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出現寒濕的人,除了吃韭菜外,還可以吃些辣椒。辣椒具有溫中下氣、開胃消食、散寒除濕的作用,比較適合在陰冷潮濕的季節,以及生活在四川等潮濕地區的人來食用。而對於易上火體質的和生活在北方幹燥地區的人來說就不宜多吃,否則容易出現口幹舌燥、喉嚨痛等症狀。
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個時候應該抓緊時機調養脾胃。春季最好吃應季的食物,如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等。對於陰虛火旺的人,要少吃辛辣,可以吃蘿卜鯽魚湯,它有健脾益胃的功效。有胃痛心煩、失眠症狀的人,可吃點百合糯米粥。另外,不少上班族容易出現春困的現象,這可能是由缺少B族維生素引起的,可常吃黃綠色蔬菜,如胡蘿卜、菜花、圓白菜、柿子椒等,輕鬆避免這個問題。
春天健脾養胃的時候,還要照顧“肝氣”。肝屬木,脾胃屬土,春天為肝氣當令的季節,肝旺則克脾,使中土衰弱,不利脾胃健康。有些人知道酸味入肝,那春天是不是要多吃呢?正好相反,中醫古籍說“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宜甘”,也就是說春天要少吃酸味食物,多吃甜味的東西,因為多吃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使脾土受克而脾氣受損。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這個時候吃太多酸味食品可引起胃酸分泌障礙,影響消化吸收。
58.夏天防暑濕,常喝荷葉茶
症狀:夏季胃口差,腹瀉或便秘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取荷葉1張(切成細碎狀)、綠茶3克、茉莉花3克,將荷葉與其他兩種材料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一起煎煮約5分鍾後飲用,每天1次,服用2~7天。
夏天炎熱多雨、氣候暑濕,不少人都會出現口渴汗出、頭暈耳鳴、神疲乏力、胸悶心悸、小便短赤等情況,這稱為傷暑。暑濕很容易入侵脾胃,當暑濕困脾時,人體就會出現食欲不振、腹瀉等症狀。特別是進入“陽極之至,陰氣始生”的夏至時節,高溫高濕氣候最易引發脾胃疾病。
傷暑的診斷可借助於觀察舌苔這個方法。舌苔是舌麵上的一層薄白而潤的苔狀物,是由脫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細菌、食物碎屑及滲出的白細胞等組成的。在正常情況下,由於唾液、飲食的衝洗,舌表麵的物質不斷被清除,僅僅有一層薄白的舌苔。這是大多數正常人的舌苔,一般是薄而均勻地平鋪在舌麵,在舌麵中部、根部稍厚。當人生病時,進食少了,咀嚼和吞咽動作減少,唾液分泌也減少,舌苔就會變厚。中醫認為,舌苔是由胃氣所生,而五髒六腑皆稟氣於胃,因此,舌苔的變化可反映髒腑的寒、熱、虛、實。病態的苔色主要有白苔、黃苔、灰黑苔。黃苔多是熱證,舌苔薄黃而幹燥,則代表裏熱盛,津液受損;舌苔黃厚而膩,多為痰熱、食積或濕熱內蘊。濕熱還可表現為綠苔,綠苔多由白苔轉化而來,常見於溫疫,是濕熱鬱熏之證。而當夾食中暑或內熱久鬱,則可能會出現紅中發黑且兼黃色的“黴醬苔”。
一旦見到那種黃色病態舌苔,就說明身體裏有熱,不妨常喝荷葉茶。荷葉味苦、辛、微澀,性平,歸心、肝、脾經,清香升散,有消暑利濕、健脾升陽、散瘀止血的功效。《本草再新》中說它:“清涼解暑,止渴生津,治瀉痢,解火熱。”暑濕型泄瀉的人,尤其適合喝荷葉茶。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荷葉茶還可以降脂,具有減肥作用,有清理腸胃、排毒養顏、滋肝潤肺的功效。當出現傷暑情況時,我們可直接喝些荷葉茶,也搭配些茉莉、綠茶。具體做法是:取荷葉1張(切成細碎狀)、綠茶3克、茉莉花3克,將荷葉與其他兩種材料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一起煎煮約5分鍾後飲用,每天一次,服用2~7天。這款茶能有效消除暑氣,驅走身體多餘的熱氣,改善夏季頭暈胸悶、腸胃不適的症狀。
如果不想喝茶,還可喝些荷葉粥。取鮮荷葉1張、大米50克,將鮮荷葉洗淨切絲,大米淘淨,將荷葉水煎取汁,去渣,加大米煮為稀粥服食。每天1劑,連服3~5天,可清熱化痰、祛脂降濁,適用於夏季傷暑,患有高脂血症的人平時也可常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