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敵始有謀,我從而攻之,使彼計窮而屈服。法曰:上兵伐謀。

“今譯”

大凡當敵人開始圖謀對我戰爭的時候,我應及時運用謀略戳穿它,使其戰爭陰謀無法得逞而不得不屈服。兵法說:用兵的上策是挫敗敵人的戰爭圖謀。

“戰例”

春秋時,晉平公欲伐齊,使範昭往觀齊國之政。齊景公觴之,酒酣,範昭請君之尊酌。公曰:“寡人令尊進客。”範昭已飲,晏子撤尊,更為酌。範昭佯醉,不悅而起舞,謂太師曰:“我欲成周公之樂,能為我奏,吾為舞之。”太師曰:“冥臣不習。”範昭出。景公曰:“晉,大國也,來觀吾政,今子怒大國使者,將奈何?”晏子曰:“觀範昭非陋於禮者,今將慚吾國,臣故不從也。”太師曰:“夫成周公之樂,天子之樂也,惟人主舞之,今範昭人臣,而欲舞天子之樂,臣故不為也。”範昭歸報晉平公曰:“齊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禮,太師識之。”仲尼曰:“‘不越尊俎之間,而折衝於千裏之外’,晏子之謂也。”

“戰例今譯”

春秋時期,晉平公打算進攻齊國,就派遣大夫範昭出使齊國觀察齊國的內政情況。齊景公設宴招待範昭,當酒宴進入高潮時,範昭請求用景公的禦杯飲酒。景公爽快地說:“我同意用我的酒杯讓客人飲酒。”範昭喝完自己杯中的酒準備用景公的杯子時,齊國的正卿晏嬰卻撤走了景公的杯子,又用範昭的杯子給他斟滿了酒。範昭假裝喝醉了酒,不高興地站起身來跳舞,並對齊國的太師(即樂官)說:“我想聽一遍周公作的樂曲。如果你能為我演奏,我願伴隨著樂曲跳舞。”太師說:“老臣愚鈍無知,沒學這些。”範昭碰壁後就離開了齊國。景公埋怨說:“晉國是大國,來觀察我國的形勢和內政,你們惹怒了這個大國的使者,這可怎麼辦呢?”晏嬰說:“我看範昭並不是不懂禮法的人,今天他故意想使我國難堪,所以我不能聽從您的命令讓他用您的酒杯飲酒。”太師說:“周公作的樂曲是專門為天子演奏的樂曲,隻有君主才能隨著樂曲起舞。而範昭隻不過是個臣子,卻想隨著天子的樂曲起舞,所以我不能為他演奏。”範昭回國後向晉平公彙報說:“齊國是不可攻打的啊。我想侮辱他們的君主,晏嬰知道了我的用心;我想擾亂他們的禮法,太師識破了我的意圖。”孔子曾說:“‘在宴會上卻能阻止千裏之外的戰鬥’,這句話就是指晏子說的。”