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患者,2003年找我看病,那時候她已經是晚期卵巢癌了,盆腔積液一塌糊塗,沒有辦法手術了。我就給她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調理,兩三年後居然控製得很好。她原來是搞教育工作的,負責學校教育管理,一直閑不下來,人又特別要強。她身體基本恢複後,被一個民營學校聘去做教務長。我就一直叮囑她,千萬別再拚命了,要自我減壓,要享受來之不易的康複。但她好了傷疤忘了痛,總是我行我素。結果,每年招生和分配的時候,指標肯定會升高,指標一高就來找我。
最初幾年指標反複時,她還會信誓旦旦地跟我約法三章:明年一定改正,肯定隻是做做顧問了,一周隻去工作半天,不再去管具體事務了。可是,沒想到一到工作崗位,她又全身心投入了。大概是在2008年前後,病情反複三五次了,她被我狠狠地批評了一頓。我說:“你為什麼不好好想想?我們好不容易把你的指標給控製住了。你現在瞎折騰,連命都不要的人,還看什麼病呢?”我原本以為她不會再來了,就在2011年夏天,她在丈夫的陪同下趕到
了上海。這次,她已經虛弱得不堪坐立了。我居然第一眼沒有認出她那變形的臉。當我目光正視她的時候,她的淚水一下子湧了出來。也許一切都晚了,至少現在再要恢複到原來的狀態,已無可能。健康不相信後悔的眼淚。我心酸的同時,也在暗暗發問:“要強的中國人,你重病了以後,為什麼還不自我減壓?”
沒什麼也別沒健康
“人,最為天下貴!”非戰爭或特殊狀態下,人的生命及其健康是最為珍貴的。由於民族的優良傳統,也因為過去的一貫教育,我們有意無意地忽略了生命的價值與健康對人的重要意義,一直在強調“輕傷不下火線”、“拚命幹革命”,宣傳的是有病扛著的“英雄”。這種品行在戰爭年代的確很好,值得敬佩!但現在已是和平建設年代,人的生命才是第一位的。像上述的這一位,真的非常令人惋惜。鑒於此,我們必須要有所改變了。
特別是腫瘤患者,很多人都已經四五十歲了,已經貢獻大半輩子了,以後的時間應該學會自我減壓,對自己好一點!老天爺讓你到這個世界上來,不僅僅是為了讓你工作,還有其他方麵的事需要你去做。所以,你還要學會享受生活,學會自我減壓,學會品味生活的各種樂趣。
十一、要想健康些,就得簡單些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人們會因選擇太多而感到為難,因拿不定主意而緊張,因不知道自己的決定是否正確而擔心,並容易滋生焦慮、抑鬱。因為當人們麵對太多選擇時,會過於關心自己的選擇會導致何種後果。做出決策前,容易被無數可能的後果搞懵;一旦做出選擇後,又往往會對自己的選擇不滿意,懷疑選擇的正確性。另外,選擇還可能令人產生自私和冷漠心理。這是因為人在做選擇時,通常以個人好惡為標準,較少顧及社會整體利益。因此,還是佛教說得好:“欲想健康些,就得簡單些。”
該讓則讓,該放則放
我們過去的教育,強調的是努力幹革命,什麼都必須爭第一!這沒有錯,但是過猶不及,過了往往戕害生命與健康,很多人就因此而罹患疾病(包括癌症)。或者說,這至少是危脅健康的因素之一!故我們強調要學會簡單些,該讓(步)則讓,該放(棄)則放!對於許多癌症患者來說,簡單些,可以說是帖康複良藥!
保命比革命重要
2008年年底,貴州一個大學的辦公室主任來找我治療,她生的是晚期卵巢癌。她是複員軍人,原本身體非常好,也沒有什麼壞習慣,就是有時候身不由己,陪同時常常要喝點酒,但是從來不喝醉。
她丈夫是這個大學裏的藝術係主任,在旁邊說:“我夫人每天一睜開眼,就要考慮一大堆事情,回家來還有做不完的事,天天風風火火的。”我就幫她分析,我說:“你這個辦公室主任天天事務一大堆,壓力很重。這些事你隻能做好,不能做壞。而且,許多情況下主動權又不在你手中,評價權也在他人手中。所以,你從事的就是典型的低回報率、低成就感、低控製率的工作。”我建議她換一個工作,學會自我調節,學會簡單點兒。最後,學校安排她到圖書館工作。她自己也開始努力學會悠閑地生活,隻上半天班,其他時間則做一些有趣的事。兩年多了,總體情況控製得還不錯。不久前複診還悄悄告訴我,她剛剛去海外休假了,自我感覺好多了。
把問題想複雜,麻煩就大了
有一類癌症患者,往往會自我把問題複雜化了。說他想不明白,其實他想得很明白;說他真的想明白了,他確實也沒想明白。他隻是把關注點集中在自己身體的細微變化上,且總在做複雜的思考,願意把問題想得更麻煩些。
比如說,稍微有點兒頭疼腦熱了,就覺得是不是腦轉移了?稍微有點兒屁股疼了,就覺得是不是轉移到屁股了?膀子有點兒不舒服了,他就會想:肯定轉移到骨頭了……如果說害怕癌症轉移,建議他去醫院檢查,他又害怕檢查:一查,萬一是,怎麼辦?查體還要吃射線,或者抽血,會不會加劇癌症發展?不到醫院檢查,他又特別害怕。典型的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特別是女性乳腺癌、卵巢癌患者,常常表現出這類特點。患者處於這種狀態下,神經功能長期不穩定,內分泌與免疫等也多半紊亂,吃睡都欠佳,當然於康複無益。
不善於告別過去,過去就可能變成“癌”
許多患者,我們追蹤他的生癌或複發曆程,可以發現他內心往往有一個死結,過去的某些因素始終在起負麵作用。其實你過去追求的、在意的很多東西,並不像你想象得那樣重要,你也不隻是為了這些才活著。
臨床觀察表明:有些癌症患者,就是在反複遭受挫折以後,過於糾纏於過去某個人和某件事而無法釋懷,久而久之才生癌的。有的是因為發現丈夫過去可能對她不忠,有的是認為過去領導壓製他,有的則緣於某些細小的不順。
其實,癌症患者有很多情結是可以解開的。比如說經曆過某些挫折,這首先要學會與過去告別,要意識到人生總會有挫折。對過去有死結的患者,可以幫助他分析原因,加以開解。過去的盡可能就讓它成為過去,不必無限懊悔;對未來則應該熱切期望,切莫肝腸寸斷。心理上的平衡能讓患者產生無窮的抗癌活力,所以珍惜自己的心理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