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正發起進攻地段的北部,作戰運輸工具和火炮都乘夜暗運入並仔細加以偽裝。成百輛坦克隱藏在各種模擬車輛下麵,卡車停在火炮陣地上。停放在後方的坦克和火炮運到前沿後,空出來的地方也放置了偽裝物。9月下旬,在沙漠的廣闊地上,步兵出擊前使用的前沿狹長塹壕已於夜間挖成並偽裝起來。
開戰日定在月盈之夜的10月23日。英軍可借助月光安全有效地排除地雷,在德、意防線上盡快打開缺口,開辟雷區通道。整個作戰計劃的代號為“捷足”。
10月23日21時40分,英軍1200門火炮對德意軍整個陣地進行了猛烈襲擊,最後集中在北部地區又狂轟濫炸了10分鍾。不久,德、意軍的通信網被破壞,其司令部頓時耳目封閉與外界隔絕。在英軍強大火力的壓製下,意軍第62步兵團的部分兵力擅自離開防線,紛紛後撤。22時,英軍第30軍在戰線北部開始進攻。與此同時,英軍在南部發起攻擊,牽製德軍主要裝甲部隊。第30軍所屬第9澳大利亞師和第51蘇格蘭師投入戰鬥後,準備打通一條穿過布雷區的通路。在其南側,新西蘭師和南非師也投入進攻,以開辟一條南通路。同時,第4印度師從魯瓦伊薩特嶺上具有威脅性的突出陣地展開攻勢,很快楔入德軍陣地。在英軍戰線北端,2個澳大利亞旅於特勒埃薩和地中海之間發起牽製性進攻。各路人馬源源不斷地向前推進,窮追猛打。24日淩晨1時,英軍越過德軍前哨線,突入其主防線,突破口寬度在9.6公裏以上。到淩晨5時30分,第30軍一半部隊已達預定目標,並打通兩條重要的雷區通路。第30軍各師和第10軍所屬第1、第10裝甲師尾隨於步兵之後,分別開入北通路和南通路。攻勢日漸凶猛。
由於雷區縱深大,英軍先頭步兵部隊和坦克在通路遭到越來越猛烈的炮火襲擊,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在這危急時刻,英軍並沒有亂了陣腳。24日下午,蘇格蘭步兵師和第1裝甲師重新發起進攻,殺開通路衝出了布雷區,新西蘭師的第9裝甲旅也越過了米泰裏亞嶺。但在其南側進攻的第10裝甲師遭到德意軍的頑強阻擊,經過一夜的激戰,仍無結果,直到次日清晨也無法推進。英軍坦克被迫停留在米泰裏亞嶺背後,在最大射程上與敵交火,他們隨時都可能被行動緩慢的步兵堵塞在後麵,陷在狹窄通道內無法行動。盡管在這樣危難的情形下,英軍還是擊退了德軍第15裝甲師的多次小規模反擊。到傍晚,德軍第15裝甲師隻剩下1/4的坦克能投入戰鬥。
第13軍在南麵的輔助進攻也不順利,所屬第7裝甲師和第44師都未能通過希邁馬特北麵的布雷區,被迫停滯在主陣地前。在各布雷區之間,第13軍所屬步兵按照蒙哥馬利的“粉碎性”戰術展開血戰,廝殺未曾間斷,但仍沒有奏效。為保存第7裝甲師實力,蒙哥馬利命令南部放棄進攻,北部仍按原計劃繼續強攻。
25日夜,在炮兵和轟炸機的強大火力支援下,英軍不間斷地向德、意軍實施突擊。午夜時分,英軍攻克了北部的重要據點——第28號高地。接著,在此地集中兵力準備繼續進攻,以便擴展他們在雷陣以西的橋頭陣地。
在此期間,臨時接替隆美爾任非洲集團軍代理司令的坦克專家施登姆將軍,在戰役開始後不到一天使死於心髒病猝發,司令部一度發生混亂。9月23日回國治病的隆美爾應希特勒的要求,於10月25日晚匆匆返回阿萊曼前線指揮作戰。他放棄以步兵固守陣地的原計劃,命令第15裝甲師和1個意軍師於26日清晨向第28號高地發起反擊。在英軍的不屈不撓地抵抗下,德軍進展遲緩。入夜,意軍1個營占領高地的東、西兩麵。但高地本身仍控製在英軍手中,成為一個重要的作戰依托地。
此後,隆美爾動用了預備隊第90輕裝師,並於26日夜調遣南段第21裝甲師率部分意軍和炮兵前去增援北段。他很清楚地意識到由於缺乏燃料,一旦英軍再進攻南部,第21裝甲師就無法重新返回很有全軍覆沒的可能。然而,德軍當務之急是盡一切力量頂住英軍在北部的進攻,隆美爾隻有孤注一擲。
27日上午,他命令各部隊盡量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火炮,阻滯英軍的攻擊,看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接著,德軍裝甲兵對英軍發動一係列進攻,都未能取得成功。
經過3天激戰,英軍損失較大,6000人傷亡,損失300輛坦克。這時蒙哥馬利“開始意識到必須謹慎行事”。他決定在10月27日和28日暫停大規模進攻,必須重新調整部署:第30軍和第10軍進行休整,增補人員和裝備;將南線第7裝甲師調往北部戰線,準備同澳大利亞師共同沿海岸公路一線發動決定性進攻;腰子嶺和米泰艦嶺則轉入防禦,由第13軍防守;新西蘭師改作預備隊。
28日,隆美爾發現英軍在第二道雷區前集結大量裝甲兵力,預料一場決定性戰鬥正在醞釀之中,於是,將南段剩餘的德軍和重武器全部調往北麵。英軍偵察機發現了德軍的集結行動。28日中午,英國空軍出動轟炸機,對德、意軍的集結部隊進行狂轟濫炸。粉碎了隆美爾第二次反攻企圖。這次失敗成為阿萊曼之戰的轉折點。隆美爾已經沒有足夠兵力進行反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