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希特勒向國會發表演說,他明白無誤地向世人宣告,今後700萬奧地利人和300萬在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區的日耳曼人的前途是第三帝國的事情。
在貝希特斯加登簽訂了奧地利的賣身文書後,許施尼格在國內的日子很不好過。為了對國人有個交待,他決定在3月13日那天舉行公民投票。
當柏林的希特勒獲知這一消息後,當即把戈林、凱特爾、馮·賴興蹈、慕尼黑軍區司令馮·舒伯特、奧地利的一名部長格拉斯一霍爾斯特瑞(秘密納粹黨人)和牛賴特叫來商議對策。3月10日,希特勒決定對奧地利進行軍事占領。
要阻止奧地利13日的投票,德軍必須在12日前開入奧地利,然而當時德國軍方並沒有進軍的計劃。於是,當初為阻止哈布斯堡王室太子奧托的複辟企圖而擬定的“奧托特別方案”便被拿來應急。
10日下午6時30分,向陸軍3個軍和空軍下達了動員令。11日2時,希特勒發布了關於奧托軍事行動的第1號指令。11日清晨,德軍的卡車與坦克開始向德奧邊境進發。
上午10時,賽斯·英誇特和剛從柏林飛來並給前者帶來希特勒關於如何對付這次公民投票指示的格拉斯·霍爾斯特瑞,一起拜會了奧地利總理,並向他提交了希特勒的要求:取消原定的公民投票,3星期後舉行另一次公民投票。下午2時,許施尼格召見賽斯·英誇特,告訴他同意取消這次公民投票。這時,戈林的價碼又提高了。經同希特勒商量,戈林在14時45分打電話給賽斯·英誇特,要求許施尼格辭職,並且必須在兩小時內任命賽斯·英誇特為總理。當天下午米克拉斯總理勉強同意許施尼格辭職,但堅決不肯讓賽斯·英誇特繼任總理。
17時30分,戈林打電話命令賽斯·英誇特跟莫夫中將(德國武官)一起去告訴總統說,如果不立即接受條件,已經在向邊境前進的部隊將全線開入,但這位倔強的總統仍堅執不從。20時45分,希特勒發出了入侵命令。
維也納的親納粹分子歡迎德軍到來。奧地利政府本來對英法兩國政府抱著一線希望,但英國對德國致奧地利最後通牒的反應隻是提出外交上的抗議,而法國的總理肖當及其內閣已於3月10日辭職,直到13日已經宣布德奧合並後,才有了一個由萊翁·勃魯姆組成的法國政府,這期間巴黎一直未采取任何行動。
在德國大兵壓境的情況下,米克拉斯總統屈服了。賽斯·英誇特被任命為總理。
但希特勒仍然讓軍隊按計劃進入奧地利。13日深夜,由德國的內政部次長威廉·斯圖卡特奉希特勒之命擬定的“規定德奧完全合並的法律”,由已經接掌總統權力的賽斯·英誇特簽字送到了希特勒麵前。很快,希特勒、戈林、裏賓特洛甫、弗立克和赫斯在這個所謂德奧合並法上簽了字,並於同日由德國政府在林茨頒布。它規定奧地利是德意誌帝國的一個邦,奧地利人在4月10日就“同德國合並問題”舉行公民投票。3月18日,希特勒宣布,德國人也要就此舉行公民投票。
由於人們懼怕納粹分子,在4月10日投票上,德國有99.08%的人讚成希特勒的行動;在奧地利百分比更高些,達到99.75%。
就這樣,希特勒不折一兵一卒便為德國增加了700萬臣民,而且大大加強了德國的戰略地位。納粹德國不僅得到了維也納這個通向東南歐的門戶,而且使捷克斯洛伐克處在自己軍隊的三麵包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