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乙:熱心仕途,有家族背景,氣質、思想也像是走這條道的人,上學的時候就是學生會主席,入黨,先進那樣也少不了,當時我們都預測她將會是我們當中平步青雲的人物。沒想到幾年以後竟投身商海,舉手投足也是味道十足,拿出名片也是××總經理的頭銜。據她自己說是仕途受阻,幾次都與好機會生生地擦肩而過,眼瞅著奔三張了還是前途茫茫,一咬牙就跳到水裏了,沒想到無心栽柳柳成蔭,官場裏混過,處處又都有熟人,生意做的風生水起,很是了得。
每個人的機遇就好像是發到手裏的一副牌,你想到的應該是如何運用手中的牌,而大多數人卻哭著喊著非要打那副他(她)認為他(她)應該得到的牌。
婚姻也罷,教育孩子也罷,事業也罷,世間的事情大都如此。讓自己的心順其自然,水到渠成,自生自落之間自有一分相知相屬的自在自得、一分圓融豐滿的喜悅吧。
“教育子女”順其自然
教育子女,順其自然就是最好的開發。順其自然的教育,能使孩子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能讓他(她)總是那麼有信心:
“我行”,這樣孩子能自覺地鍛煉自己各方麵的能力。我們說教育應當自然和諧,學習應當自由自主,發展應當全麵均衡。
隻有“順其自然”才能發現和培養孩子的天賦,以提供適合孩子的教育。沒有音樂天賦,非得逼著孩子去練琴,不想下圍棋非得請一個圍棋家教讓孩子受罪,實在不是一心想安享心靈寧靜的你想做的吧?
“養生”順其自然
健康與長壽,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共同願望。但是怎樣才能健康?又如何能達到天年?其實,重要的一條途徑就是要努了健康才有了一切。
有這樣一個小笑話。有一位想長壽的人向醫生請教延年益壽的秘方。醫生問他:“你喜歡工作嗎?”此人說:“不!”醫生又問:“你喜歡體育、唱歌、跳舞、下棋、釣魚、爬山、養花、旅遊、交友、家務等活動嗎?”此人皆搖頭說:“不!”這位醫生笑著對他說:“那你還要長壽幹什麼!”因此,我們說,沒有生活質量的長壽不僅沒有意義,甚至是痛苦的。
有的人為追求清靜虛無,就整日閉門謝客,打坐養神:有的人為追求生命在於運動就終日爬山;有的人為追求老有所樂,便夜以繼日地下棋或搓麻將牌。如果僅從以上單一模式保健方法“養”下去的話,不僅不能長壽,反而會影響健康而折壽。
《道德經》說得好:“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段經文就是告誡人們養生還要遵循自然界的規律。這就要求我們在養生活動中要順其自然,法子自然。
我們自己應該如何進入狀態?如何激勵自己挖掘生命的寶藏,發出應有的光彩?這要由我們自己定奪。但須記住順應自然,靜心處之。同時請記住甲殼蟲樂隊演唱過的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創作的名歌中的這幾句歌詞吧:
When I find myself in times 0f trouble,M0therMary comes to meSpeskingwords of wisdom,“let it be。”
And in my hour of darkness,She is standingright in front of me,Spesking words of wisdom,“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let it be。”
Whisper woeds of wisdom, “let it be。”
養心莫善於寡欲
養心莫善於寡欲。
人心不足蛇吞象。
To nourish the heart there is nothing betterThan to make the desires few.
The eye is bigger than the mouth.
“養心莫善於寡欲”是孟子提出的養心原則與方法,它對於促進與保持心理健康是很有意義的。
孟子認為,養心的方法沒有比盡量減少物質欲望更好的了。在那些平素物質欲望少的人中,雖然也有失去善良本心的,但卻為數不多,而在那些物質欲望多的人中,保存善良本於世的,在他看來,人生來即具有惻隱、羞惡、辭讓與是非等四個“善端”,如果讓此四端“擴而充之”,就可以發展為仁、義、禮、智的善性。可見,他所說的“養心”,是要人們保存已有的善良本心,從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則是要講究心理衛生,促進與保持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