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除塵,讓卑者自信快樂
今天人們的心理問題,還有一類,是因為他們不自信。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月收入3000元,你和一個月收入甚至還不到2000元的在一起,就會更有成就感、幸福感;但是你和一個月收入越過5000元,甚至上萬元的人在一起,就會感到很露怯。再比如,剛畢業的學生就業時,麵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麵對自己不是名校出身,麵對新環境,總有無門可入的感覺,生活在他麵前展開的是一幅灰蒙蒙的職場畫卷:找工作的困難、工作後上司的苛刻、同事的冷漠、城市的競爭壓力,工作像西西弗斯(Sisyphus,古希臘神話中的邪惡國王)的工作一樣——每天都得把一塊巨石推到山頂,日複一日,枯燥乏味……有很多人就因為自己平凡而自卑,就因為幾次失敗而感歎:自己隻不過是城市中的一滴水,落下去,掉進紅塵,被浮躁蒸發成空氣。
其實,做人不必如此,再普通的人,隻要振作起來,隻要每天都給自己清洗心靈,每天努力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你就有希望,你就能成功,你就能幸福。
國學實踐應用大師翟鴻燊教授曾告訴我們一個每天清洗心靈的方法。準備一些紅豆和黑豆,如果你一有個灰色的心理、消極的想法,就抓黑豆,而一有個積極想法就獎賞自己一顆紅豆。可能剛開始,你會發現自己有很多黑豆,紅豆很少。不要擔心,隻要事實求是,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全是紅豆了,那時你就會看到自己的進步,感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越來順心,越來越滿意。
人活的是心態。態度和行為,有時比能力還重要。因此,不要自卑,“笨鳥先飛早入林”、“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天道酬勤”、“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記得有人說:“有一種樹脂,本來很卑微,時間看上了它,給了它一個非常動作,滴到了一隻醜醜的蒼蠅身上。幾十萬年以後,它改稱琥珀,有了連城身價。”“有一顆種子,醜陋,細小,烈日曬了它幾個月,洪水衝了它埋在陰溝裏幾個月,焦皮爛骨了,又被狂風刮進了懸崖石縫,隻有一星塵埃體恤著它,但就這星點兒塵埃,它也未忘記發芽。接著,根須顫巍巍地抱牢了岩石,支撐著一個無畏的軀體,立在那裏100年、200年。後來,它成了名鬆,有了名字,上了畫冊,成了著名風景。”
其實人不分貴賤,無論做什麼工作,隨著歲月塵霾的漂浮,心靈裏自然會積滿各種各樣的灰塵,隻有定期清洗自己的思想,清除心裏的塵埃,才不至於使思想和心靈積滿垃圾,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並享受其中的快樂和幸福。
心得
個人成長的經曆就是心靈跋涉的曆史,時間久了,難免蒙上些灰塵。
不過,這不要緊的,隻要你懂得給自己清洗心靈。《漁父》裏,有這樣的話:“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不過現在人們常說成“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文中的“滄浪之水”是比喻這個社會,水的清濁隱喻時代的變化。水清時濯衣,水濁時濯足,則是說人的行為應該與時俱進,隨從事宜,不能偏執狹隘。
古人講究天時地利,認為“時”是一種必然規律,誰也不能違背;時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就叫“運”。濯衣濯足表現的不僅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心境,一種不與低俗同流合汙又能與世俗相容的曠達心境。
生活在今天的我們也應當如此,隨著時運,感受歲月踏著我們的目光瀟灑地走過我們的心扉,晚霞載著我們的心跳來到夕陽無限美好的黃昏。也許,生活的浮塵會蒙蔽了我們發現美的雙眼,但我們及時用心靈的甘泉清洗,然後沿著長長的時光河堤,慢慢地回家,慢慢地體會“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美麗神韻,慢慢地享受著每天傍晚如洗衣而歸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