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阿萊曼之戰(1)(3 / 3)

為此,隆美爾沿整個防線建立了8~13公裏寬的防禦體係。首先讓部隊占據堅固陣地,陣地最前沿設置了大麵積布雷區。第一道雷區縱深約以900~1800米,其後是無人地帶,僅配置少數前哨加以監視;最後1800米處是主防線,由德、意軍步兵重兵防守,配備高爆炸彈、火炮和反坦克炮。主防線之後配置裝甲部隊。整個布雷區威脅最大的是北部雷區,縱深達4500~8200米,共用了50萬顆地雷。其中交雜設置著擁有相當兵力的“防禦點”,被稱為“魔鬼的花園”。和北麵雷區相比,南部雷區雖不龐大,由於它地處十分有利的位置,也不可忽視。

德、意非洲集團軍擁有4個德國師、8個意大利師,其中包括4個裝甲師和2個摩托化師。裝備坦克489輛、火炮1219門、飛機675架,總計約10萬人。經過精密部署後,兵力的調配產生了一些變化。德、意軍混合編成的6個步兵師堅守主防線;德軍裝甲部隊主力第21裝甲師和第15裝甲師各率一個意大利師,分別防守戰線南、北兩端;德軍第90輕裝師作為預備隊配置在北段後方海岸附近。但意大利部隊裝備低劣,士氣消沉,為了改善這一局麵,隆美爾作了一個重要調整,他將德、意軍混合編製,交叉部署,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預期效果,但同時也妨礙了隆美爾在危急關頭對德軍部隊的集中使用。

“捷足計劃”

阿拉曼戰役前,英國首相丘吉爾來到埃及。英國第8集團軍轄3個軍,共11個師又6個獨立旅,其中包括4個裝甲師和2個裝甲旅;裝備坦克1200輛、火炮2311門、飛機750架,總兵力達19.5萬人。英軍的作戰企圖是,突破德意軍的防禦地域後,迅速向西挺進,占領昔蘭尼加和的黎波裏塔尼亞全境,配合即將在法屬北非登陸的美英聯軍,將德意軍全部逐出北非。

蒙哥馬利的作戰計劃是分三路同時出擊。第30軍在北麵擔負主攻任務,負責突破德、意軍防線中央以北的防禦,在雷區打通2條通路,一條通往腰子嶺,一條越過米泰裏亞嶺。之後,第10軍的裝甲部隊通過通路,在戰線另一邊的開闊地帶占據陣地,準備迎戰德軍裝甲部隊的反擊。

第13軍在南麵實施佯攻,吸引隆美爾的注意力,分兩路出擊:一路在耶伯爾卡拉赫和卡雷特哈迪姆以東;另一路在更南麵,向希邁馬特和塔卡實施攻擊,誘使隆美爾相信英軍主攻方向在南麵,因而在那裏保持強大的裝甲部隊。在牽製德軍裝甲兵的同時,第8集團軍將首先對其步兵實施粉碎性打擊,然後再以密集裝甲群奮力追擊德國非洲軍的殘餘部隊,並將其徹底消滅。這是蒙哥馬利的一種新式沙漠地作戰戰術。這一點足以看出他是一名優秀的指揮官。他並沒有采取過去的先以密集的裝甲群殲滅敵裝甲部隊,繼而再撲向暴露的步兵的戰法,而是首先殲滅德軍非裝甲部隊,同時將德軍裝甲部隊隔開,不讓他們前往接應。

這一大膽的不合常規的戰術引起英軍裝甲師及步兵指揮官的反對,但是,蒙哥馬利力排眾議,堅持了自己的想法。他斷定,隻要從翼側和後方對扼守陣地的德軍非裝用部隊進行夾攻,采用“粉碎性”打擊予以消滅,隆美爾的裝甲部隊就無法守住奪來的地盤。在這種情況下,隆美爾會由於補給不足而始終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撤退是他的唯一出路。

為保障戰役成功,蒙哥馬利的進攻計劃以詐敵計劃和作戰計劃兩項內容作為基礎。首先,對軸心國軍隊實施欺騙戰術,使之相信英軍的主攻方向在南部,這是至關重要的一步;然後,運用強大的火力優勢,對北部防線實施大規模進攻。

英國第8集團使用的“格蘭特”式坦克,成為此次“捷足”行動的尖兵。詐敵計劃要達到盡可能長久地隱蔽英軍發動攻勢的意圖;如沒有成功,則要使德軍無法確定進攻日期和主攻地帶,具體做法是在北部掩蓋英軍的真正意圖和實際行動,而在南部則要有意識地顯示英軍正在活動的假象,以誘使德、意軍在南麵集中兵力。英軍在阿萊曼防線南端的後方一帶,布置了假輜重卡車和假的彈藥庫、鋪設了長達32公裏的假的輸油管,並且故意遲遲不竣工,以給德方造成一種英軍最遲至11月以後才發動進攻的假象。電台使用也日益頻繁。詐敵計劃簡直完美的無懈可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