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法、用量與配伍
(1)用法:鮮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與幹地黃相似,滋陰之力稍遜,但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之力較強。
(2)用量:煎服10~30克,鮮品用量加倍,或以鮮品搗汁入藥。
(3)配伍:
①生地配側柏葉,用以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②生地配山藥,用以清熱養陰、生津止渴。
③生地配麥冬,用以養血滋陰、潤腸通便。
④生地配玄參,用於治療熱入血分之神昏譫語、吐血、衄血;熱盛傷津之心煩口渴及陰虛火旺之咽喉腫痛、骨蒸勞熱、夜寐不寧等症。
⑤生地配鱉甲、地骨皮,用於治療手足心熱、夜間尤甚,口幹而渴等屬陰虛內熱者。
⑥生地配伍木通,用於治療心經有熱上炎所致的口舌生瘡;心熱下移小腸而致的小便短赤。
3.禁忌
(1)本品性寒而滯,脾虛濕滯腹滿便溏者,忌服。
(2)胸膈多痰者忌服。
4.主要成分生地黃含β-穀甾醇、地黃素、甘露醇、葡萄糖、生物堿、鐵質、維生素A等。
5.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
(1)有強心、利尿、升高血壓、降低血糖作用。
(2)對多種真菌的生長有抑製作用。
(3)地黃煎劑有保護肝髒,防止肝糖之減少的作用。
(4)有一定的抗輻射損傷作用。
(5)生地黃的提取物能促進血液的凝固。
(6)有抗炎、抗過敏作用。
6.性養生應用舉例
(1)輔助治療有陰虛表現的性欲異常亢進者:
主證:性欲亢進,伴便秘,失眠多夢,心情煩躁,舌質紅,苔少,脈細。
處方:生地50克,麥冬30克,淡竹葉10克,燈芯草5克,茯神15克。
用法:水煎,當茶飲,每日1劑,15~20劑為一個療程。
(2)治療夢遺之後的大汗淋漓及虛弱之證:
主證:夢遺之後大汗淋漓,身體虛弱,四肢軟弱無力,懶言少動,口幹舌燥,腰酸背痛,舌苔紅,脈細數。
處方:生地黃30克,玄參30克,麥門冬15克,人參9克,北沙參9克,天門冬9克,丹參6克,白茯苓6克,五味子3克,黃連1.5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劑,每劑煎2次,於當日分2次溫服。
注意:本方選自《辨證錄》卷七;無陰虛表現者忌服。
(3)輔助治療有腎陰虛表現的性欲亢進:
主證:性欲望太強,心煩失眠,食欲較大,喜食辛辣及甘肥食品,舌質紅,脈弦。
處方:生地黃25克,酸棗仁25克,枸杞子15克,粳米100克。
用法:將酸棗仁加水研末,取汁約100毫升;生地加水煎藥汁,煎2次,共取藥汁約1000毫升;將酸棗仁汁、生地黃藥汁、枸杞子與淘洗幹淨的粳米一起入鍋,文火熬粥。
每日1劑,分次溫服,每10劑為一個療程。
(4)輔助治療伴有冠心病等病的陰虛夢遺:
主證:神經衰弱,冠心病,慢性肝炎,甲狀腺機能亢進,慢性蕁麻疹,複發性口瘡等屬於陰血虧虛,心神失養者,證見虛煩少寐,心悸氣短,神疲乏力,多夢夢遺,腰酸背痛,大便幹結,口舌生瘡,舌紅,少苔或無苔,脈細數。
處方:生地黃240克,麥門冬60克,天門冬60克,天門冬60克,五味子60克,柏子仁60克,當歸60克,酸棗仁60克,遠誌30克,桔梗30克,紫丹參30克,玄參30克,白茯苓30克,人參30克。
用法:將上述諸藥混勻,共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為衣,裝於可密閉幹淨瓶中保存備用。
每次服30~35丸,每晚睡前1次,用竹葉煎湯送服。
(5)輔助治療中年男子有陰虛表現的性欲亢進:
主證:口幹舌燥,但飲水不多,性欲較亢進,失眠多夢,常有夢交,心煩心悸,舌質紅,少苔,脈弦。
處方:生地黃、麥門冬、石葦、五味子、白茯苓、菟絲子、蓮子心、合歡花各等份。
用法:將以上各中藥共研為細末,密閉貯存於陰涼幹燥處。
每次服3~4克,每日3次,飯後用米湯水送服。每30天為一個療程。
(6)輔助治療伴早泄的、有陰虛表現的中年前列腺炎患者:
主證:中年男子患有前列腺炎,小便淋瀝不盡,陽痿早泄,陽物舉而不堅,夜間口幹,有時盜汗,腰酸背痛,舌質紅,脈弦。
處方:生地黃30克,淮山藥30克,肉蓯蓉1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