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養脾胃,還要多吃應季的蔬果。初夏時節很多人脾胃濕熱,沒有胃口吃飯,可適量吃點酸性食物來增進食欲,如番茄、草莓、烏梅、菠蘿、獼猴桃之類,它們的酸味能斂汗、止瀉、祛濕,可預防流汗過多而耗氣傷陰,且能生津、解渴,健胃消食。隨著氣溫升高,要注意減酸增苦、調理胃氣,注意多吃些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蔬菜,盡量少吃大魚大肉或油膩辛辣的食物,多吃“瓜族”,如苦瓜、青瓜、冬瓜、木瓜、西瓜、香瓜等。此外,還可喝點薏苡仁綠豆百合粥、冬瓜薏苡仁瘦肉湯、冬菇幹貝瘦肉粥等。
但是要注意,夏天不要為了清熱一味吃寒涼生冷的蔬果,還要注重保護陽氣。特別是脾胃虛弱的人,很容易因吃太多生冷食物或因受寒而出現腹瀉的症狀,這時可適當吃點生薑。民間有句話叫“冬吃蘿卜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處方”,夏天吃點生薑可以健脾養胃,還可以對付“空調病”。長時間吹空調加上室內外溫差過大,易引起風寒感冒,可取生薑30克切絲,加適量紅糖,用開水衝飲。這款薑茶對那些平常脾胃虛弱的人,有暖胃養胃、止寒泄的作用。
59.《紅樓夢》裏的梨湯,幫你趕走秋燥胃口差
症狀:秋季口幹舌燥、胃口差、大便幹燥、幹咳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
①取秋梨1個、冰糖50克、陳皮10克、枸杞10克;將梨洗淨,帶皮切成大塊,陳皮、枸杞泡開;然後在幹淨的砂鍋中倒入清水,加入梨塊、陳皮、枸杞,蓋上鍋蓋,用大火燒開;水開後,加入適量冰糖,蓋上鍋蓋,改用小火煮20分鍾後服用。每周服用2~5次。
②每天按揉太白穴100~300次,要有一定的力度,以有酸脹感為宜。長期堅持,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秋季,我們人體很容易出現一係列幹燥症狀,比如口鼻、唇舌、皮膚幹燥及毛發枯槁等。在這個季節,假如肺氣不降,燥邪損傷津液,使津液不能下達到大腸,大腸失於濡潤,傳導失職,就很容易出現大便幹燥不暢、腹脹等問題。
每到這個季節,我都會在家煮點秋梨陳皮湯喝,家人連喝幾次這個湯後,秋燥症狀很快就緩解了。這個湯的做法很簡單,取秋梨一個、冰糖50克、陳皮10克、枸杞10克;將梨洗淨,帶皮切成大塊,陳皮、枸杞泡開;然後在幹淨的砂鍋中倒入清水,加入梨塊、陳皮、枸杞,蓋上鍋蓋,用大火燒開;水開後,加入適量冰糖,蓋上鍋蓋,改用小火煮20分鍾後服用。每周服用2~5次。
這個湯出自《紅樓夢》,是林黛玉用來調養身體的方子。林黛玉動不動就愛生無名火,屬於陰虛火旺的體質,這個方子正好可以幫她滋補肺陰。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個湯更適合在氣候幹燥的秋天飲用,可以緩解秋燥。秋梨質脆多汁、清甜爽口,具有潤燥消風、醒酒解毒等功效,被譽為“百果之宗”,中醫認為它“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髒之陰”。由於秋梨性寒,吃太多恐怕會傷陽氣,所以搭配溫性的陳皮,可緩和藥性。中醫認為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溫胃散寒、理氣健脾的功效,可改善胃部脹滿、咳嗽多痰等症狀。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陳皮中含有大量揮發油、橙皮苷等成分,它所含的揮發油對胃腸道有溫和刺激作用,可促進消化液的分泌,排除腸道內積氣、增加食欲。
預防秋燥,還要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蔥、薑等,可避免發散泄肺。在飲食上要以“潤”為主,養陰潤燥的食物很多,如蜂蜜、香蕉、葡萄等,以及白色食物如百合、銀耳、花菜、山藥等。秋天陰虛火旺的人,還可多吃酸性食物,如蘋果、柑橘、山楂、獼猴桃,以收斂肺氣。有幹渴、咳嗽症狀的人,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如人參、沙參、西洋參、百合、杏仁、川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