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健脾養胃老偏方,養好根本吃飯香(3)(1 / 2)

這個病大多屬於中醫裏“肝氣鬱結”的範疇,病變在胃,病機在肝。不良情緒,比如焦慮、抑鬱、憤怒等,都會引起肝鬱,一旦氣機鬱滯,就會影響到脾胃,導致脾胃之氣升降失調,氣血運行受阻,出現肝胃不和的一係列症候,比如惡心、嘔吐等。治療應以健脾和胃、疏肝解鬱、調理氣機為主。經過檢查和詢問,我得知,王女士除了平時有腹脹、惡心嘔吐、失眠、健忘等情況外,還易激動、焦慮、急躁,且舌質淡、苔薄白,脈弦。她屬於典型的肝鬱氣滯型體質,我建議她回去服用加減柴胡疏肝散。取柴胡、川芎、枳實、香附、陳皮、厚樸各10克,白芍、半夏各6克,甘草5克,加水300毫升,煎成150毫升,早晚各服一次,連服3天。

柴胡疏肝散出自《景嶽全書》,主要功能是調氣疏肝,解鬱散結。上述方子是在柴胡疏肝散的基礎上加減而成,方中的柴胡是清熱中藥,常用於瘧疾、肝鬱氣滯、胸肋脹痛、氣虛下陷等;白芍養肝斂陰,和胃止痛,與柴胡相配伍一散一收,可以助柴胡發揮疏肝的作用;搭配枳實,可瀉脾氣的積滯,加強疏肝理氣的功效;白芍、甘草配伍,可緩急止痛,也有疏理肝氣、和脾胃的功效,且具有保護和修複胃黏膜的作用;至於川芎,則能行氣開鬱,活血止痛;厚樸、半夏可寬胸暢通鬱氣;香附、陳皮能理氣、和胃、止痛,且有助於消除上腹痛不適等症。諸藥合用可解除氣滯鬱結引起的腸胃不適症狀。

我叫王女士放心,她的病是小問題,放鬆緊張情緒有助於病情好轉,一般連服上方3劑,因情緒不佳引起的噯氣、腹脹、厭食、反酸、嘔吐等症狀可得到明顯改善。王女士聽完我的話,總算安心了許多。回去後她服用了我推薦的藥方,一周後來複診,她和我反映說腸胃不適的症狀已基本消失。我告訴她,針對胃神經官能症所伴隨的失眠、健忘,也有一個紅棗枸杞雞蛋湯的方子可以治。取紅棗7枚、枸杞子20克和雞蛋2個同煮,蛋熟去殼再煮片刻,吃蛋喝湯。每周服用3~5次,堅持一個月可見效。

最後提醒一下,柴胡疏肝散隻適合於肝氣鬱結型的腸胃病,患者服用時需明辨自身體質的虛、實、寒、熱,如果是脾胃虛寒或陰虛火旺等原因引起的腸胃不適,則不應服用這個方子。

57.春天常吃韭菜,有助於祛寒濕

症狀:春季畏寒怕冷、水腫、胃口差、腹瀉

老偏方:取鮮韭菜50克、粳米100克、細鹽少許,先煮粳米為粥,待粥快熟時加入韭菜(洗淨,切段),稍煮片刻後以細鹽調味即可,每天1次,連喝2~3天。

有句話說“十人九胃病”,說的是現代社會胃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不過很多人都知道胃病的預防勝於治療,不管男女老少,隻要注意四季飲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腸胃問題的發生。春季是個生發的季節,萬物都在生長,這個時候細菌、病毒也開始活躍起來,再加上天氣偶爾陰冷潮濕,很多人都容易在這個季節出現寒濕情況。

當人體外感寒濕時,氣血運行就會受阻,出現關節、筋骨疼痛。當寒濕內困時,會損傷脾陽,導致脾腎陽虛、寒濕內停,出現畏寒肢冷、腹痛泄瀉等問題。

去年三月,我的好朋友張太太的侄女從北京來廣州旅遊,去她家暫住了一段時間,結果小姑娘很不適應南方的潮濕陰冷的氣候,剛住下來的那個星期就一直沒胃口吃飯,大便也不成形。後來張太太帶她侄女來找我看病,詢問之下,我才知道,小姑娘平時就愛吃生冷的東西,我還發現她有臉色晦暗、手腳冰涼的症狀。我就告訴她,我們人體在春季新陳代謝開始旺盛,這個時候不要吃酸澀食物以及油膩生冷之物,應該吃點味辛、甘,性溫的食物,如蔥、韭、棗、花生等,這些食物可發散為陽,有利於護陽。但不宜吃大熱、大辛的食物,如參、茸、附子等。

俗話說,“正月蔥,二月韭”,農曆二月正是吃韭菜最好的時節。民間用韭菜治病的方法很多,我建議張太太給侄女煮點韭菜粥吃,取鮮韭菜50克、粳米100克、細鹽少許,先煮粳米為粥,待粥快熟時加入韭菜(洗淨,切段),稍煮片刻後以細鹽調味即可,每天一次,連喝2~3天。張太太當即回去煮給她侄女吃,幾天後她在電話裏告訴我,吃下韭菜粥的第二天,她的侄女就好很多了,又繼續堅持吃了幾天後,胃口完全恢複了,大便也成形了。

韭菜性溫,可防治腰痛、腿軟、多尿等腎氣虛證。春季常吃韭菜,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起到祛陰散寒、養肝的目的。它對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泄瀉、虛寒久痢、腸炎下痢、腹中冷痛、噎膈反胃等有療效。韭菜富含維生素A,多吃不僅能美容護膚、明目,還可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降低傷風感冒的患病率。韭菜的吃法很多,常見的做法是韭菜炒雞蛋或大蝦,但如果體內有寒濕,出現拉肚子的情況,就比較適合喝韭菜粥,它有補腎壯陽、健脾暖胃的功效。要注意的是,韭菜不易消化,一次不應吃得太多,一般來說,胃虛有熱、下部有火、消化不良的人,都不宜吃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