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何氏抗癌方二(1 / 3)

八、給別人“寬鬆”,才能得到“鬆弛”回報

我們知道,無法寬釋的壓力、反複的挫折、長期的緊張是健康人和癌症患者的大敵。許多癌症患者即使已經生了癌,也還沒有從壓力、挫折、緊張等問題中解放出來。因此要學會自我鬆弛,釋放壓力。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自我檢討;要學會寬容、學會感恩,才能收獲別人給你的“鬆弛”,也才能降低壓力,促進健康或康複。

2008年10月,我應邀在上海市委黨校為千餘名處級以上幹部做健康講座。針對我了解的中國行政官員的工作及性格特點,在一般講述中,我特別加了一條:“給別人‘寬鬆’,收獲別人給你的‘鬆弛’回報”。強調要給別人,包括屬下、同事、孩子、家屬以適當程度的寬鬆。久而久之,他們也就能回報你一個“鬆弛”的氛圍。長此以往,你的壓力、緊張也就可以大大緩解了。

對此,台下聽眾報以熱烈的掌聲。其實,人文小氛圍對每個人的健康生活,包括防癌促康複,都是至關重要的。而人文小氛圍是每個人自己創造的,與其埋怨他人,不如從自己做起。

七八年前,我所在的上海中醫藥大學某領導曾介紹一位患者請我診治。她是位副廳級幹部,在上海的女性中,她應該說也算是翹楚,比較成功的。她五十多歲時患了乳腺癌。她時常要求單獨診療,且更願意到大學辦公室找我。她的病情一直控製得不好,化療已做過多次了,仍未控製,反複複發。接觸一多,她的心理症結就顯現出來了:她是個能人,個人能力出眾,又十分勤奮,但卻生活在重重壓力之中。到單位,總感到上司、同僚與部下對她不友好、不合作;在家裏,則這個也不聽話,那個也不配合,孩子也不順從。她說她自己一心為工作,一心為家庭,任勞任怨幾十年,可沒有一件事讓她特別寬心,壓力、挫折、不順等折磨著她。

我在與她閑聊時就講了一個類似的故事,然後分析故事裏的主人公:因為自己對自己要求高,所以就以這個標準來衡量別人,並想要求別人也與他一樣做。所以他一直非常煩惱,也同樣生了癌症。最後,主人公終於意識到問題不都出在別人身上,這個主人公自己本身就有些欠妥之處。爾後,他自我努力改了,現在快樂多了,身體也不錯。

她明白了我的意思,深思良久,說:“對,我也許也犯了同樣的錯誤,總用自己的尺度去嚴格要求別人。我有過這樣的反思,但總覺得他們應該理解我的一片苦心!看來,是需要改一改了……”

我順勢勸她說:“每個人頭上都有一片藍天,孩子也一樣,很多事你管不了,也改變不了,不妨放放手。你不妨先從對孩子、對家屬放寬點兒要求做起,看看會有什麼效果。”

一兩個月後,她告訴我,她變了,她一家的氣氛也變了好多,大家的關係融洽多了。

看來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特點,包括對孩子,也要學會理解,將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們常常隻會自尋煩惱!正如她說的這樣:“他們的生活,我們沒法包辦!”

幾年過去了,她的複發控製住了,已恢複了工作。雖還在借助中醫藥治療,但她自己感到已輕鬆多了,可以說完全康複了。而她在康複過程中,學會了寬容待人,然後收獲了一個鬆弛的氛圍,在其中自己又可以活得更為輕鬆。這種良性反饋,至少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其實,這是一個普遍真理。因此,我強調:要學會給別人寬鬆,特別對同事、下屬,包括對家人和孩子。給他們寬鬆,久而久之,他們會回報自己一個鬆弛的氛圍。你就可以遠離壓力與怨恨,輕輕鬆鬆地享受生活和工作的樂趣,疾病自然就無法粘身,健康就伴隨著你!

九、降低敵意的自我訓練法

針對於此,國外也有比較成熟的自我訓練方法,值得一試:

(1)不斷增加對他人需求的理解,並努力減少對別人“冒犯”自己的敏感性。

(2)要學會對幫助過自己的人說感激的話,說話時應該注視其臉龐,表示誠心誠意。

(3)學會向所有認識的人微笑,開始可能很不習慣,但必須鍛煉得很自然。一旦能做到自然微笑,表明已逐步遠離了“好勝心過強”。

(4)當發生某種分歧,並且不能肯定自己的對錯時,就應該慎重地對他人說:“可能是我錯了。”

(5)經常與孩子下棋或做其他遊戲,並有意識地輸給孩子。

(6)如果自己的觀點沒有得到他人的支持,最明智的做法應該是懷疑自己觀點的可靠性,隨之有批判地審查自己的見解。一旦證明自己的觀點是錯誤的,要毫不痛苦地拋棄它。

(7)如果為自己說了“我是這樣教會您的”而感到不安,那麼以後就不要這樣。因為它既無用處,又會引起對方潛在的敵意。

(8)如果常為自己有某種理想而沾沾自喜,並埋怨他人缺乏理想時,那麼就應該重新開始,從訓練的第一項做起。這些招數往往有助於調整具有上述個性特征的患者的心態,促進其康複。

十、好生活是做“減法”

城市人生癌或生病,常常與高壓力、高負荷的生活和工作有一定關係。因此,學會自我減壓、享受生活常常至關重要。有人說沒有辦法,事情太多!其實,我們要明白一點:天下的事情永遠幹不完!少了你,地球照樣轉!更何況你已有生命之虞,上帝已經給了你一個充足的理由來享受生活,何樂不為呢?當然,要適度自我減壓,應該學會做“減法”。我們有一個口號,叫“減法生活,儲存明天,儲存健康”。我常常感歎:現在很多人因為拚命而拚出了癌,中國人為什麼就不懂得珍惜生命呢?生命才是第一生產力!今天的生活不僅僅是為了工作,而且要學會享受工作、享受生活。這首先又要求我們學會尊重生命與健康。連生命與健康都沒有了,還有什麼本錢做其他事情?

我年輕時也是拚命三郎,因此,30歲出頭就是上海市勞動模範。我的女兒在海外學習、工作多年,她回來就問我:“爸,你的生活中除了工作以外,就沒有其他事情?”我覺得女兒問得對!所以,我開始思考這一問題。人人都應該思考這一問題,特別是身體已經有了一點兒偏差,患了癌症或生過癌症的人,就更需要學會放慢工作、生活的節奏。否則,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健康不相信後悔的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