰的想法,率軍退到高邑。

由於糧草供應不足,梁軍的戰馬無草可吃,梁軍隻得將房屋上的茅草喂馬,許多戰馬都給餓死了,致使梁軍的騎兵幾乎喪失了作戰能力。周德威率領三千騎兵到梁軍營前挑戰,這使王景仁等十分惱怒,遂全軍出營與晉軍作戰。周德威且戰且退,希望將敵人引至利於騎兵的開闊地帶,而梁軍在心情憤怒之下,果然追擊到了野水。李存勖帶領一支軍隊在野水岸邊,遂與梁軍展開了激烈戰鬥。

戰至午時,未分勝負。李存勖對周德威說:“兩軍已經交戰了,現在的勢態是如此危急,我軍的存亡,在此一舉!我先出擊,你隨後跟上。”

周德威卻說:“看梁軍的架勢,我們可以以逸待勞,不能以力取勝。他們離開軍營才三十裏,雖然都攜帶著幹糧,卻來不及吃,等日頭偏西以後,敵人內有饑渴之憂,外有刀兵相困,士卒會很疲勞困倦,一定有退兵的欲望。到那時,我再用精騎乘機出擊,一定大勝。現在還不可出擊。”李存勖遂按兵不動。

直至太陽落下時分,梁軍也未能擊敗晉軍的步兵,士兵們一天沒有吃飯,都失去了鬥誌。王景仁遂令軍隊稍微後退一點,想離開晉軍遠些,等吃飯後再與晉軍決戰。周德威在陣前看見梁軍陣腳有後退的跡象,遂大聲高呼:“梁軍逃跑了。”晉軍聞言,也都高聲大呼,奮勇向前,衝人敵陣,一時間殺聲震天。而失去鬥誌的梁軍則驚慌萬分,遂致潰散,一敗而不可收拾。晉軍與趙軍奮力追殺,將敵人七萬精兵全部殲滅,王景仁等人僅在幾十個騎兵的掩護下逃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