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止痛問題。胰腺癌患者常疼痛劇烈,癌症疼痛中劇烈程度數它為最。通常人們隻能用嗎啡控釋片等才有一定效果。而這類止痛劑又常麻痹胃腸,以致本即失調的胃腸功能更見障礙,表現為嚴重的嘔呃、便秘等症。我們的經驗是以外敷為主,嚴重疼痛者以中藥製劑幹敷、濕敷交替。這種透皮給藥常可使局部水腫減輕,疼痛明顯緩解,且有利於胃腸蠕動,這就為棘手的胰腺癌治療創造了重要條件。而且,能否起效三五天可見分曉。一旦有所起效,即給予積極鼓勵,讓患者感到有了希望。
再次,胃腸或膽管梗阻也是大難題。對此,我們主張中西醫結合,可以外敷改善的,以外敷為主;外敷一時難以解決的,可以行內引流、外引流或胃腸吻合術等配合中藥外敷,防止新的梗阻出現,這常可明顯緩解梗阻。一旦緩解,同樣給予正性鼓勵。同時告誡患者,在生活和飲食方麵多加防範,以避免新的梗阻出現。
最後,我們對消化道功能障礙的治療則是以調整為主,護胃為先的中藥湯劑常常十分有效。這方麵症狀往往是最早出現改善的,同樣別忘了借此給予積極的鼓勵。
至於胰腺癌的轉移或浸潤問題,可分別論治。肝內轉移病灶屬局部的,尚有可能以介入等方法解決;對患者身體尚能承受的,也可適當配合些全身化療。有時,以中藥為主的治療也可解決諸如轉移到胃的小病灶等問題。
胰腺癌調整法麵麵觀
胰腺癌患者常表現出不同的個性及心理特點,因此醫生和家人需要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指導,讓其學會自我調整。
1.一定要知道“革命”沒有“保命”重要
約半數患者生病前是有心人、強人,做什麼事都特別投入、一絲不苟、不達目的不罷休;且特別認真,凡事必須弄清楚。對這樣的患者需反複曉之以理,讓他知曉:過於投入、付出自我,已使健康與生命受到了嚴重威脅,必須懸崖勒馬,改變態度,讓其真正認識到“革命”(工作)沒有“保命”(健康)重要。其次,要認認真真與患者分析探討,讓其真正理解本病的特點及合理對策,滿足其凡事必須弄得清清楚楚的個性特點。
2.生活上再也馬虎不得
約1/3患者發病前對吃喝等比較馬虎,不太在意,且應酬多多,喜好酒肉。對此,應“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直言不諱地指出其這一“致命傷”,並予以告誡:必須管好嘴。就患者本人來說,要認識到自己的致命傷,應該做到遠離應酬與酒肉。一般患者在生死攸關之際,是願意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的。
3.再也不要謹小慎微
約兩成的胰腺癌患者表現出與胃癌類似的個性特征,特別在女性胰腺癌患者中,往往表現為謹小慎微、規規矩矩、認真踏實;在應對生活事件時,常常習慣於自我壓抑,把矛盾往內壓抑,很少流露出來。這類情況的糾治常比較困難,如果不改變,往往效果也相對欠佳,可多加開導勸說。對此,還可參照胃癌的糾治方法。當然,患者本人更需持之以恒,方可起效。胰腺癌患者尤其需要家屬的關愛。
4.親情關愛是治療胰腺癌的最好方藥
我們早已觀察到:有親屬一直陪著看病的胰腺癌患者,治療效果比獨自一人求治的要好得多。可以說,親情關愛是治療胰腺癌的最好方藥,能增加患者的抗癌信心,增加生存的無限希望。臨床上我們也觀察到:親密的家庭關係不但能使胰腺癌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療和家庭護理,還可大大提高後期的康複效果。此外,不管是治療期、康複期,隻要患者身體許可,我們都提倡胰腺癌患者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如參與癌症俱樂部或民生健康家園之類組織的活動。這些活動大都能促進患者走出心理“泥潭”,促使其身心全麵康複。
五、乳腺癌是這樣控製住的
