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奧斯坦德海麵的雷——德國的潛艇戰戰爭(2 / 2)

“克雷西”號被擊中英“克雷西”號巡洋艦在收到“阿布基爾”號發出的求救信號後,也趕來營救。而當其艦長約翰遜上校再次看到“霍格”號爆炸時,就意識到使“霍格”號沉沒的不是水雷,而是德國潛艇發射的魚雷。他隨即向全艦發出警報,搜索德國潛艇,準備反潛戰鬥。而此時“U-9”號潛艇正潛伏在附近海底,威丁根上尉本來想撤離戰區,但當他從潛望鏡裏發現“克雷西”號巡洋艦正向“U-9”號潛艇方向駛來,於是便把艇尾對準“克雷西”號,準備用艇尾發射管實行魚雷攻擊。沒想到,“克雷西”號發現了德國潛艇深處海麵的潛望鏡,便向潛艇開火,一發發炮彈落在“U-9”號潛艇周圍,但都沒擊中。一陣炮擊之後,德“U-9”號潛艇已駛離巡洋艦,海麵隻留下一條小小的白色痕跡。“克雷西”號隻能備好火炮,時刻搜索著水麵,等待潛望鏡的再次出現。趁此空隙,約翰遜上校發現了漂浮在水麵上的救生筏、小艇以及“阿布基爾”號和“霍格”號的殘骸,他的本能驅使他必須首先前往救援。然而就在這時,遠處的威丁根抓住這個有利時機,下達“艇尾魚雷管準備射擊”的命令。可是,當“U-9”號潛艇轉向時,“克雷西”號上的一門9英寸(1英寸=2.54厘米)火炮正向其發起攻擊,於是威丁根急忙下令,“左滿舵,全速前進!”他又繞了個大圈子,拉大了與巡洋艦的距離。之後,威丁根再次下令發射魚雷。為了規避射來的魚雷,“克雷西”號的艦尾隨著螺旋槳的轉動而急速地擺動。然而,這完全無濟於事。驀然,從“克雷西”號的煙囪中噴出一個巨大的黑色煙柱,一條魚雷直接命中了“克雷西”號的中部。但是“克雷西”號巡洋艦依舊堅強地對著“U-9”號潛艇連連發炮。威丁根下令把“U-9”號潛艇上的最後一條魚雷裝進了發射管,並操艇倒車,潛艇進入新的發射陣位。隨著“預備——放”的口令聲,一條魚雷閃電般地滑出艇尾發射管,直奔“克雷西”號。“克雷西”號艦艇被徹底炸斷,翻沉入大海。此時為7時30分。至此,英國3艘巡洋艦全部從海麵上消失,威丁根也心滿意足地指揮著“U-9”號潛艇返回基地。

戰爭結果及評價

在這次潛艇戰中,英國共損失3艘巡洋艦,共計官兵死亡1459人,741人得救。“U-9”號潛艇在一個小時之內連擊英國3艘巡洋艦,世界軍界為之震驚。德國人以隆重的儀式歡迎這些凱旋的“英雄”們。德皇親自授予威丁根一枚一級鐵十字勳章,授予“U-9”號潛艇的全體艇員每人一枚二級鐵十字勳章。

德國“U-9”號潛艇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戰績,除了艇長指揮得力等因素外,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①在總體上,當時英國對潛艇的威力認識不足,防範不力。3艘巡洋艦在航渡巡邏期間,十分麻痹大意,既沒有驅逐艦伴隨警戒,也沒有采取起碼的防潛措施。這是一條嚴重的教訓。②在第一艘巡洋艦被擊沉之後,其餘2艘艦停車是不妥當的,這就給德國潛艇以可乘之機,能夠接連三次占領有利攻擊陣位,順利實施魚雷攻擊。在以後的作戰中,英軍深深地記住了這次教訓,英海軍部還做出規定:“如果在隊列中有一艘或數艘軍艦受到潛艇的攻擊或觸雷爆炸,這些軍艦應自行處理,其他軍艦則應駛出危險區,召喚小型艦艇前來幫助遇難軍艦”。③德國人準確地選擇了英艦的必經之路,恰當地采用了使用潛艇的方法——陣地伏擊法。

另外,盡管潛艇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就應用於作戰,但它的作用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在一個較長的曆史時期,各資本主義海軍強國認為潛艇隻不過是一種防禦性武器,隻有巨艦大炮才能決定海戰的勝負,對潛艇在戰爭中的巨大威力缺乏認識。而德艦“U-9”號潛艇的顯赫戰績驚醒了各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傳統海戰思想的轉變,引起了人們對新的海戰武器——潛艇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