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騎馬的體態強調四點一線,就是頭頂、頸部、骶椎和腳後跟在一條線上。平日裏,一般人很難總保持這樣一種體態,但騎馬可以,所以長時間騎馬的人臀部會上翹,很符合現代的審美。
從內心來講,與馬這樣的大型動物接觸,要有巧妙的心思,有情感,有愛心。當你內心的這些素質準備充分的時候,你才能和馬融為一體。騎在馬上,尤其是在盛裝舞步的行進中,總有一種悠閑的自信散發出來。那是你的內在素質透過外在的體態充分釋放出來的結果。
女人騎馬既可以作為運動健身,又可以保持體形,同時也是心理上一種難得的滿足。
騎馬讓女人豐富而敏感的思維得到縱情釋放。當你套上仔服,不徐不疾地奔跑的時候,你很容易產生聯想。你會覺得自己是一種主宰,然後想起一些浪漫的戰爭年代的愛情故事。
擊劍
擊劍對女人優雅姿態的影響在於它顯示出的一種當代騎士風範,因而被人們稱為格鬥中的“古典芭蕾”。無論進攻還是防守,劍手要始終保持身姿的矯健、挺拔,就像芭蕾舞演員,上身要挺直,腰腹要收緊,時時刻刻銘記:保持體態,保持風度。因為擊劍訓練能發展腿部和臀部肌肉的力量及耐力,所以可以不斷地對身體形態進行良好的修正。而且參加者身著擊劍服,出汗較多,這樣能促進人體對體溫的調節,還可以起到減肥的效果。
此外,相對於芭蕾的溫柔來講,擊劍又充滿了帥氣,讓女人明白何為柔中帶剛。擊劍屬於技巧性頗強的運動,它能使參加者得到應變、力量、耐力、靈敏、柔韌等方麵素質的提高,這五中。能靈活地防守,也可以專注地進攻,在優雅中偶然露出你的致命一招,這一刺贏得不隻是一分,是女人的自信,更是一種生活的哲學。
除了翩翩風度外,擊劍的禮節也是培養女性風度的重要一課。現代擊劍,在傳承了技巧的同時,也繼續演繹著擊劍的禮儀,比如,在擊劍俱樂部中,雙方穿好擊劍服後,要左手持護麵,右手持劍,劍尖向下,按丁字步在劍道中線2米後站好,這時與對手必須同時舉劍,向對手行禮,也必須向裁判行禮,然後向觀看者行禮。禮畢後,戴好護麵才準備比賽。比賽結束時(裁判叫“停”後),要用劍向裁判行禮,裁判員宣布比賽結束後,必須先除去護麵,與對手握手致意,再向觀眾行禮。有人說,女劍手的行禮更好看,因為她們對行禮的過程更專注,行禮可以把她們內心良好的素質大大方方地表現出來。
瑜伽
源自印度的瑜伽同中國傳統的氣功一樣源遠流長,似乎充滿神秘色彩。“瑜伽”一詞是梵文的譯音,是“結合”、“一致”
的意思,即自我與內在的精神因素相結合。近幾十年來,瑜伽悄然傳遍了全世界。而今日的瑜伽已然超越了苦心修行的境界,成為了一種獨特的健身手段,在培養了身體自然美,獲得高水平的健康狀況的同時,喚醒了休眠在人體內的巨大動力,並用其來開發自身獨特的潛力,獲得自我實現。
瑜伽需要在寧靜的心境下,加以舒緩的伸展,沒有健美操、同時不允許心思過於牽掛任何一個部位。伸展到你最舒服的位置,你能做到哪兒就在哪兒控一會兒,不要強迫自己感到不舒服。
瑜伽練習對一個人的肌肉係統、精神係統、內分泌係統、消化係統都非常有益。瑜伽練習可以使你做完器械後的肌肉放鬆下來,幫助舒展肌肉線條。使形體變得更為勻稱、線條優美;同時還有安靜神經的功效,不少人練後都會減少疲勞感。重在練內的瑜伽還可以平衡你身體中各種腺體,從生理到心理都得到舒緩:瑜伽動作中大量的前彎、後仰、扭動、斜腹、擠等動作,可以按摩人的內髒器官,對消化是非常有益的。有些瑜伽姿勢還可以治療一些像膽結石、腰肌勞損等疾病。
請聽聽我們的同性朋友小謙的切身體會吧:
我喜歡練瑜伽時周圍的氣氛,老師和學員都很安靜,光線有點暗,音樂也十分柔和地彌漫在空氣中。它不是激烈的有氧運動,但也能讓你出汗。可以讓你平時活動不到的肌肉得到充分的拉伸,比如體側的肌肉,頸部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