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不讓自己的心誌萎縮,不讓自己的才智變為薄弱,這樣的媽媽才不會是一個單調的媽媽,這樣的媽媽才能成為孩子精神上的良師益友。
修養靜心不但能改變自己,也改變孩子。媽媽在靜心修養中洗滌自己的心靈,也美化孩子的心靈。在生活中,靜心對孩子實施精心教育,可以修正孩子的行為,涵養孩子的心性,豐富孩子的生命。通過靜心體驗、講述故事、省思、靜思、生活經驗等教育過程讓孩子產生內化作用。
修養靜心能讓你以熱心、耐心、恒心奉獻自己,教育好孩子,培養出有情有愛、有德、有義的國家良材。並能難行能行、提升自己、綻放大愛的精神,做一個被需要的好媽媽。給孩子提供無限寬闊的身心空間,體會愛的溫暖。
鬆樹經過數十年的歲月,綠化了貧瘠的山坡,與朝暉夕暗遙相呼應。鬆的鬆果永遠堅實,種子散向四方,再植山林。鬆樹與鬆果,仿如教育的植樹與植人,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大自然的春華秋實,孕育人文教化與哲理人情,隻有靜心的人才能看透世情,參透育人的道理。
急進的教育往往會帶來失敗,有時候,換個角度教育孩子,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位母親帶孩子外出,外麵氣溫較低,母親讓孩子多穿件衣服,可孩子不肯。這位母親什麼也沒說。出了門不一會兒,孩子就感覺冷了。過了好長時間,母親才從背包裏拿出那件孩子不肯穿的厚衣,孩子馬上接過來,二話沒說就穿上了。沒費什麼唇舌,這位母親就讓孩子自己承受了不當行為帶來的後果,相信下次這孩子是不會犯同樣的錯誤。
換作另外一位母親,可能會絮叨個不停,也可能會一再堅持讓孩子換上衣服,如果孩子一再拒絕,其結果可能有一場爭吵和哭鬧,弄得大家都不開心。
你看,同樣的事,換個角度處理,其效果就大不一樣。我也曾在報上看到過另外一個同類故事。
有位老人想圖清靜,在郊區買了一套房子住。可沒幾周,附近的草地上就開始有幾個年輕人在追逐打鬧、踢垃圾桶,且大喊大叫。老人如直接去阻止他們,這些年輕人肯定不聽勸告,弄不好還要吃虧。因而老人用了一個巧妙的辦法。他出去對他們說:“你們玩得真開心,我喜歡熱鬧,如果你們每天都來這裏玩耍,我給你們每人一元錢。”年輕人非常驚訝,玩了還能拿錢,怎不拚命玩!過了兩天,老人找到他們:“我到現在還沒有收到養老金,所以,從明天起,每天隻能給你們5毛錢了。”年輕人已開始不悅。又過了幾天,老人對他們說:“我又沒錢了,每天隻能給你們一毛錢。”“一毛錢?我們才不會為區區一毛錢在這裏浪費時間呢!不幹了。”從此,老人又有了寧靜悠然的日子。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有自己的人格尊嚴,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對於他們,我們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法,那樣的話,隻會使事情越來越糟。我們應該住充分了解孩子心理特點的基礎上,想出巧妙的辦法來引導、教育孩予,這樣既使孩子容易接受,又能順利解決問題。
教育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是無止境的。麵對孩子,媽媽們要做的事情確實還有很多很多,靜心才能讓我們教育好孩子。
靜心讓女人處理好人際關係
有一次,我們夢見大家都是不相識的。
我們醒了,卻知道我們原是相親相愛的。
Once we dreamt that we were strangers.
We wake up to find that we were dear toEach other.
A contented mind is a perpetual feast.
女性心理健康的主要標誌是:
智力正常。
心理表現符合年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