和許多其他疾病一樣,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問題也具有普遍性和隱蔽性。梅格威爾觀察了乳腺癌切除手術與患者心理狀態的關係,選擇了75例患者進行術前、術後心理護理,而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
結果發現,術前有76%的患者需要心理輔導,在心理治療後他們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緩解。術後出現心理問題的隻占12%,而對照組則為39%。可見,心理問題不僅貫穿於乳腺癌患者治療的全過程,還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患者的未來。先進的治療手段也未必能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心理問題是獨立於常規治療技術之外的。
如何消除乳腺癌患者的敏感、抑鬱或神經症傾向
敏感、多疑、抑鬱或神經症傾向在中年女性患者中特別常見,約六成中年乳腺癌患者表現出這類傾向。對此,醫生和家人要從多個環節加以注意。包括:
(1)要明確地讓她們知曉抑鬱是本病的危險因素,應學會自我愉悅情緒。要讓她們了解:當人心情愉悅,如大笑時,心血管係統會加速運行,胸肌伸展,胸廓擴張、肺活量增大,血液中的腎上腺素會明顯增加,都有益於乳腺健康。同時,開懷大笑還有利於擺脫糟糕的情緒,這是對乳房最及時的挽救。有心理學家甚至建議:乳腺癌高危婦女或患者應每天對著鏡子大笑三次,保乳效果勝過藥物。
(2)可以用不經意的方式反複提及,讓患者知曉乳腺癌不難治療。乳腺癌的治療中,患者的心態很重要。如果患者整天神經兮兮的,怕這、怕那,一有風吹草動就疑為轉移複發,將非常不利於康複。因為患者情緒不穩定,必然導致神經功能與內分泌係統不穩定,免疫功能易受幹擾,容易複發轉移。
(3)對語言疏導無法解決的,必要時可短期配合用些抗焦慮、抗抑鬱藥。
(4)臨床上與有上述傾向的患者溝通,包括問診時須注意,這類患者每易誇大症狀,以求引起重視。因此,對有些症狀應在不經意間讓她感到並不那麼重要,沒有必要予以過度關注。千萬不可用模棱兩可的回答:“嗯,肩膀痛,有可能是骨轉移吧?”這樣的話,完了!這類患者常會無休止地去檢查,以致寢食不安,生存質量大打折扣,有的因此最終真的出了問題。
(5)即使對高度可疑有複發、轉移傾向者,回答時也應該有些技巧。應先讓她知道,即便複發了,還是很有把握控製或治愈的;然後,再建議她做些必要的檢查。總之,部分乳腺癌患者疑病和神經症傾向很明顯,臨床治療中必須充分運用心身醫學技巧加以糾治。
如何消除乳腺癌患者好勝心強、常壓抑自我的毛病因壓力、挫折導致的乳腺癌患者,她們的性格與上述常恰恰相反,好勝心強,常壓抑自我,輕易不服輸;表麵看上去冷靜、成熟、理性,內心卻又為這場大災難而痛苦萬分。這多見於年齡偏輕的乳腺癌患者。對此,應對患者做出有針對性的疏導。
(1)比較成熟、也較成功的做法是首先“告之以其所敗”。這類患者常會十分苦悶:“為什麼上帝對我如此不公?”“我既無家屬史,又生活習慣良好、為人正派、工作努力,為什麼會生乳腺癌?”這時,應明確指出:好強、好壓抑自我是你的病根。長期如此,內分泌失調,乳腺生長的微環境失衡,最終就可發展成本病,故必須做出調整。該馬虎、糊塗的,應馬虎、糊塗些,學會張弛結合。
(2)這類患者往往已取得一定的社會成就,或事業剛起步。生了乳腺癌,常使她們有墜入萬丈深淵之感,落差很大。應明確告訴她:這隻是人生旅途上的小曲折而已,切莫因此心灰意冷。我周邊有許多生了乳腺癌仍幹得很成功的實例,常會介紹給她們。包括美國惠普公司前女董事長,也曾經是乳腺癌患者,努力十多年後成為了著名國際大公司的掌門人。
(3)許多年輕的乳腺癌患者尚未成家,生了癌,使她們對婚姻心存恐懼。應努力加以開導,鼓勵她們像正常女性一樣,大膽去接受愛,擁抱家庭生活。這也是心理治療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