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撒哈拉奔襲(2)(2 / 3)

他喚來軍團參謀長,命令野戰醫院務必全力醫治受重傷的英軍坎培爾上尉。另外,將吉斯少校同犧牲的德軍官兵厚葬在一起。高斯驚訝地望著隆美爾。

隆美爾看了高斯一眼,“我們這樣做的目的在於,以此鼓勵廣大官兵養成騎士風度,體現我們的高尚品德。”

幾天後,吉斯少校帶著一個軍人的全部榮譽與隆美爾司令部4名被擊斃的德國人肩並著肩地入葬了。

發動反攻

為了將敵人逐出非洲,丘吉爾決定采取代號為“十字軍”的行動。英軍突破封鎖,不斷地向北非增兵。坦克團從4個增加到14個,這樣就為突擊部隊提供了4個完整的裝甲旅,並從海上運往圖卜魯克一個旅,作為守軍突圍時與突擊部隊會師之用。另外,還增派了3個摩托化步兵師。整個北非的部隊改名為第8集團軍,以中將艾倫·坎寧安爵士為司令,這新的集團軍共有兩個軍,一是戈德溫·奧斯汀中將所指揮的第13軍,轄有新西蘭師,第4印度師,1個步兵坦克旅。二是諾裏中將所指揮的第30軍,轄有第7裝甲師。

盟軍發動阿拉曼戰役使隆美爾的非洲軍損失慘重。隆美爾也遇到了強大的對手,圖為隆美爾在研究戰術。第2南非師為總預備隊。

進攻計劃的基本部署是,由第13軍牽製邊境據點上的敵軍,第30軍迂回到這些敵人的側翼,搜索並摧毀隆美爾的裝甲部隊,然後與圖卜魯克守軍會合,圖卜魯克的守軍從裏向外反攻,與第13軍會師。

早在10月份,德國和意大利的情報曾多次提出警告,英軍正在埃及增兵。但隆美爾卻毫不介意。他向妻子露西保證:“眼下英軍還有別的顧慮。”

德國最高統帥部曾做出最後努力,以期改變隆美爾的想法。統帥部指出了英軍在非洲日益增長的空中優勢,他們要求他考慮是否等到1942年再開始這一行動,但隆美爾的答複是不行。他認為軸心國現在正處於絕對優勢,圖卜魯克很可能在兩天之內便會投降。

巴斯蒂柯的情報官勒文特裏亞少校也認為德軍即將發起進攻。11月11日,隆美爾的情報官梅倫辛告訴意大利的聯絡官:“請轉告勒文特裏亞少校,他太神經過敏了。”他接著說:“請他不必擔心,因為英國人不會發動進攻。”

一份航空照片拍攝了英軍在卡塔拉低地以南一個新機場上停放著100多架飛機。另外一些照片也表明,一條起自馬特魯港跨越沙漠直抵前線鐵絲網的軍用鐵路已經建成。

當這些照片送到那時正在羅馬休假的隆美爾手中時,隆美爾怒不可遏地將它們全扔在了地板上,大叫道:“我拒絕看這些東西。”

圖卜魯克城外的德軍突擊部隊正在向出擊點前進。

“十字軍遠征”於11月18日打響,數10萬英軍將士和700多輛坦克向薩盧姆發起了衝擊。

天空低沉而又鬱悶,坦克履帶攪得塵土飛揚,煙霧彌漫。從東麵的埃及邊境到西麵的圖卜魯克城外以南的公路上,到處都是英軍的坦克。英軍坦克在跨過海岸平原後,艱難地爬上了陡峭的懸崖,然後像決堤的洪水一樣,淹沒了德軍的梯形戰場。

但是隆美爾仍然認為英軍不會立刻發動大規模進攻。當18日清晨,德軍的兩個偵察營同英軍先頭部隊相遇,一份英軍已大舉進攻的報告送到了隆美爾手中,他還未相信。

由於情況不明,非洲軍司令官克魯威爾中將決定讓第15裝甲師處於待命狀態,並且將臘芬斯坦的一個裝甲團派往甘布特以南一個叫甘布薩爾赫的小地方戒備,當他把這些建議告知隆美爾時,隆美爾十分生氣,指責克魯威爾過於緊張,並且不讓臘芬斯坦把坦克團派往南線。

黃昏時分,施太芬上校率領的德軍第5裝甲團向南插入甘布薩爾赫,與那裏的一個英軍裝甲旅發生了廝殺、擊退了英軍的進攻,但是施太芬上校卻由於英軍的轟炸而身負重傷,失去了一隻眼睛和右臂。

後來誰也不會想到,這位為希特勒戰爭而賣命的軍官竟幹了一件令全世界大為震驚的事,他把炸彈安放在離希特勒很近的桌子底下,炸彈爆炸了。隻因隔了一層厚木板,希特勒沒有被炸死。他沒有成功,因此事反而葬送了自己和一大批反法西斯軍官們的生命,其中包括他的老上級,“沙漠之狐”隆美爾。

19日,英軍占領了錫迪-雷日弗高地,這裏離隆美爾的後方僅有10英裏,德軍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這難道真的是大規模進攻嗎?

恰好就在此時,開羅BBC廣播電台的女播音員用純正的德語說:“我們英勇的第8集團軍,擁有7.5萬名裝備精良、武器優越的士兵,已經在西部沙漠開始向隆美爾部隊發起了總攻,目的在於消滅他的非洲軍團。”

隆美爾終於明白了。他關掉收音機,抓起電話筒大叫道:“我是隆美爾,給我接克魯威爾將軍。”

在電話裏,隆美爾命令克魯威爾率領兩個裝甲師立即沿著敵軍裝甲部隊留下的痕跡,從甘布薩爾赫向北直趨圖卜魯克,奪回錫迪-雷日弗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