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修煉靜心(12)(1 / 3)

高爾基說“學問改變氣質”。看來,讀書是氣質、精神永葆青春的源泉。讀書又是不分年齡界限的,年年歲歲都是女人讀書的芳齡,我們從現在開始也不遲。

女人怎能不讀書呢?生活本來就平平淡淡的,唯有讀書才能心靈純淨,唯有讀書才能被賦予優美的氣質和雅致的表情……好書滋潤女人的心靈和容貌,它將女人的衣著和內涵不露痕跡地結合起來,具有超越時代的人性魅力。

不讀書的女人是衣架,她的目光是散漫的,心是空的。一個心靈空空的女人就不會耐看。因此,一個魅力的紫衣女孩坐在春天的花園裏讀書的形象便成了畫家筆下的圖畫。

那讀書女子將她的美麗透過衣衫如春天的霧向四麵八方彌漫,讓旁人都呼吸到了她夢幻般的文化氣息。

讀讀這些書吧

文學可以做什麼?讓讀者坐在坡道下享受其樂趣。

——2002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匈牙利猶太。

裔小說家凱爾泰斯?伊姆雷。

What can literature achieve? That a reader Sitting beneath a ramp enjoys it.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培根。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theMathematies subt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Morals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g Abeunt studia in mores.

的歌著‘人生如寄’ 的詩,俄國的掘發‘黑土’之秘密的小說,也都可以同樣的使世界上另一部分的人感受到與他們本土的人所感受的一模一樣的情緒。文學是沒有古今界的:希臘的戲曲,至今還為我們所稱賞,兩千餘年前之《詩經》,至今還為我們所誦讀,《紅樓夢》寫的是18世紀的一個家庭的故事,狄更斯、沙克萊寫的是六七十年前的英國,陶淵明抒寫的是六朝時所感生的情緒,亞摩客耶唱的是中世紀時所感生的心懷,然而他們卻同樣的能為後來各時代的人所了解,同樣的能感動了後來的各時代的無量數的人。”讀讀文學史著作,感受荷馬史詩、聖經的故事、希臘神話、印度史詩、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美英法德波斯文學史況,當我們的整個身心被她們迷住時,還能有多少空間容駐什麼浮躁之端呢?

古文閱讀

說起來要讓女人靜下心來閱讀古文,也許確實有點滑稽,畢竟現在誰還會那麼認真地去和曆史打交道,和古人談恩怨呢?即使真有那份好奇與閑心,也就是看看電視裏播放的曆史劇而已。

然而,你要想認識自己身上的文化背景,要想了解自己生存的社會環境,要想把握自己的人際關係,那實在太應該認真閱讀古文,熟悉曆史了。現代人的浮躁,原因在於文化底蘊的的重要性。這不僅僅是培養性情的需要,更是因為了解曆史的人都會有與眾不同的大局感,熟讀古文的人都會有對世事滄桑的洞察感,而這些,對於提高現代女性的專業能力都是相當有益的。

所謂古文閱讀,當然指的是精讀經典原著,因為浩如煙海的古典文籍中也確有許多隻是曆史篇作,不值一提。人生有限,有選擇地精讀幾篇名作,並且讓它們成為你的精神財富,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作為現代女人,你很可能已經在大學生活中讀了不少古文,但我認為,以下這些代表作還是值得經常閱讀,並把它們作為你生活中一重要內容的,因為它們所能產生的文化影響,怎樣評價都不過分。

這些經典包括:

春秋時期的“四書”,即《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以及“五經”,即《詩經》、《書經》、《禮經》、《易經》、《春秋》.

戰國時期的《莊子》、《荀子》和屈原的《離騷》。

漢朝司馬遷在獄中所寫的《史記》,諸葛亮給劉備的《隆中對》以及《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

南北朝韓愈的《詩說》、《馬說》,柳宗元的《永州八記》。

宋朝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王當然,明朝以後的東西大多都是些小說,與古文的艱澀相比,小說的通俗性使閱讀成了一種享受,而且小說的故事內容也比古文更豐富、更吸引人。

譬如清朝孔尚任的《桃花扇》,曹雪芹的《紅樓夢》、李汝珍的《鏡花緣》。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古文需要反複地誦讀,尤其是唐宋及其以前的古文,有些晦澀難懂,有些特別拗口,隻有反複地出聲地念,才能找到其中的節奏與意味。

一篇篇欣賞,一段段品味,不求甚解也好,豁然開朗也罷,重要的是,這個過程能讓你的心態平靜祥和,有一種突入桃花源的欣喜,這種心靈美容遠比成功學大師的指點更有效。

吟誦唐詩宋詞

唐詩的藝術成就和曆史影響無需我們去評價,但唐詩的經典卻值得我們一生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