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表現符合年齡特征。
性格開朗、樂觀,善於控製情緒。
充分認識自己的價值,有自信心。
願意與人友好相處,人際關係適度。
自尊自愛。
善於從異性的誘惑中解脫出來,保持心理平衡。
這當中就談到了人際關係,女性需要社交,需要與人接觸,在與人們的交往中得到自我意識,獲得信心。尤其是現代社會,社交已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對於女性來說,社交的成功與否,社交圈的大小,交往對象層次的高低,都會直接影響到她們的自信心、情緒、情感和對人的認識。
婦女在圍繞家庭的人際關係中,常常扮演重要角色,如婆媳關係、姑嫂關係、夫妻關係,都是複雜和微妙的。另外,鄰裏之間、上下級之間、同事之間、朋友之間、與其他異性之間的關係等等,也不足十分簡單的。婦女要想處理好人際關係,要做到:
切忌斤斤計較,苛求於人。婦女善於體察細節,但處理問題時一定要避免一味地追求細枝末節,要心胸開闊,責已嚴、待人寬。
不要勢利眼,趨炎附勢。女性要有同情心,待人一視同仁,特別是對待弱者。
不要飛短流長,東家長、西家短地搬弄是非,製造矛盾,挑撥離間。
禮尚往來,主動幫助別人。別人如果幫助自己了,要投桃報李,有所表示。因為人們在人際關係中所付出的成本及獲得的酬賞是決定人際關係發展的重要條件。也就是說,我們在發展與他人的關係時,選擇能給自己最大酬賞的人,為了獲得酬賞還必須付出一定的成本。所謂“酬賞”,可以是:愛、金錢、地位、知識、物質及服務;所謂“成本”,可以是:時間、精力、)中突、責難和得到其他酬賞的機會等。個體會在各種人際關係中比較酬賞與成本,並會選擇主觀上認為最優的人際關係,而不是單純選擇酬賞最大的人際關係。社會交換理論還有另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公平交換原則。在對酬賞和成本進行估算之後,我們往往按照公平交換的原則行事。我們不喜歡被人利用,也不喜歡占別人的便宜。當我們覺得自己的社會關係很公平時,就能得到最大的滿足。
“桃李之交”講的是“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與“來而不往非君子”,“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等講的是同一個道理。那就是社會交換。即便是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君臣之義也是建立在社會交換的原則之上。可見,懂得這一道理,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真諦。當我們期望得到別人的關心、信任與好感時,除了應學習必要的社交技巧外,最重要的十“以心換心”,樂於為別人付出自己可能或應該付出的東西。你必須“將要取之,必先予之”,這樣,也符合孔子所說的,“己欲立先立人,己欲達先達人”的至理名言。
要處理好與異性朋友的關係。友誼不等於愛情,未婚姑娘不要同時與幾個男朋友建立很深的友誼,這樣容易造成誤解,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已婚婦女對異性的友誼,更要把握好,不熬不加防範地隨便加深友誼。
做到這些,需要我們用自己良好的文化素養、心理素質和健康的人格去尋求,即要處理好人際關係,必須處理好自知與知人的關係、自尊與互尊的關係、自愛與愛人的關係。不靜心修養是難於達到的。比如對職業女性而言,在注重個人內外兼修的同時,還應該善於繹營職場人際關係。注意為人的口碑,確保自己可以在與同事交往中能夠遊刃有餘。職場友誼,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因素,在關鍵時候,可以給職業女人一個成功的支點!靜心才能讓你很好地把握這一支點。
靜心能讓我們融入同事的愛好之中,即所謂“趣味相投”;靜心能讓我們不會隨意泄露個人隱私。靜心能讓我們閑聊時保持距離。因為在任何場合下閑聊時,不求事事明白,問話適可而止,這樣同事們才會樂意接納你……靜心能讓我們遠離搬弄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